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品三国学习用人的智慧

菲***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1.08KB
约29页
文档ID:209147009
品三国学习用人的智慧_第1页
1/29

品三国,学习用人的智慧 三国人物,千古风流,各领风骚 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天下分崩、群雄并起的时期在那个时候,凡有志之士,不论文武,或待价而沽,或毛遂自荐,无不欲攀龙附凤,一显身手,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是那时现实的写照,而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为争夺天下,绽开了一场生死大搏斗 “盖有特别之功,必待特别之人”三国的创立者们都知道人才对他们建功立业至关重要,是其一展大志,成就伟业的基石亦如欧阳修所言:“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曹操曾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气魄,任天下之人才,成就了自己的霸业;刘备对待人才懂得推心置腹,在得人心中得到了自己的天下;孙权更是懂得披肝沥胆,大胆起用年轻新秀,发展自己的事业 大时代有大时代的气候,用人也自有其格局,其间留下了很多令我们回味无穷的用人智慧我们品“三国”,不能仅仅沉醉于刀光剑影,还要领悟他们攻城略池背后对人才的识别、选用、管理及培育的艺术,借鉴三国的用人智慧,为现代企业管理服务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根本。

如何识别人才、用好人才、管好人才和培育人才,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识人 识人是任人唯贤的前提,也是现代管理者必备的素养一个管理者是否能慧眼识才,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亦如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所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上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缺少发觉人才的伯乐,识拔鉴别人才是需要有视力的 开明的管理者,要有慧眼识才的本事不能辨识人才的领导者,即使送上门来的人才都无法辨识,使用人才当然更无从谈起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刘劭说过:“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善即是说,能不能发觉人才,发觉什么样的人才,与发觉者本身所具备的素养、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唯德是举 唯才是用 德,在人才学的范畴内,称为政治品质高尚的政治品质,既是一个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标志,又是一个人才成长的基本保证司马光言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时代在召唤道德、企业在召唤道德,唯德是举、唯才是用的原则已成为企业识人、用人的一个基本原则 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颇为世人称道,他注意从能力方面去考察和提拔有才能的人他的“求才二令”好像给我们只重才、不重德之印象,其实不然。

曹操提出的“勿拘品德”是有条件的,即当个人品德方面的“偏短”并不影响个人品德的时候,是可以适当忽视的而在根本品质上,曹操提出了“质忠性一,守执节义”的基本要求,认为“忠诚”与“大义”等方面,要禀性专一,性守节操曹操建国后,拜崔琰为尚书、毛玠为尚书仆射,二人共典选举崔、毛二人都是清廉之士,他们本身的高尚德行甚为表率 可见,曹操用人特别看重德行,其重德主要表现在他对待度德用人之建议的态度上,对主管人事之官吏的遴选上,对美好德行的倡导和褒扬上 吕蒙是吴国将才,在没有当大将时,与成当、宋定、徐顾这三人均为下级军官,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这三人先于吕蒙死去,抛下了孤儿寡母根据那时的法规,父亲死了,军队应由儿子接管,可是他们的儿子尚未成年孙权打算,把他们的队伍并到吕蒙营中吕蒙认为,这三人虽死了,但为国家做的贡献很大,孩子虽小,不能不遵从礼数吕蒙连续三次上书,终被孙权接受了此外,吕蒙还伸出热忱之手,为他们的孩子聘请了教师,他们在繁忙的军务中,时时关照已故战友,这在古代极为罕见 “无情未必真豪杰吕蒙在由衷地忠于孙氏政权的同时,对下级和同级,布满了宽容和爱惜之情但他的感情绝不是滥用,对于违反纪律者,吕蒙又表现得铁面无私。

吕蒙攻下荆州后,在对关羽的家属及荆州的民众千方百计地存恤和安抚的同时,还下了一道命令:任何人不准到民家干扰取物吕蒙的一个同乡、身边的下级军官,可能是因为下雨,到民家索要了一个斗笠,盖在兵器上吕蒙发觉以后,含着眼泪将其处以极刑于是,军中震慄,道不拾遗因荆州多年不能夺回,吴兵对荆州的将士非常仇视,如没有严明的纪律,攻下之后大烧大杀势不能免吕蒙铁面无私,杀了一人,保证了荆州官民的生命安全这充分说明白,吕蒙袭荆州是奇迹,用自己的德行争取了民心,更是奇迹 德才兼备是一个管理者必需具备的基本素养任何企业,总会同时存在四种人——有德有才、无才有德、有才无德、无才无德企业在用人和评价人员优劣时要从德和才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并坚持以德为首,按下列标准来评价:有才有德是正品,无才有德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正品与次品按需选用;废品要慎重考虑,分析能否通过培训开发变废为宝;毒品是害群之马,万万不能用才有大小,德分先后,假如连最基本的道德品质都不具备,则必需毫不迟疑地予以清理,以保持团队的健康 选拔管理者,过分看重学历、办事能力这些所谓体现“才”的东西,对德强调得不够,就可能导致一些错误;有些人为了鼓舞青年成才,推出了很多举措,但对德的要求和培育有所忽视,使有些人走了弯路。

有德有才是贤才,人才既要量才使用也要量德使用,好的领导应当擅长发觉贤才,知人善用 适时“清君侧”准时“除盲点” 有一种人,论官职,并不高,论作用,却不小这种人就是在管理者身边工作的辅助型人才这种人的作用:一是能够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管理者的决策;二是能借管理者的言行,左右下级的工作 假如管理者对身边工作人员选得准、察得清、用得当,对其做好各项工作确有帮助;反之,那些害处也不能轻看《公羊传》有“逐君侧之恶人”说,李商隐《有感》诗有“清君侧”之吟,讲的都是要清除那些不宜在皇帝身边工作的人历史上,因身边之人作祟,坏了大事甚至丢了江山的事不在少数 刘备之子刘禅,自幼娇生惯养,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材料但其变昏学坏,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刘禅十六岁登基时,用诸葛亮的话说,还是“朱紫难别”为了培育造就他,刘备活着的时候,与诸葛亮一起给他选择了一个很合适的人放在身边,这个人就是董允董允深知责任重大,到处尽心尽力刘禅想多纳美女充实后宫,董允拒绝办理;刘禅想宠爱宦官黄皓,董允既批评刘禅,又恐吓黄皓,搞得他们见了董允就可怕这样,在刘禅当皇帝的前十年,其工作还是有可称道的地方的。

诸葛亮死后,董允也死了,陈祗取代了董允的位置此人“多技艺,多数术”,他一上任,便与黄皓勾结起来,千方百计地投刘禅所好,哄得刘禅无心国事,每天玩乐,蜀国的皇帝就这样一步步地变昏变坏同时,陈祗、黄皓、阎宇、费祎等人,在刘禅身边结成了一个特别厉害的“关系网”,狐假虎威,横行霸道,蜀国的政权力也一点点地落到了这些人手中,最终,他们完全掌握了蜀国朝政可见,刘禅前期和后期大不相同,他身边的人对他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管理者特殊是高级管理者身边,往往存在众多有才能之人,历来为管理者所看重但往往也存在这样一种现实:由于管理者与身边之人的特别关系,时间一长,管理者对身边的人过分倚重,这样在管理者的视野里,就会形成一个识人的盲点管理者身边的这些人,因摸透了管理者的思路与作风,到处按管理者的意图去观看问题和处理问题,时间久了,也简单形成进言与参谋上的盲点对于这个盲点,别人一般难以点拨,主要靠管理者和在管理者身边工作的人共同留意 知人善任 点石成金 公元215年,吴、魏两方军队在合肥有场激战合肥为魏之领土,守军将领是张辽、乐进和李典,守兵七千余人而进攻合肥的吴军有十万之众,由孙权亲自率领。

让人惊异的是,吴军竟让魏军打了一个落花流水,孙权更是险些被俘,此战役“杀得江南人人可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魏军以微弱之兵大胜强敌,实在是曹操知人善任的结果张辽、乐进、李典三人,都是曹操手下的大将,已立赫赫战功论资格和能力,三人相差无几;论地位和职务,三人不相上下,这也许也是“进、典、辽皆素不睦”的主因支配这样三人守城,有很大的风险性但是,曹操自有高见,他在西征张鲁之前,就写好了一封密信交予合肥护军薛悌,并注明:“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曹操的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大家都不得而知等曹操远去,孙权果率大兵靠近危机之时,薛悌拆开密信,仅见寥寥数语:“‘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张辽随之明白,道:曹公是让我们抓住战机,在敌人站稳脚跟之前,各有分工,有进攻、有守城,打个敌人措手不及,才能以守为攻听张辽之言,李典也有同感 张辽此人,“少为郡吏,武力过人”,早期跟随并州刺史做过“从事”,后跟何进、董卓等人征战,也在吕布手下做过“领鲁相”,吕布后败,张辽率部归降了曹操,被曹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并在众多战役中屡建殊功。

在别人看来办不成、不敢办的事,张辽屡有独见,敢于一搏,所以多次得到曹操的欣赏经历和业绩表明,这是个文武职务都任过、有胆识的人物曹操把其放在合肥,其目的是清晰的,就是要他起组织和协调守军的核心作用张辽不负曹操所望,首先领会并坚决贯彻曹操的作战方针,是不难理解的 令人费解的是,曹操为什么不让乐进出战而让他守护,不让李典守护而让他出战呢? 原来乐进“容貌短小,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曹操称他“每临攻战,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为此封他个雅号叫“折冲将军”不难看出,乐进是个性烈胆壮的猛将李典的气质与乐进有很大不同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不难看出,李典是个爱学习、有修养、善与人同、顾全大局的人才 根据用人常规,让李典守城较相宜,而让乐进与张辽一块出战更加合适曹操偏偏将二人倒用,何故?细分析发觉,这正是曹操在用人上的超常表现三驾马车,绝无战斗力可言,如把互不和谐的三人拧在一起,必先有两人携手在曹操看来,大敌当前,张辽置个人得失于度外是没有问题的,李典素有“不与诸将争功”的品行,如见张辽以大局为重,协作张辽行事也没有问题。

令他二人出战,自然简单统一思想,相互支持,完成任务有了这二人的团结和统一,就不愁把乐进带起来了如让乐进出战,很难保证乐进不与张辽争功斗气,如二人发生争吵,乐进很难协调,那样三人就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 果如曹操所料,张辽见信,领先表态,慷慨激扬地表示决一死战,紧接着附和的便是李典,“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何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乐进守城,李典相助, 张辽挂帅,三人的核心形成了张辽连夜选择了八百精兵,天刚亮就冲入敌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成服 张辽、乐进和李典,都是身经百战的将才,他们既有共同之点,也有相异之处曹操知人善任,点石成金,遂以七千败十万,留下了用人史上这一佳话,张辽威镇逍遥津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在人才聚集的地方,人才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如用某一个人必需充分考虑其个性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假如将不同个性的人才结成一个整体,就要在人才的共性上动脑子、做文章,做到因人制宜、因时制宜,不能拘泥一种模式否则,就难以组成一个结构合理、战斗力强的管理核心。

用人 人才管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敢于起用、重用人才,说明管理者有胆识;擅长培育人才,说明管理者具有战略眼光;而能用感情留住人才,使人才情愿为其鞠躬尽瘁,说明管理者已经领悟到了用人的真谛??从一定意义上说,三国的纵横捭阖,军事较量,是一场争夺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大战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这个亘古不变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