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资料|学习提升七升八数学暑假讲义目 录第 一 讲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概念第 二 讲 直线相交时有关角的求法第 三 讲 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拐角问题第 四 讲 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折叠问题第 五 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相关结论第 六 讲 图形的平移及点的坐标的变化第 七 讲 实数中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第 八 讲 实数中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第 九 讲 实数中整体代入的数学思想第 十 讲 方程组的解法〔代入、加减〕第十一讲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第十二讲 不等式的解及不等式的解集第十三讲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四讲 抽样调查与频数分布直方图 第一讲: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概念一、知识框架二、典型例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假设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假设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如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毛A.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 B.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CC.线段AD是点D到BC的垂线段; D.线段BD是点B到AD的垂线段3.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直线; ②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直线; 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直线;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直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4.一学员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一样,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5.6.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假设∠1=72°,那么∠2=_________.7.如图,AB∥EF∥CD,EG∥BD,那么图中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 )A.6个 B.5个 C.4个 D.3个8.如图,直线l1、l2、l3交于O点,图中出现了几对对顶角,假设n条直线相交呢?10. 如下图,L1,L2,L3交于点O,∠1=∠2,∠3:∠1=8:1,求∠4的度数.( 方程思想)11. 如下图,AB∥CD,分别探索以下四个图形中∠P与∠A,∠C的关系,请你证明所得的四个关系. (1) (2) (3) (4)12.如图,假设AB//EF,∠C= 90°,求x+y-z 度数.分析:如图,添加辅助线证出:x+y-z=90°13.:如图, 求证:第二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知识要点:1、特殊位置的点的特征〔1〕各个象限的点的横、纵坐标符号〔2〕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 轴上的点的坐标为,即纵坐标为0;轴上的点的坐标为,即横坐标为0;2、具有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征设、、两点关于轴对称,且;、两点关于轴对称,且;、两点关于原点轴对称,且。
3、距离〔1〕点A到轴的距离:点A到轴的距离为||;点A到轴的距离为||;〔2〕同一坐标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A、B,那么;A、B,那么;二、典型例题1、点M的坐标为〔x,y〕,如果xy<0 , 那么点M的位置( ) A.第二、第三象限 B.第三、第四象限 C.第二、第四象限 D.第一、第四象限2.点P〔m,1〕在第二象限内,那么点Q〔-m,0〕在〔 〕 A.x轴正半轴上 B.x轴负半轴上 C.y轴正半轴上 D.y轴负半轴上3.点A〔a,b〕在第四象限,那么点B〔b,a〕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4.点P〔1,-2〕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A.〔-1,-2〕 B.〔1,2〕 C.〔-1,2〕 D.〔-2,1〕5.如果点M〔1-x,1-y〕 在第二象限,那么点N〔1-x,y-1〕在第_________象限,点Q〔x-1,1-y〕在第_________象限.6.如图是中国象棋的一盘残局,如果用(4,o)表示帅的位置,用(3,9)表示将的位置,那么炮的位置应表示为〔 〕 A.(8,7) B.(7,8) C.(8,9) D.(8,8)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分别为〔0,0〕,〔5,0〕,〔2,3〕那么顶点C的坐标为〔 〕A.〔3,7〕 B.〔5,3〕 C.〔7,3〕 D.〔8,2〕8.点P〔x, 〕,那么点P一定 〔 〕 A.在第一象限 B.在第一或第四象限 C.在x轴上方 D.不在x轴下方9.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1〕,B〔1,1〕,C〔-1,4〕,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那么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是〔 〕 A.〔2,2〕,〔3,4〕,〔1,7〕 B.〔-2,2〕,〔4,3〕,〔1,7〕 C.〔-2,2〕,〔3,4〕,〔1,7〕 D.〔2,-2〕,〔3,3〕,〔1,7〕11.“假设点P、Q的坐标是〔x1,y1〕、〔x2,y2〕,那么线段PQ中点的坐标为〔,〕.〞点A、B、C的坐标分别为〔-5,0〕、〔3,0〕、〔1,4〕,利用上述结论求线段AC、BC的中点D、E的坐标,并判断DE与AB的位置关系.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为,将绕原点逆时针旋转得到,那么点的坐标是〔 〕A. B. C. D.分析:13.如图,三角形AOB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6〕,〔-6,-3〕,求三角形AOB的面积.解:做辅助线如图.14.如图,四边形ABCD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2,8〕,〔–11,6〕,〔–14,0〕,〔0,0〕.〔1〕确定这个四边形的面积,你是怎么做的?〔2〕如果把原来ABCD各个顶点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增加2,所得的四边形面积又是多少?15.如图,A1(1,0)、 A2〔1,1〕、A3〔-1,1〕、A4〔-1,-1〕、A5〔2,-1〕,…,那么点A2007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讲: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相关知识点1、 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经过整理以后,方程只有两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系数都不为0,这样的整式方程称为二元一次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式: 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和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一个解.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方程组中共有两个未知数,每个方程都是一次方程,这样的方程组称为二元一次方程组.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二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典型例题1.以下方程组中,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C 〕A. B. C. D.2.有这样一道题目:判断是否是方程组的解?小明的解答过程是:将,代入方程,等式成立.所以是方程组的解.小颖的解答过程是:将,分别代入方程和中,得,.所以不是方程组的解.你认为上面的解答过程哪个对?为什么?3.假设以下三个二元一次方程:3x-y=7;2x+3y=1;y=kx-9有公共解,那么k的取值应是〔 〕 A.k=-4 B.k=4 C.k=-3 D.k=34.解方程组方法一:〔代入消元法〕方法二:〔加减消元法〕方法三:〔整体代入法〕5.方程组的解是,那么方程组的解是〔 〕A. B. C. D.6.7.解方程组8.解三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分析:转化消元消元一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9.字母系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1〕当为何值时,方程组有唯一的解. 〔2〕当为何值时,方程组有无穷多解. 10.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的度数比的度数大,假设设的度数为x,的度数为y,那么得到的方程组为A. B. C. D.11.为了改善住房条件,小奥的父母考察了某小区的A、B两套楼房,A套楼房在第3层楼,B套楼房在第5层楼,B套楼房的面积比A套楼房的面积大24平方米,两套楼房的房价一样.第3层楼和第5层楼的房价分别是平均价的1.1倍和0.9倍.为了计算两套楼房的面积,小奥设A套楼房的面积为x 平方米,B套楼房的面积为y平方米,根据以上信息列出以下方程组,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 B. C. D.12.某水果批发市场香蕉的价格如下表:购置香蕉数〔千克〕不超过20千克20千克以上但不超过40千克40千克以上每千克价格6元5元4元张强两次共购置香蕉50千克〔第二次多于第一次〕,共付出264元,请问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置香蕉多少千克?分析:由题意知,第一次购置香蕉数小于25千克,那么单价分为两种情况进展讨论。
解:设张强第一次购置香蕉x千克,第二次购置香蕉y千克,由题意040时,由题意可得:,解得(不合题意,舍去)〔3〕当20b,那么a+c>b+c〔a-c>b-c〕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