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畴县鸡街河(二期)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受理公示我局拟受理云南省西畴县鸡街河(二期)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本公示,周边群众若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自行到西畴县环境保护局提出意见公示期:2017年8月29日至2017年9月4日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云南省西畴县鸡街河(二期)治理工程建设单位西畴县水务局法人代表朱锋联系人李仕丽通讯地址文山州西畴县城西洒镇青年路西畴县水务局联系邮政编码650114建设地点云南省西畴县鸡街乡古鱼村至岔河村立项审批部门/审批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水利管理业N76占地面积(平方米)85000绿化面积(平方米)39280总投资(万元)2998.2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0.89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3.36 %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8年6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背景根据《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规划》,鸡街河在一期规划批准实施的河段为鸡街乡政府~岔河大桥段,治理桩号5+740~14+700m,治理河长8.96km,现已实施完毕为完善鸡街河鸡街乡政府段的的防洪体系,保障鸡街乡政府附近沿河两岸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根据《文山州“十三.五”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规划》,二期工程规划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不成整体的防洪体系,即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对上下游河段进行治理。
规划治理河段,地势平坦、开阔,河流两岸分布有大量的农田、耕地,是西畴县的重要粮食、蔬菜、经济林果生产基地由于鸡街河中上游河段,至今没有一件防洪调峰水利设施,河道泄洪呈自然状态加之鸡街河中游段河床地势平缓,河堤低矮,河道弯曲,阻水建筑物众多,使本身防御洪水标准低、泄洪能力弱的河道,变得更加脆弱,洪灾呈频繁态势,灾情逐年增加为完善鸡街乡政府所在地的防洪体系,加快边疆地区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人与河流的和谐发展,结合《文山州“十三.五”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规划》本次拟对鸡街河古鱼村0+000m~鸡街乡政府的安居房下侧5+740m段5.74km、者木村(治理桩号14+700m)~岔河村(治理桩号20+600m)段5.90km进行治理主要防洪保护对象为河流两岸的居民、房屋财产、农田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我单位受西畴县水务局委托,承担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省环保厅的有关技术规范,编制了《云南省西畴县鸡街河(二期)治理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批。
二、项目概况1、工程目的根据防洪保护要求,西畴县鸡街河河道治理工程的任务是从鸡街乡政府上游的古鱼村0+000m开始,至下游的岔河村20+600m止,中间5+740~14+700m段为一期工程治理段,现已实施完毕本次设计治理主河道长11.64km,支流汇口段0.225km,总治理河长11.865km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为方便群众跨河耕作,在治理段内共布置了3座农机桥及4座人行桥,左右岸堤顶布置了8.25km的机耕道路通过治理,保护河岸稳定,使其防洪标准由现状的2~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治理工程主要保护对象为河流两岸的村寨、农田,确定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工程等别为Ⅴ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次要建筑物及临时建筑物为5级2、工程任务确保沿河两岸村寨、农田设施等在一定频率洪水下不遭受洪水灾害,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工程投资项目工程总投资2998.2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69万元项目拟于2017年7月开始建设,至2018年6月竣工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根据调查,鸡街河中上游河段,发生暴雨的概率较高,又没有错峰的水利设施,河道平缓、弯曲,泄洪能力弱,加之治理段部分河堤低矮、河岸垮塌,堵塞河道,减小行洪断面,致遇较大洪水即漫堤成灾。
基于一期工程已治理了部分河段,治理后的河段基本满足设计洪水标准要求而未治理的下游河段,部分河段狭窄阻水,造成行洪不畅,洪水漫堤成灾上游河段又因河宽及堤高不足,大水年份,洪灾频繁,主要为河道防洪体系不达标所致为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沿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保障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因此,实施西畴县鸡街河治理工程十分必要的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云南省西畴县鸡街河(二期)治理工程对鸡街河古鱼村0+000m~鸡街乡政府的安居房下侧5+740m段5.74km、者木村(治理桩号14+700m)~岔河村(治理桩号20+600m)段5.90km进行治理,治理主河道长11.64km,支流汇口段0.225km,总治理河长11.865km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为方便群众跨河耕作,在治理段内共布置了3座农机桥及4座人行桥,其中16+550m处农机桥属拆除重建,左右岸堤顶布置了8.25km的机耕道路通过治理,保护河岸稳定,使其防洪标准由现状的2~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确保沿河两岸村寨、农田设施等在一定频率洪水下不遭受洪水灾害,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治理段保护人口0.59万人,保护农田0.47万亩, 保护面积8.67km2。
本项目组成主要包括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各工程组成见表表1-1表1-1 项目工程一览表项目工程工程名称建设内容备注主体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河道总长11.64km,共分二段第一段为古鱼村0+000m~鸡街乡政府的安居房下侧5+740m段,过水断面采用宽浅式梯形,固滨笼挡墙护岸部分河岸为抵御洪水冲刷及堤岸保稳,采用浆砌石挡墙护岸第二段为者木村(治理桩号14+700m)~岔河村(治理桩号20+600m)段,该段河道长度5.90km依据各部位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固滨笼护脚,开挖料回填植草护坡、固滨笼挡墙护岸永久工程配套工程排涝工程排水管布置在河堤与堤外农田的相交处,管线与堤线垂直,采用预制混凝土管,管径根据堤外农田的排涝面积计算为400~800mm治理段内总共布置排水口110处,其中上段67处,下段布置43处永久工程跨河建筑物主要为农机桥和人行桥拟在河道治理桩号1+150m、16+550及19+560m处各建一座农机桥;拟在0+260m、2+300m、3+730m及5+200m处新建四座人行桥 永久工程亲水平台为便于当地居民下河取水,本设计在河道两岸每300m左右布置一个亲水平台,临近村寨处,适当加密。
根据地形,总计布置63个,其中上段33个,下段30个永久工程公用工程临时转运场分别在治理河道沿线规划了临时转运场,转运场设计堆存容量为1.8万m3,实际堆存量为1.35万m3,折合松方1.76万m3(松方系数取1.30),容量满足要求,总占地面积为0.57hm2,结合本工程特点和用土需求,共规划临时转运场3座,最大堆高为4.0m临时工程交通运输为满足工程施工及建筑材料运输,本工程需在治理段内左右岸总共新修13.8km的临时施工便道,路面宽度按3.0m(部分道路为扩建)设计,占地面积为2.36hm2临时工程施工供电沿渠道已经架设有10kV及0.4kV电源,满足工程施工用电临时工程施工供水工程施工用水,可根据施工需要,抽河水使用;生活用水可从附近村寨的自来水管网供给临时工程通讯工程区程控已全部开通,且工程区范围移动通信完全覆盖,通信极为方便,不需专设通信设施临时工程环保工程景观绿化工程主体工程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完成后,考虑对边坡进行植草护坡,经计算植草面积为39280m2,草种选择狗牙根、黑麦草等水土保持效益明显的草种永久工程1、河道治理工程本次鸡街河二期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河道总长11.64km,共分二段。
第一段为古鱼村0+000m~鸡街乡政府的安居房下侧5+740m段,该段河道长度5.74km,天然坡降5.7‰左右由于治理段较长,依据实测资料,又将该段细分为0+000~0+260m段,该段天然坡降14.2‰,纵坡较陡,河床内块、卵石遍布治理方案是维持现状底坡,只对左岸河堤进行治理过水断面采用宽浅式梯形,固滨笼挡墙护岸堤背建筑物为河道开挖的砂砾石、砂质粘土及亚粘土等混合料组成的土堤0+260~1+000m段,该段天然坡降6.4‰,治理方案是以生态治理为主,对基本满足防洪要求的河段,维持原生态,不治理对河道狭窄、河宽及堤高不足河段,采取扩宽、加高治理过水断面采用宽浅式梯形,固滨笼挡墙护岸部分河岸为抵御洪水冲刷及堤岸保稳,采用浆砌石挡墙护岸1+000~2+100m段,该段天然坡降6.9‰,治理方案与0+260~1+000m段相同2+100~4+300m段,该段天然坡降5.2‰,该段河道堤岸的植被树木众多,生态环境较好根据现场调查,只对需要治理的河岸进行治理,其他河段,虽然存在防洪标准不足现象,但根据防冲不防淹治理原则,维持原生态,不治理护岸建筑物为固滨笼挡墙护岸4+300~5+740m段,该段天然坡降4.5‰,部分河段河岸,基岩出露,岸坡基本稳定,但局部河宽及堤高不足,采取扩宽、加高治理。
处理措施为固滨笼挡墙护岸,基本稳定河岸,维持原生态,不治理第二段为者木村(治理桩号14+700m)~岔河村(治理桩号20+600m)段,该段河道长度5.90km为使堤岸与一期工程的堤型相连接,护岸堤型采用与一期工程一致的堤型,局部有防冲要求及保稳河段,采用第Ⅱ、Ⅲ种堤型护岸依据河段的自然底坡,又将治理段细分为14+700~16+000m段,该段天然坡降2.2‰,根据现场调查,只对需要治理的河岸进行治理,其他河段,维持原生态,不治理护岸建筑物依据各部位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固滨笼护脚,开挖料回填堤坡并植草护坡、固滨笼及浆砌石挡墙护岸16+000~17+100m段,该段天然坡降3.1‰,河道平缓、弯曲,河岸坍塌形象较多,防洪标准低依据各部位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固滨笼护脚,开挖料回填植草护坡、固滨笼挡墙护岸17+100~18+500m段,该段天然坡降2.8‰,护岸堤型为固滨笼护脚,开挖料回填植草护坡治理部分河岸稳定且无防洪保护对象的河岸,维持原生态,不治理18+500~20+600m段,该段天然坡降2.1‰,河道平缓、弯曲,河岸坍塌形象较多依据各部位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固滨笼护脚,开挖料回填植草护坡、固滨笼挡墙护岸。
2、排涝工程根据调查,治理段河道两岸有许多天然或人工沟渠汇入主河道这些排水沟是田间排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遵循了“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流”的原则由于人为修建、加高了天然河堤,阻断了排水沟的自然通道为解决内涝现象,本设计在排水沟与河堤的相交处设置排水口,其他部位采用混凝土预制排水管排涝排水管布置在河堤与堤外农田的相交处,管线与堤线垂直,采用预制混凝土管,管径根据堤外农田的排涝面积计算为400~800mm局部有冲沟汇入处,可采用800mm管径排水排涝,具体情况现场确定每根管长根据堤坡长度计算在4.0~10.5m之间,排水管的进口高程高于田面高程0.15m左右,出口置于河堤内堤坡脚上,水口下侧采取防冲保护措施根据实测地形资料及堤线布置,拟设置排涝涵管的河段,堤外农田高程与设计洪水位之间的高差在0.5~1.8m左右为防止洪水倒灌,拟在河道设计洪水位与堤外农田田面高差大于0.6m的低矮河段排水管进口处设置防倒灌闸阀(按水稻高度拟定),其他河段根据本河流的洪水过程线分析,按防冲不防淹治理原则不设防倒灌闸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