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重点题型:名词解释、简答、案例说明、举例分析、论述1、家庭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婚姻家庭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2、学习家庭社会学的意义 第一、从家庭与个人的关系来看,家庭是与个人关系最为密切、对个人影响最大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社会学的学习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家庭、更好的发展自己第二、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是社会的再生机制——家庭社会学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社会第三、现实的家庭状况迫切的要求家庭社会学的研究——家庭社会学的学习有助于认识和解决现实家庭问题第四、未来从事家庭社会工作或者与家庭相关的职业需要,包括婚姻咨询、家庭生活教育与培训、家庭生活服务、家庭救助等——家庭社会学的学习有助于工作3、家庭、家族、房、户家庭:建立在姻缘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基础上的人类共同生活的初级社会群体侧重组成家庭的成员,指具有实际功能的确切的生活单位家族:有数个具有父系血缘关系的家庭所组成的扩大的家庭,长涉及较大的继嗣群、系谱关系、讲究辈分与同宗。
房:建立在系谱关系上的成员资格,是儿子家庭相对于父亲家庭的身份户:从户口登记的意义上,指居住在同一单元房屋的人们4、家庭的特点 家庭最普遍;家庭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家庭对人的影响最大最深;家庭关系最亲密;家庭对“两种生产”作用巨大;家庭对成员的要求比其他群体迫切;家庭在习惯、道德等方面对成员施加影响很大5、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第一、家庭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关系之一有两层含义:家庭是最早的社会关系;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第二、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群体第三、家庭式最普遍的社会制度家庭制度是人类社会最本源的社会制度的一部分从时间上看,它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制度之一从空间上看,它是世界各国、各地区最普遍的一种制度6、亲属 因婚姻、血缘、法律拟制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含义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 亲属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有固定的身份和称谓(2) 亲属产生的三种情况:由婚姻而产生、由血缘关系而产生、由收养而产生(3) 亲属与家属、家庭成员的区别:家属是封建制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家是指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而同居的亲属团体,家属是家长的代称家庭成员是指同居一家共同生活并互有权利义务的亲属7、新中国亲属的分类(血亲、姻亲、配偶) 配偶:由合法婚姻而产生的男女间的人身和财产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
自然血亲 全血缘自然血亲(同胞的兄弟姐妹) 半血缘自然血亲(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血亲: 因收养而形成的拟制血亲 拟制血亲 继父母与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 配偶的血亲(公婆、夫(妻)之兄弟姐妹等) 姻亲 血亲的配偶(女婿、兄弟姐妹之配偶) 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妯娌、连襟)8、婚姻家庭的社会职能 (1)人口再生产的职能:人类自身的繁衍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婚姻关系中进行的宏观上的社会人口再生产,在微观上是通过婚姻家庭主体的生育行为实现的 (2)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家庭作为组织消费的基本单位,仍然是社会分配和个人消费的中介它在养老育幼(抚养家庭中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员)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社会组织无法替代的 (3)教育职能:家庭是社会中的一个教育单位,家庭教育时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成员间特有的血缘的、感情的、经济的和共同生活的联系,使这种教育具有不同于学校教育等其他社会教育的特点。
9、婚姻家庭法(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调整对象与内容1、婚姻家庭法的概念: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的婚姻家庭法师规定婚姻家庭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以及婚姻家庭主体之间、其他近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2、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婚姻家庭关系3、婚姻家庭法的内容:婚姻家庭关系主体间的人身及财产更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二)婚姻家庭法的历史发展1、古代社会的婚姻家庭法:如唐律中的户婚律2、附属于民法的近代婚姻法:大陆法系资本主义国家的、英美法系国家的(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婚姻法1、形成独立法律部门的社会主义婚姻法(1)建国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和婚姻法(2)建国后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1950、5、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1980年婚姻法是1950年婚姻法的继续和发展10、婚姻家庭法律原则(“五个实行”“六个禁止”) 婚姻家庭原则是指导婚姻家庭立法的基本思想,体现婚姻家庭立法必须遵守的准绳,它的性质决定了处理家庭纠纷等必须以它为根本的依据五个实行:婚姻自由原则;一夫一妻原则;男女平等原;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计划生育原则 六个禁止: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11、婚姻自由 婚姻自由是指公民有权依照法律规定、自主自愿的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排除任何人的强制和干涉婚姻自由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婚姻自由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男女双方有依法缔结或解除婚姻关系而不受对方强迫或他人干涉的自由12、男女平等 指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享有同等的权利、负责同等的义务 在婚姻关系上权利义务平等,在家庭关系中地位平等具体表现在:男女在结婚和离婚的权利义务平等;夫妻在人身和财产关系上的权利义务平等;父母双方扶养,教育、保护子女的权利义务平等;其他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权利义务也是平等的男女平等是以经济、政治上平等为基础的婚姻家庭生活方面的平等13、研究家庭史的方法 方法一: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亲属制度和民俗民风去推测历史上与这种制度相适应的家庭形式 方法二:观察类人猿和猕猴群等人类近亲的“家庭”以研究人类家庭的各种初级形态 方法三:从古代童话、民歌、民谣、民间传说中研究人类家庭的各种早期形式 方法四:运用考古学资料研究家庭史 方法五:纯逻辑证明14、家庭史研究的特点 一是从属于传统史学家庭或家族的研究总是与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某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相关。
家庭不是被当做历史过程中的一个经常性因素来对待,它是事件的一个背景因而,对家庭史的研究也往往是零星的、分散的 二是近代以来的家庭史研究深受人类学、社会学的影响,从研究资料、方法到观点无不打上它们的烙印 三是关于家庭的历史演变也是套用了社会学的理论和模型比如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农业社会盛行的家长制大家庭便逐渐转变为适应城市工业社会的小家庭15、摩尔根的贡献1、第一次揭示了亲属制与家庭形态的内在联系,创立了从亲属制度追溯家庭形态的研究方法2、第一次将人类的亲属制度区分为“类别式”与“说明式”,认为这两种亲属制度的根本区别来源于家庭形态的重大区别3、第一次将人类的家庭区分为五种顺序相承的形态,为婚姻家庭的历史演变描绘了一张“略图”16、家庭演变的过程及各个历史阶段家庭的基本特征(血亲杂交、血婚制家庭、伙婚制家庭、个体婚家庭)1、血亲杂交:部落内盛行毫无节制的性交关系,每一个女子属于每一个男子,同时每一个男子属于每一个女子2、血婚制家庭:按辈数划分婚姻集团和范围,同辈的人构成夫妻圈子,排除了不同辈分之间的两性关系3、伙婚制家庭:排除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性关系与兄弟姐妹之间的性关系。
4、偶婚制家庭:一个男子与一个女子过不混定的婚姻生活表现为: (1)开始摆脱群婚状态,一个较固定的男子和一个较固定的女子共同生活或虽有“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但有“主夫”或“主妻”之分 (2)此时还不能和“一夫一妻”制相比,还不是独占同居,婚姻关系还不很稳定,男女双方可以随时离异5、个体婚家庭:(1)确定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2)财产关系是家庭的本质与核心(3)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牢固(4)独占性同居(5)男子统治17、家庭社会学三个理论的基本情况(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家庭沟通理论)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也可译为家庭生命循环、家庭生活历程,是家庭按照一定的轨道形成、发展、分裂出新的家庭,直至母家庭消亡的过程它展示的是家庭变迁的动态过程,因此又被称为家庭发展理论阶段起始结束形成结婚第一个孩子出生扩展第一个孩子出生最后一个孩子出生稳定最后一个孩子出生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收缩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空巢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配偶一方死亡解体配偶一方死亡配偶另一方死亡家庭系统理论: (1)来源于一般的系统理论(系统理论的精髓在于:提倡研究整个系统中各部分的互动关系,而不是个别研究每部分的构造) (2)家庭系统的构成要素:其一、家庭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即夫妻系统,亲子系统,手中系统其二、由个人组成,即大人与孩子,男人与女人等。
(3)家庭系统的两种机制: “改变机制”:当家庭内部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家庭外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家庭为适应变化必须加强系统的生存能力,就表现出其“改变机制”,以凝聚家庭,增长能力共同面对困难 “平衡机制”:家庭会极力维持平衡,当某些事件发生打破家庭平衡状态时,家庭会自行调动各种资源和功能使家庭尽快恢复平衡 (4)核心概念 A、系统是按照高低层级组成的,每一较高层次的系统都包含较低层次的系统,并提供低层次系统生存的环境 B、家庭规则家庭是一个规则管理的系统,每个人都要学习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被期待的 C、家庭恒定作用恒定作用表示不管外在环境如何改变,个体总是会维持一个稳定平衡的状态 D、回馈:指过去行为的结果再次进入大系统,产生控制系统运作的一种情况回馈可以分为正向和负向前者是指那些增加改变的力量,后者指减少改变的力量,正向回馈力量越大,恒定作用越小,系统越趋于不稳定 E、信息 F、副系统指在一整体的系统中,具有执行特殊的功能和过程的部分主要有五个方面:生活价值、关系组合、权力运作、生活规则及家庭气氛家庭中最持久的副系统是夫妻、父子和手足之间。
每个家庭成员同时属于几个副系统 G、领域(界限):指将系统、次级系统或个人与外界环境分离的一道隐而不见的界限与领域有关的最重要的概念是渗透性,据此可以把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家庭系统多数是开放系统家庭沟通理论1、 家庭角色:即与个人在家庭中的身份相关的被规定了的行为规范一个人在家庭中因与他人建立了不同的联系方式而形成了不同的角色2、 性别角色:指社会文化对不同性别的角色的承担着所设定的态度及行为规范也被认为是有关男性或女性的适当行为、态度、活动的期待3、 家庭沟通:一方面,如果沟通不当,家庭会出现冲突和危机另一方面,适当的沟通又有利于家庭成员化解家庭冲突和紧张,促进家庭成员角色的实施和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 五种常见的沟通形态:讨好型、责备型、电脑型、打岔型、一致型18、家庭社会学的主要方法(社会调查的方法、比较方法、区位学方法、观察法、历史法、类比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