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一、 概述 二、 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三、 吸收剂用量的决定和最小液气比 四、 低浓度气体吸收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五、 理论板数的计算 六、 解吸,一、 概述,1.吸收塔的计算,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2.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与步骤,(1) 吸收剂的选择及用量的计算; (2) 设备类型的选择; (3) 塔径计算; (4) 填料层高度或塔板数的计算; (5) 确定塔的高度; (6) 塔的流体力学计算及校核; (7) 塔的附件设计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3.校核计算的主要内容与步骤,(1) 吸收率的计算 (2) 吸收剂用量、组成及操作温度对吸收塔的影响,4.计算依据 物系的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和传质速率方程式,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对稳定吸收过程,全塔物料衡算为:,下标“a”代表填料层上顶截面; 下标“b”代表塔内填料层下底截面 V —— 惰性气体B的摩尔流率kmol/s; L —— 吸收剂S的摩尔流率kmol/s; Y —— 溶质A在气相中的摩尔比浓度; X —— 溶质A在液相中的摩尔比浓度二、物料衡算与吸收操作线方程,全塔物料衡算目的:计算吸收剂出口浓度。
V, Ya,V, Yb,L, Xb,L, Xa,,1.全塔物料衡算,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进塔惰性气体流量V和组成Yb由吸收任务规定的,进塔吸收剂温度和组成Xa一般由工艺条件确定,吸收剂用量由设计者给出,出塔气体组成Ya则由任务给定或由给定的吸收率求出,由上式可求算出吸收剂出口浓度Xb2.吸收率的定义:,混合气中溶质A被吸收的量占总量的百分率,称为溶质的吸收率或回收率,以φ表示,即:,已知进料中A的组成为50%(mol%),要求气体吸收率为90%,则塔顶尾气中A的组成: A:9% B:7% C: 5% D:3%,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3.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在任一截面与塔顶间作溶质A的物料衡算,有,,,,,,,,V, Ya,V, Yb,L, Xb,L, Xa,,,V, Y,L, X,,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操作线方程,,,,Y,X,o,B,Yb,Xb,,,Xa,,,,,,Ya,A,,,Y,X,Xe,Ye,P,,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并流操作线方程,,,,,,,,V, Ya,V, Yb,L, Xb,L, Xa,,,V, Y,L, X,,对并流操作的吸收塔,其操作线方程可取塔内填料层任一截面与塔顶(浓端)作物料衡算得到。
Y,X,o,A,Ya,Xa,,,Xb,,,,,,Yb,B,,,Y,X,Xe,Ye,P,,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4.吸收塔内流向的选择,逆流操作时,传质推动力变化较小; 并流操作时,传质推动力变化较大; 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大于并流; 工业吸收一般多采用逆流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三、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可知吸收剂出塔浓度Xb与吸收剂用量L是相互制约的,吸收剂用量L对出塔浓度Xb及吸收过程的影响可通过Y-X坐标图分析 由全塔物料衡算式,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Y,X,o,,Ye=f(X),A,Yb,Xb’,,,Xa,,,,Ya,A,(L/V)‘,,,,,,,,B,Xb,(L/V),,Xbe,(L/V)min,C,,,1.最小液气比(L/V)min,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若吸收剂用量 L/V ,,,吸收剂出塔浓度Xb ,循环和再生费用;,吸收剂出塔浓度Xb ,设备费用若吸收剂用量,L/V ,若相平衡线的形状不规则,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2.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L↑,操作费用↑,L↑, 设备费用↓; 按总费用最低的原则来选取;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一般取:,兼顾填料润湿率。
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在20℃,1atm下,用清水分离氨-空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中氨的分压为1330Pa,经吸收后氨的分压降为7Pa,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1020kg/h,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为 Ye=0.755X若适宜的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2倍,求所需吸收剂用量及离塔氨水的浓度例题:,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四、低浓度气体吸收填料层高度的计算,1.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式,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填料塔的不同截面,Y,X不同; →传质推动力不同; →传质速率不同;,要确定整个填料塔的传质量,需采用微积分方法所以,从物质传递过程角度分析,若dh微元段内传质速率为NA,则通过该微元填料层的溶质A的传递量为,任取填料层中高度为dh的微分段,,,,,,,,V, Ya,V, Yb,L, Xb,L, Xa,,,,Y,X,,,,,h,,,,Y+dY,,,dh,X+dX,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由物平可知通过该微元层物质的传递量为:,将以气相摩尔比分数表示的总的传质速率方程代入,则有:,分离变量,对上式沿塔高积分得,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同理,将以液相摩尔比分数表示的总的传质速率方程代入,则有,分离变量,对上式沿塔高积分得,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若采用NA=kY(Y-Yi)和NA=kX(Xi-X)可得:,用其它组成表示法的传质速率方程,可推得以相应相组成表示的填料层高度h的计算式。
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对低浓度气体吸收(yb10%),传质系数kY、kX 、KY、KX 沿塔高变化小,可取塔顶和塔底条件下的平均值,作为常数提到积分号外面体积传质系数:实际应用中,常将传质系数与比表面积a的乘积(KYa及KXa)作为一个完整的物理量看待,称为体积传质系数或体积吸收系数,单位为 kmol/(m3 .s) 体积传质系数的物理意义:传质推动力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填料层内吸收的溶质摩尔量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2. 传质单元数与传质单元高度,对气相总传质系数和推动力:,HOG ——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NOG ——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HOL —— 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NOL ——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若令,对液相总传质系数和推动力:,,,若令,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类似地,气相传质单元高度,气相传质单元数,液相传质单元高度,液相传质单元数,,,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由此可见,如果气体流经一段填料层所产生的浓度变化(Yb-Ya)恰等于此段填料层内气相总推动力的平均值时,那么这段填料层就可视为一个气相总传质单元,其高度就等于一个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讨论,由此可见,如果液体流经一段填料层所产生的浓度变化(Xb-Xa)恰等于此段填料层内液相总推动力的平均值时,那么这段填料层就可视为一个液相总传质单元,其高度就等于一个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讨论,传质单元数NOG或NOL反映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其大小取决于分离任务和整个填料层平均推动力大小两个方面 Yb 不变 ,Ya ↓, NOG↑; Xa不变,Xb ↑ , NOL↑ L/V↑,填料层平均推动力↑, NOG↓, NOL↓ 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总传质单元高度HOG或HOL则表示完成一个传质单元分离任务所需的填料层高度,单位为m代表了吸收塔传质性能的高低,主要与气液相流量,填料的性能和两相的流动状况有关 HOG或HOL值小,表示设备的性能高 一般吸收设备的传质单元高度在 0.15-1.5m 范围内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一)平衡线为直线时传质单元数的计算(以求解NOG为例),1.对数平均推动力法,设平衡线段方程为,逆流吸收操作线方程为,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Y-Ye)与Y必成直线关系,其斜率可用两点间的坐标表示:,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令,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其中,所以,2.解析法(相平衡关系可用Y=mX表示),将操作线方程写为,代入相平衡方程,令S=mV/L,即脱吸因子,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S=1时,S≠1时,或,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脱吸因子S=(mV/L)是相平衡线斜率与操作线斜率的比值。
m值越小,L/V越大,两线相距越远,传质推动力越大,越有利于吸收过程,当吸收要求一定时,NOG越小 S值的倒数L/(mV)称为吸收因子A,其值越小,对吸收越不利,由图可知,当吸收要求一定时, NOG越大当用(Xe-X)作传质推动力时,对平衡线为直线的情况,用完全类似的方法可导出与NOG计算式并列的NOL计算式,3.平衡线为直线时液相传质单元数的计算,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在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甲醇 - 空气混合气体中的甲醇蒸汽,在1atm,27℃下进行操作,混合气体流量为1200m3/h,塔底处空塔气速为0.4m/s,混合气体中甲醇的浓度为66.67g甲醇/m3空气,甲醇回收率为95%,水的用量为1215kg/h,体积吸收总系数KY·α=100kmol/(m3·h),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Y=1.1X试计算所需的填料层高度例:,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二、平衡线为曲线时传质单元数的计算,近似梯级图解法 图解积分法,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Y,X,o,Ye=f(X),A,YB,XB,XA,,B,YA,,,,,,,,,,,,,,1.传质单元数的梯级图解法,①在x-y坐标中作出平衡线OE与操作线AB,M,E,A',M1,A1,,②在平衡线与操作线之间作曲线MN,该曲线是AB与OE两线间的垂直线中点的联线;,③自A点起作一水平线AA',此线交MN曲线于M1,且使AA'=2AM1,,,,,,,,C,D,M2,M3,C',N,④自A'点作垂直线A'C,叫操作线于点C;,⑤过点C重复上述过程,在A至B点作出若干个梯级,梯级数即为求得的传质单元数NOG数目。
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证明:一个梯级即为1个传质单元,即1个梯级反映了本段填料层内气体的浓度变化(A‘C)与填料层内的平均推动力相等因图中△AM1F和△AA’C相似,可以证明A’C=2FM1,若将平衡线OE近似为直线,则 FF1=0.5(AA1+CC1),∴ △AA’C梯级为一个传质单元,即 NOG=1,F1,H,F,证明:,C1,从作图法可知,FF1=2FM1 ∴ A’C=FF1,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2.图解积分法,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1)在操作线和平衡线上得若干组与Y相应的值1/(Y-Ye) ;,(2) 在Ya到Yb的范围内作(1/(Y-Ye))-Y曲线;,(3)计算曲线下阴影面积,此面积的值即为传质单元数NOG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四、吸收塔的操作条件对吸收过程的影响,吸收剂用量L 吸收剂入塔组成Xa, 操作温度t,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L,L/V,操作线斜率 当气、液入塔浓度Yb和Xa不变时,出口气体Ya ,吸收率增大,液相出口浓度Xb 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1.吸收剂用量L的影响,降低吸收剂入塔浓度,因 Yb 和 L/V 不变,操作线向上平移。
当吸收剂入塔浓度由Xa降至Xa’时,液相出塔浓度将由Xb降至Xb’,气体出塔浓度降至Ya’,分离程度增大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2.吸收剂入塔浓度的影响,降低吸收剂入塔温度t,改变了物系的平衡关系,气体溶解度增大,平衡线下移,传质推动力也增大 当气、液进塔浓度Yb、Xa 以及液气比不变时,气体出塔浓度Ya降低,分离程度增加第四节 吸收(或解吸)塔的计算,3.吸收剂入塔温度的影响,五、理论板数的计算,1、图解法 在塔顶与塔内任意截面间对溶质作物料衡算,得操作线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