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_图文

nt****6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56.50KB
约19页
文档ID:48562327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_图文_第1页
1/19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鲍丽丽2017.11.7适用范围目录术语和定义样品采集样品保存样品检测及检测结果判断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中样品的采集和检测,以及检测结果的判断等过程的技术要求•本标准中的固体废物包括固态、半固态废物和液态废物(排入水体的废水除外)•本标准适用于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不适用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应急鉴别二、术语与定义份样:用采样器一次操作从一批的一个点或一个部位按规定质量所采取的工业固体废物份样量:构成一个份样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质量份样数:从一批中所采取的份样个数固体废物产生量:产生固体废物的装置按设计生产能力满负荷运行时所产生的固体废物量最大粒径:筛余量约5%时的筛孔尺寸三、样品采集3.1 采样对象的确定对于正在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在确定的工艺环节采取样品3.2份样数的确定表1 为需要采集的固体废物的最小份样数三、样品采集•历史堆存状态,按照表1 确定需要采集的最小份样数•连续产生,应以确定的工艺环节一个月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依据,按照 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最小份样数如果生产周期小于一个月,则以一个生产周期 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依据。

样品采集应分次在一个月(或一个生产周期)内等时间间隔完成;每次采样 在设备稳定运行的8 h(或一个生产班次)内等时间间隔完成•间歇产生,应以确定的工艺环节一个月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依据,按照 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最小份样数如果固体废物产生的时间间隔大于一个月,以 每次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为依据每次采集的份样数应满足下式要求:式中:n——每次采集的份样数;N——需要采集的份样数;p——一个月内固体废物的产生次数(1)三、样品采集3.3 份样量的确定固态废物样品采集的份样量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1)满足分析操作的需要; (2)依据固态废物的原始颗粒最大粒径,不小于表2 中规定的质量3.4 采样方法参照HT/J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三、样品采集3.4.1采样法•简单随机采样法当对废物了解很少,且采取的份样比较分散也不影响分析结果时抽签法、随机数字表法式中:T——采样质量间隔,t;Q——批量,t;n——表1 中规定的份样数批量大小最小份样数批量大小最小份样数﹤ 15≥10030≥110≥50040≥515≥100050≥3020≥500060≥5025≥1000080采样间隔计算如下式:(2)•系统采样法一批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废物,按照规定的采样间隔,每隔一个间隔采取一个份样。

三、样品采集•分层采样法将一批废物分成若干层,然后在每层中随机采份样可分n层采样,根据每层的质量,按比例采份样数 第i层采样份数ni按式计算:式中:ni ——第i层应采份样数;n——表1中规定的份样数;QL——第i层废物质量,t;Q——批量,t(3)•两段采样法当一批废物由许多车、桶、箱、袋等容器盛装时,由于各容器件比较分散,所以要分阶段 采样首先从批废物总容器件数N0中随机抽取n1件容器,然后再从n1件的每一件容器中采n2个份样当N0≤6时,取N1=N0;当N0﹥ 6时,n1按式(4)计算:(n1件容器中的每个容器均随机采上、中、下最少3个份样,n2 ≥3) (小数进整数) (4)三、样品采集•权威采样法由对被采批固体废物非常熟悉的个人来采取样品3.4.2固态、半固态废物样品应按照下列方法采集:(1)连续产生在设备稳定运行时的8 h(或一个生产班次)内等时间间隔用勺式采样器采取样品 每采取一次,作为一个份样2)带卸料口的贮罐(槽)装应尽可能在卸除废物过程中采取样品;根据固体废物性状分别使用长铲式采样器、 套筒式采样器或者探针进行采样当只能在卸料口采样时,应预先清洁卸料口,并适当排出废物后再采取样品。

采样 时,用布袋(桶)接住料口,按所需份样量等时间间隔放出废物每接取一次废物,作 为一个份样3)板框压滤机将压滤机各板框顺序编号,用HJ/T 20中的随机数表法抽取N 个板框作为采样单元 采取样品采样时,在压滤脱水后取下板框,刮下废物每个板框采取的样品作为一个 份样2017/11/7三、样品采集(4)散状堆积对于堆积高度≤0.5 m的散状堆积固态、半固态废物,将废物堆平铺成厚度为 10~15 cm的矩形,划分为5N 个(N 为份样数,下同)面积相等的网格,顺序 编号;用HJ/T 20中的随机数表法抽取N 个网格作为采样单元每个网格采取的废物作为一个份样对于堆积高度≤0.5m的数个散状堆积固体废物,选择堆积时间最近的废物堆,按照散状堆积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进行采取对于堆积高度>0.5m的散状堆积固态、半固态废物,应分层采取样品;采样层数应不小于2层5)贮存池将贮存池划分为5N 个面积相等的网格,顺序编号;用HJ/T 20中的随机数表法抽取N 个网格作为采样单元采取样品池内废物厚度≥2 m时,应分为上部(深度为0.3 m处)、中部(1/2深度处)、下部(5/6深度处)三层分别采取样品三、样品采集(6)袋、桶或其他容器装将各容器顺序编号,用HJ/T 20中的随机数表法抽取 (四舍五入取整数 )个袋作为采样单元采取样品。

打开容器口,将各容器分为上部(1/6深度处)、中部 (1/2深度处)、下部(5/6深度处)三层分别采取样品;每层等份样数采取每采取一次,作为一个份样3.4.3液态废物的样品采集将容器内液态废物混匀(含易挥发组分的液态废物除外)后打开容器,将玻璃采样管 或者重瓶采样器从容器口中心处垂直缓慢插入液面至容器底;待采样管(采样器)内装满 液态废物后,缓缓提出,将样品注入采样容器每采取一次,作为一个份样3.4.4采样点堆存、运输中的固体废物和大池中的液体废物,按对角线型、梅花型、棋盘型、 蛇型等点分布确定采样点粉末状、小颗粒的固体废物,可按垂直方向、一定深度的部位确定采样点容器内的固体废物,可按上部、中部、下部确定采样点四、样品保存采集的固体废物应按照HJ/ T 20中的要求进行制样和样品的保存,并按照 GB 5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中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样品的预处理1)每份样品保存量至少应为试验和分析需用量的3倍 (2)样品装入容器后应立即贴标签 (3)对易挥发废物,采取无顶空存样,冷冻保存 (4)对光敏废物,样品应装入深色容器中并置于避光处 (5)对温度敏感的废物,样品应保存在规定的温度之下。

(6)对与水、酸、碱等易反应的物质,应在隔绝水、酸、碱等条件下贮存 (7)样品保存应防止受潮或受灰尘等污染 (8)样品保存期为1个月,易变质的不受此限制 (9)样品应在特定场所由专人保管 (10)撤销的样品不许随意丢弃,应送回原采样处或处置场所五、样品检测及检测结果判断样品检测1.固体废物特性鉴别的检测项目应依据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确定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过程可以确定不存在的特性项目或者不存在、不产生的毒性物 质,不进行检测固体废物特性鉴别使用GB 5080规定的相应方法和指标限值2.无法确认固体废物是否存在GB 5080规定的危险特性或毒性物质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检测 (1)反应性、易燃性、腐蚀性检测; (2)浸出毒性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3)浸出毒性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4)毒性物质含量鉴别项目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5)毒性物质含量鉴别项目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6)急性毒性鉴别项目的检测五、样品检测及检测结果判断3.在检测过程中,如果一项检测的结果超过GB 5080相应标准值,即可判定该固体废物为具有该种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是否进行其他特性或其余 成分的检测,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4.在进行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质含量的检测时,应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首先对可能的主要毒性成分进行相应项目的检测5.在进行毒性物质含量的检测时,当同一种毒性成分在一种以上毒性物质中存在时,以分子量最高的毒性物质进行计算和结果判断6.无法确认固体废物的产生源时,应首先对这种固体废物进行全成分元素分析和水分、有机分、灰分三成分分析,根据结果确定检测项目,并按照 第2条规定进行检测7. 根据第1、4、6条规定确定固体废物特性鉴别检测项目时,应就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向与该固体废物的鉴别工作无直接利害关系的行业专家咨 询五、样品检测及检测结果判断检测结果判断1.在对固体废物样品进行检测后,如果检测结果超过GB 5080中相应标 准限值的份样数大于或者等于表3 中的超标份样数下限值,即可判定该固体废物具有该种危险特性五、样品检测及检测结果判断2. 如果采取的固体废物份样数与表3中的份样数不符,按照表3中与实际份样数最接近的较小份样数进行结果的判断3.如果固体废物份样数大于100,应按照下列公式确定超标份样数下限值:式中:N限——超标份样数下限值,按照四舍五入法取整数;N——份样数(5)谢谢观看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