文档详情

第七讲 渊源学研究的一个个案: 鲁 迅 与 尼 采 的关系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18.50KB
约88页
文档ID:4020424
第七讲 渊源学研究的一个个案: 鲁 迅 与 尼 采 的关系_第1页
1/88

第七讲 渊源学研究的一个个案: 鲁 迅 与 尼 采 的关系,现代作家\思想家 鲁迅先生,,鲁迅生前 最后一张照片,,青年时代的 德国思想家\作家 尼采,,老年时代的尼采,,我想简单地讲一讲五个问题:1、鲁迅是如何评价尼采的?2、鲁迅所接受的尼采的思想主张有哪些?3、尼采对鲁迅作品产生的实际影响是什么?4、鲁迅的变异体现在哪些方面?5、鲁迅为什么接受尼采?,一 、鲁迅是如何评价尼采的?,尼采著作近20种,鲁迅读过尼采的哪些著作,我们无从确知仅就其早年藏书而论,只有一本德文版《察拉图斯忒拉如是说》(即《苏鲁支语录》);从鲁迅著作中所引文字考察,也几乎都出于此书鲁迅20多篇杂文和10来封书信,都曾经谈到了尼采,以及关于尼采著作的翻译与出版的事情刘半农先生曾以“托尼哲学、魏晋文章”来概括鲁迅早期的思想,据刘自己说,当时鲁迅并没有对此表示反对意见;也就是默许了现代诗人\ 学者刘半农,,现代思想家和作家曹聚仁先生是鲁迅的好友之一,晚年在香港从事鲁迅作品研究,他认为:“鲁迅的观察深刻,与眼光远大,并不由于接受了唯物史观的论据,而是由于他的科学头脑及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

曹聚仁:《鲁迅评传》,第173页,香港新文化出版社1973年现代学者曹聚仁,,看来,鲁迅和尼采之间的确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我们有必要以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的方法,对此加以认真的探讨鲁迅在自己的文章中是如何谈论尼采呢?,,(一)早期(即“五四”之前)主要是肯定的、赞许的,并引为同调主要有体现在三篇论文里:《文化偏至论》(1907)、《摩罗诗力说》(1907)、《破恶声论》(1908)从中我们可能看出,这时的鲁迅对尼采及其思想,首先是肯定的,赞许多于批评《文化偏至论》主要是为批评改良派与洋务派而作的一篇论文作者说欧洲人的思想,由“崇尚宗教”到崇尚“物质主义”,是存在严重的偏向的,并对此表示不满是“物质”重要还是“精神”重要?,,他说:“德人尼采氏,则假察罗图斯德罗之言,吾行太远,了然失其侣,返而观夫今之世,文明之邦国矣,斑斓之社会矣特其为社会矣,无确固之崇信;众庶之于知识也,无作始之性质《鲁迅全集》第1卷,第18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鲁迅认为,象尼采这样的西方思想家们,早就看出了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是不行的,于是他们只有将“理想”寄托于将来。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称尼采是“个人主义之至雄杰者”:,,“若夫尼采,斯个人主义之至雄杰者矣,希望所至,惟在大士天才;而以愚民为本位,则恶之不殊蛇蝎同上,187)“尼采之所希冀,则意力绝世,几近神明之超人也同上,191)在文章的最后,鲁迅认为包括尼采在内的西方19世纪的思想家们及其学说,皆可以“作旧弊之药石,造新生之津梁”看来鲁迅是从自我民族与国家的需要出发,来评价尼采的,他认为中国当时需要个人主义的英雄《摩罗诗力说》主要介绍了欧洲的几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两处谈到尼采一是在谈到对于古文化,我们不可一概否定时,他说:“尼采不恶野人,谓中有新力,言亦确凿不可移他在这里是理解错了,尼采的原意是鼓吹“蛮性”的重要性,而鲁迅认为文化是有其传承性的;二是在评价拜伦的作品时,他说:“尼采意谓强胜若故,弱者乃字其所为曰恶,故恶实强之代名鲁迅认为不能以“强”与“弱”来定“善”与“恶”,因而在此他不是太同意以强凌弱的哲学《破恶声论》是批评当时有的人所谓要崇尚科学知识的能上皮毛主张的鲁迅在谈到那种以皮毛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宗教时,他举出尼采为例,加以说明:“至尼采氏,则剌取达尔文进化之说,掊击景教,别说超人虽云据科学为根,而宗教与幻想之臭味不脱,则其张主,特为易信仰,而非灭信仰昭然矣。

可见,鲁迅先生对于尼采主张要有坚定的信仰,是首肯的;但同时也指出,其用以为根的科学,“不极精深”此期,鲁迅先生肯定尼采是“大士哲人”、“其思虑学术志行”“博大渊邃”,赞许他看出了“近世文明之偏与伪”,说他“据其所信,力抗时俗”,“勇敢坚贞”,同时具有“自强”、“图强”的精神二)中期(即从“五四”前到1927年)主要有:《渡河与引路》(1918)、《狂人日记》(1918)、《随感录·四十一》(1919)、《随感录·四十六》(1919)、《察拉图斯拉的序言·译后记》(1920)、《论照相之类》(1924)、《再论雷峰塔的倒掉》(1925)、《新的世故》(1926)鲁迅主要肯定尼采是“偶像破坏的大人物”,是“旧轨道”的扫除者,不理会“冷笑和暗箭”,也不理会“偶像保护者的恭维”,认为尼采的文章是前无古人的;同时,他也认为尼采的超人“太渺茫”,“见车要翻了,推他一下”的主张的作法是可笑的;诅咒女人是没有道理的并认为尼采的一些著作存在一些自相矛盾之处可见,他随着阅历的增长与对于中国事情的熟悉,对尼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期的鲁迅,在对于尼采的评论中,批判的成份增多了,但主要还是肯定的三)晚期(即1927年之后),,主要有:《怎么写》(1927)、《至“近代美术史潮论”的读者诸君》(1929)、《哈谟生的几句话》(1929)、《我和“语丝”的始终》(1929)、《“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1930)、《由聋而哑》(1933)、《拿来主义》(1934)、《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言》(1935)、《寻开心》(1935)等。

此期,鲁迅对于尼采几乎无一赞词,对其超人哲学则对了尖锐的批评鲁迅在论述“拿来主义”时指出:“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第31页,人民文学,1958年)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言》中,分析了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尼采教人们准备着超人的出现,倘不出现,那准备便是空虚但尼采却自有其下场之法的:发狂和死否则,就不免安于空虚,或者反抗这空虚,即使在孤独中毫无末人的希求温暖之心,也不过蔑视一切权威,收缩而为虚无主义者”〈鲁迅全集〉第六卷,第20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鲁迅在方便的时候,对尼采给以驳斥:“尼采爱看血写的书但我想,血写的文章,怕未必有罢文章总是墨写的,血写的倒不过是血迹《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1958年)此为顺带讥讽当时的现实于是,在此期,鲁迅认为尼采的思想与著作是“世纪末”的东西,把他同王尔德、波特莱尔、安特莱夫这些人并列二 、鲁迅所接受的尼采思想 究竟有哪些?,根据以上历史材料,可以得出结论:鲁迅的一生深受尼采思想与人格的影响但鲁迅先生自己并没有系统地说过,他究竟接受了尼采哪些方面的影响。

看来,我们只有通过对照与对比,进行抽样式地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进化论鲁迅阅读赫胥黎《天演论》后,特别强调精神力量在社会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他读了《苏鲁支语录》后,尼采的以社会与人类进化为主体的进化论更坚实了其早期的思想在《苏鲁支语录》中,他到处游历,有一次苏鲁支曾经对人们说,你们从“虫子”、“猴子”进化到了“人类”,但在你们中间还有许多是虫子,至今有的人其实“比猴子还更猴子”,表现出很是生气的样子《狂人日记》中,鲁迅借狂人的口说过同样的话,在1908年写的《破恶声论》中,明确地说过:“夫人历进化之道涂,其度则大有差等,或留蛆虫性,或猿狙性,纵越万祀,不能大同这种人类进化的思想,显然不从达尔文那里来的,而是从尼采那里来的他同意尼采的人类一定要进化到比现在更为高级的阶段的观点,所以他说:“尼采式的超人,虽然大觉渺茫,但就世界现有人种的事实看来,却可以确信将来总有尤为高尚尤近圆满的人类出现到那时候,类人猿上面,怕要添出‘类猿人’这一个名词《热风·随感录·四十一》),,其实,尼采的“超人说”和鲁迅“新人种说”,都不是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说的,而是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的如果从达尔文那里来,则主要是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说。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是一种自然科学发现;尼采的进化论则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是一种社会历史发展论可见,鲁迅关于进化论的基本观念,主要是从尼采那里来的,而不是来自于达尔文先生二)反偶像鲁迅称道尼采那种的反偶像精神他早年推崇的“争天拒俗”的摩罗诗派,其实也就是“偶像破坏者”,与尼采的精神是相通的鲁迅曾经教导青年,要从尼采的超人那里吸取精神力量,不要理会旧势力的“冷笑”和“暗箭”;他认为我们只要“学学大海”,就能容下“大侮蔑”,才能做成大事业尼采几乎是把过去和现在的一切,全都作为偶像,而要加以彻底摧毁这是尼采的基本人生态度尼采声称:“我是不塑出新偶像的,只求老的偶像,觉得他的腿为泥塑的《尼采自传·绪言》)其实他总是尊一个偶像,就是“超人”,或者说是“超人”的化身——“苏鲁支”尼采说:“一切的真理已完”又说:“天神已死要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还说:“所谓偶像,即如今所谓真理者也”可见,尼采对于 世界上所存在一切所采取的是一种全部否定,重新来过的态度这种反对一切偶像的精神,鲁迅是完全首肯的,高度赞扬的,这种精神成为鲁迅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武器鲁迅称赞尼采是“革新的破坏者”,“他们不单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首当其冲非想挖一块废铁古砖挟回家去,预备卖给旧货店”。

《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在这里,他顺便把当时的一些非常自私的个人主义者,批评了一下鲁迅自己也是这样的彻底的“轨道破坏者”他说:“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华盖集·忽然想到·六》)他的语气是多么坚定,不容讨论,可见在“反偶像”上,鲁迅和尼采是高度一致的三)个性主义瞿秋白在谈到鲁迅早期以尼采的“重个人非物质”的学说时指出:这种学说“在欧洲已经是资产阶级反动的反映”,但在中国,“这些发展个性,思想自由,打存传统的呼声,客观上当时还有相当的革命意义”《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尼采当然是一个十足的个人主义者他说:“我非人,我乃炸药,我要将一切旧社会的东西轰炸到空中去又说:“我是第一个非伦理主义者,因而也是一个无上的破坏者还说:“我的脾气是好斗的”,说只要有他一个人,也要战斗,不怕孤立尼采的超人苏鲁支,曾经梦见自己站在天涯海角,手持一杆天秤,要来秤量这个人类世界,表现了一个个人主义英雄气度鲁迅指出:“意盖谓治任多数,则社会元气,一旦可隳,不若用庸众牺牲,以冀一二天才之出世,递天才出而社会之活动亦以萌,即所谓超人之说,尝震惊欧洲之思想界者也”。

《坟·文化偏至论》)由此可见,鲁迅对这种个人主义思想是很推崇的、很多赞赏的在洋务派推崇“物质”、“众数”的时候,鲁迅主张“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并且成为其早期思想的核心鲁迅寄希望于少数天才的觉醒,但最终目的意在有一二“精神界之战士”,振臂高呼,唤醒沉睡中的国人,起来冲破社会的“黑屋子”到“五四”时期,他还是主张个人“独异”,敢于“对庸众宣战”,也就是要“个人的自大”,推崇尼采易卜生式的“孤立”鲁迅前期的思想基础就是进化论与个人主义,而这些思想主张主要是从尼采那里来的那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尼采对其思想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三、尼采对鲁迅作品所产生的影响,现代诗人徐志摩曾说:“新近因为有人尊他(指鲁迅)是中国的尼采”,所以才读了“他的《热风》集里的几页”《晨报副刊》,1926年1月30日)日本学者增田涉在《鲁迅的印象》中,也说:“在他早期的随笔里多半可以窥见尼采的面影前者讲的是杂文,后者讲的是随笔许多学者作家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与尼采的关系,由此可知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的确是存在许多尼采的影子我们拟分杂文、散文诗、小说等文体加以叙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