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高考生物全国卷考试说明参照

x****育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30.35KB
约10页
文档ID:279410467
2022高考生物全国卷考试说明参照_第1页
1/10

. - 优选2019 年高考考试说明生物考试形式与试卷构造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总分值300分,其中物理110 分、化学 100分、生物 90 分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容,不跨学科综合二、题型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三、试卷构造1试卷分成两局部第一局部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1题,每题 6 分,共计126分其中生物6 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 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第二局部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容的分值控制在 15 分左右理科综合试卷构造表构造组成试题类型题量赋分第一局部选择题一13题78分选择题二8题48分第二局部必考题11题129分选考题6选3 45分注:选择题一共13小题,每题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择题二共8 小题,每题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有选错的得0 分在指导语中明确给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的题号。

选考题要求考生从2道物理题、 2 道化学题、 2道化学题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那么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组卷:试卷按题型、容和难度进展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考核目标、考试围及题型例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2003 年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确定高考理工类生物科考试容高考生物试题注重考察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对新生的选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构造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容 . - 优选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拟、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展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才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实验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运用所学知识进展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展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例 1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 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 双链不能解开假设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人适量的该物质,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随后细胞中的DNA 复制发生障碍B随后细胞中的RNA 转录发生障碍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答案 C 说明 此题以“ DNA 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察考生对“DNA 的状态与“ DNA 复制、RNA 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例 2 以下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 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B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 直接来源于呼吸作用C根尖表皮细胞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相等D 各种矿质元素进入根尖表皮细胞需要同一膜载体的协助答案 B 说明 此题考察考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在联系的能力。

试题围绕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考察了呼吸作用和跨膜运输的根底知识及其相互联系例 3 拟谷盗是一类危害粮食的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 培养一段时间后, 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 结果如下表:1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百分比的柱形图 . - 优选2甲拟谷盗与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答案 1(2)竞争说明 此题第 (1)问考察了考生用图表表述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即要求考生用柱形图表述不同实验条件下甲、乙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的变化例 4 在以下哪种条件下栽培番茄,对增产有利 A日温 15C、夜温 26C B昼夜恒温26C C日温 26、夜温15C D昼夜恒温15C 答案 C 说明 此题要求考生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人手,对“环境条件 (如温度 )与番茄产量的关系这一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展分析和推理,进而做出判断2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展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展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展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展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解释:理解 考试说明 中规定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原理、方法和技能等进展综合的运用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这是最根本的要求如复原糖与菲林试剂发生反响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这一实验原理的应用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按照要求设计生物学实验来验证生物学事实,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展解释和分析,以及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如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环节本项能力要求提到的“科学探究主要指对结论未知的问题进展研究,是在这个前提下 “做出假设和语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例如,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中的碘能否通过人工膜,探究校园不同区域空气中细菌的含量及适宜的消毒途径等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及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 对给出的实验方案进展修改或完善。

如要求学生指出实验中的错误并进展修改例 5 以下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别离实验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展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别离程度可能不同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 - 优选答案 B 说明 “植物细胞质壁别离与复原是考试大纲 中规定的一个实验,此题在该实验的根底上,要求考生判断不同实验材料对观察效果的影响,考察考生对该实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 6 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做出分析1)材料和用具: 日龄一样、 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 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2)方法与步骤:(3)结果预测与分析:说明 此题考察考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方法对生物学事实进展验证的能力 题干中给定了实验材料、用具等, 要求考生写出完整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并对于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期与分析。

此题答案需要用较多的文字进展表述,也考察子考生规、准确地进展表述的能力例 7 现有一种由人工膜制成的袋,为检测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膜,现提供试剂和用品如下:铁架台、烧杯子口人工膜袋各一个,1的淀粉溶液、稀碘溶液和棉线1)请用上述试剂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中的碘能否通过该膜,请用示意图表示(加图注 )2)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说明 高考生物科考试中考察探究能力的典型试题通常要求考生对结论未知的问题进展研究此题要求考生利用指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装置,对给定的问题(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人工膜)进展探究例 8 假设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那么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以下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人酶参加底物参加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参加底物参加酶计时参加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参加缓冲液参加底物参加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 参加底物计时加人酶参加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答案 C 说明 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实验操作顺序非常重要此题提供了四种测定酶活力的操作顺序,其中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要求考生根据所学酶特性的相关知识,判断出哪一操作顺序符合题目要求。

3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开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解释:高考试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含在文字中,也可以蕴含在图表中这些图表可以是模式图、示意图、曲线图、 数据表格等 给出的信息中,有些可能是有效的,以可能是无效的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解读题目,准确获得所需信息有时还需要考生对数据进展加工或换算在此根底上,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正确解答例如,从某种微生物生长曲线获取这种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信息当前生命科学开展迅速,并且对科学和社会的开展产生愈来愈深刻的影响鼓励考生在学好教材中知识的根底上,适当关注、了解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及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利与培养考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待这一能力的要求,需要明确以下几方面:第一,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是指对生命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等方面的容;第二,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是指关社会关注的、新闻媒体大量报导的问题,如禽流感;第三,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和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通常作为命题素材,试题考察的仍是对学科根底知识的理解的运用,并且这类试题在试卷中的比例不会很大,不会增加考生的负担。

. - 优选例 9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 种生物, 并且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 种生物 (甲、乙、丙、丁 )所含有机物总量如下图在一段时间,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那么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 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答案 D 说明 此题要求考生从直方图提供的不同种群有机物总量的信息,确定出一条食物链,根据食物链推测种群变化的趋势例 10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 )、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 )的脂肪含量和于重,结果说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 90,干重变化如下图答复以下问题:(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的脂肪微粒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填“ C、“ N或“ 0 )3)实验第 11d后,如果使萌发种子(含幼苗 )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和。

说明 从题干中获得有效信息是解答此题第(2)题和第 (3)题的关键从“油料作物种子是在黑暗环境中培养的这一信息,说明该作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没有受到光照,不会吸收二氧化碳进展光合作用,因此,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就不可能是“C从培养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