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实习区区域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第一节 实习区区域自然地理概况一、实习区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图1-1 秦皇岛实习区交通位置图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图1-1),总面积约7812.4km2市区长50 km,宽6 km,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可供教学实习的重点地区—石门寨地区(柳江煤矿所在地)位于秦皇岛市北约28 km处;秦皇岛、山海关及北戴河三区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于渤海海滨,是地质认识实习的辅助工作区秦皇岛地处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要冲,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陆、海、空交通都极为方便京哈、京秦、大秦铁路横贯东西;其港口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不冻天然良港,是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由秦皇岛码头乘轮船,可直接抵达烟台、青岛、大连和上海等地;有通往国内外的航线,山海关机场与全国主要城市通航;高速公路、102国道、205国道等各级各类公路更是四通八达,乡、镇之间均可直通汽车。
二、实习区地貌特征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图1-2 柳江向斜与地貌关系图柳江村位于石门寨西南4km处,由晚太古代绥中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构成高耸的盆地周边,以上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状的盆形地貌,即柳江盆地;从地质构造角度看,是一个西翼陡东翼缓的比较宽缓的向斜构造,故又有人称其为“柳江向斜”(图1—2)柳江盆地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2km,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丛山所包围,仅南面向渤海开口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盆地内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最高山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m,最低处为东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为70m左右盆地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的地形,海拔多在200~300m之间,山峰多在400m以上;东部山区山峰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m.在低山和丘陵之间,多发育有小盆地和河流,河流短小,河床全是砾石堆积,河床、河漫滩和阶地等河流地貌发育。
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临海地带长约50km,发育有海岸地貌,侵蚀与堆积型海岸地貌相间分布,形成许多优良浴场.暂时性地面流水作用强烈,坡积物、洪积物随处可见具经常性水流的大石河和汤河形成许多流水地貌.由于第三纪以来气候湿热,在石灰岩发育地区形成喀斯特地貌.但由于气温、地下水和石灰岩的成份等原因,喀斯特地貌在本区的分布范围不大在滨海地带,波浪在岬角处发生侵蚀作用形成各类海蚀地貌,在海湾、平直海岸地带形成各类海积地貌;潮汐的作用使波浪作用范围加大,形成海蚀平台等地貌;沿岸流携带泥沙在海岸形成沙嘴、陆连岛等地貌类型;风沙流也在海滨形成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的沙垄,或使沿岸堤加长,形成较大的沙丘,如黄金海岸的沿岸沙堤.内力作用给本区地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由于新构造运动,使本区形成了多级河流阶地、多层溶洞和多级海蚀阶地等地貌本区自西向东可划分为三个夷平面,第一级夷平面分布于老君顶到大洼山,海拔450m左右,表现为海拔高度近似的山顶,但保存面积比较小;第二级夷平面分布于傍水崖、南峪、夏家峪以西,海拔300m左右,表现为海拔高度近似的丘陵;第三级夷平面广泛发育在本区的东部和南部,海拔高度180m左右,表现为海拔高度近似的低丘。
三、河流实习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其特点是流程短、流量小、含沙量高、水系分散、汛期洪水量大、暴涨暴落、非汛期河水干涸或断流它们大都发源于北部山区,其流向均为由北向南、由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河流的补源以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约占全年径流量的80%左右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黄前山附近,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后在山海关西侧老龙头注入渤海.全长约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经山区,并有9条小河汇入,仅下游12km河段流经向海倾斜的平原该河流域面积约为600多平方公里,其中560km2以上为山区,故为山区性河流.河床总高差为400m,平均坡降为6‰左右.河床组成主要为砾石,少有粗砂和中砂.砾石的主要岩性为火山岩,其次为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流域内植被覆盖达50~60%,故水土流失不严重,河床相对较稳定大石河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多为1.68亿m3,补给来源以降水为主,所以平时流量很小,一般为0.3~0.6m3/s,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0.15m3/s; 7~8月雨季时,径流量占全年的70~80%,暴雨后洪水立即上涨,且暴涨暴落。
据统计,大石河大汛周期为20年,小汛周期为5年,过去曾造成多次水患自1972年在大石河出山口建成水库(即燕塞湖)后,灾情大大减少燕塞湖库容6750万m3,不仅是秦皇岛市区主要供水水库,而且是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并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洪水期具有洪峰高、流量大、来势猛、历时短、泥沙多等特点输沙量常随流量而增减,集中于每年的7、8、9三个月内,尤其以7月份最大月平均输沙率为267kg/s,;而1~5月和10~12月几乎无泥沙入海大石河的泥沙入海后,主要堆积在河口外,形成向海凸出达2~3km长的水下三角洲.汤河发源于抚宁县柳观峪西沟和温泉市一带,全长约36km,在秦皇岛(海港区)西侧入海流域面积约177km2流域内除了西北源头为低山外,其余皆为丘陵和平原河床高差近200m,山区部分为峡谷,出山后河床立即变宽,最宽可达1km年平均径流量为1.67亿m3,最大3.72亿m3(1969年),最小03亿m3(1957年)上游尽管有泉水补给,但仍以降水补给为主所以平时无水,降雨即涨洪水期亦集中在每年的7、8、9三个月也具洪峰高、流量大、来势猛、历时短和泥沙多等特征1959年最大洪峰流量为2000m3/s枯水期流量一般仅为0.05m3/s,年平均流量为5。
07m3/s河床卵石成分以变质岩和火山岩为主,但有的河段以泥沙为主洋河由东洋河和西洋河两大支流组成,于洋河水库汇合,至洋河口村西入海东洋河发源于青龙县南大峪和独石,高差达500m西洋河发源于卢龙县相公庄的李家窝铺,高差100m洋河全长80余km,流域面积约932km2在水库以上东洋河处于深山狭谷之中,系山区性河流;西洋河则在丘陵之间环绕迂回1961年3月竣工的洋河水库,其库容量为3.53亿m3,是一座防洪、发电和灌溉等多种用途的大型水库据坝下站观测,洋河平均年径流量为166亿m3,最大为286亿m3(1969年),最小0.3亿m3(1961年)年平均输沙量为215万t该河床大部分为沙,只有水库以上的东洋河河床为砂砾、卵石.河口因受潮汐的影响而呈葫芦状戴河发源于抚宁县北庄河乡的蚂蚁沟,高差为200m,全程纵坡降,上游为1.1‰,下游为0.5‰.河床上游宽浅无水,多砂砾石,下游常窄深,多泥沙戴河于联峰山西注入渤海,全长约35km,流域面积约290km2流域平均宽度为8.3km,最大流域宽度为20.5km最大行洪能力400m3/s,最大洪峰流量1153m3/s,年平均径流量为5100万m3四、气候特征本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四季气候特征为,夏季平均气温高于20℃,冬季平均气温低于5℃,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每年11月中旬初入冬,到翌年3月底为冬季,长达140天;4月初到6月中旬初为春季,长约75天;6月中旬初到9月中旬初为夏季,约90天;9月中旬到11月上旬末为秋季,约60天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年平均降雨量为6955mm,多集中于7~8月份,可达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季节最大年降雨量为12735mm(1969年),最小年降雨量为320.1mm(1979年)冬季降雪稀少,最大积雪厚度多在15cm以下降雪初日多在11月中下旬,最早在10月24日(1980年),最晚在1月21日(1972年)降雪终日在3月末至4月上旬之间,最早在2月24日(1980年),最晚在4月15日(1979年)降雪期达4~4.5个月冰雹期较长,每年3~11月内均可发生,5~9月为降雹盛期。
冰雹直径一般为1~4mm年平均为2.1次,很少成灾.实习区不仅夏季雨量过于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据资料记载,最大暴雨强度为215.4mm/d(1975年7月30日),平均暴雨强度为1056mm/d主要风向受季风影响,夏季多西南风,冬春季多东北风主导风向为西南,平均频率为12.9%,其次为南南西,再次为正东,平均风速在5m/s以下.据多年统计,本区风速1~3级占74.3%,3~4级风占35.6%,大于6级者仅占0除季风外,尚有台风影响,每年8月15日前后,均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台风由于本区风向常是西南,强风向是东北,故海岸侵蚀、堆积和滨岸沙丘堆积方向均与风向一致五、土壤与植被柳江盆地为半干旱森林景观与干草原景观和半湿润夏绿林与森林草原景观的过渡带表现为旱生阔叶林-山地棕壤耕作土壤中有耕作熟化后的黄垆土和潮垆土目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自然植被是森林遭破坏后次生的灌草丛次生植被中以灌木以荆条、酸枣为主,草本以黄背草、白羊草占优势枸树、臭椿、文冠果、栾树等为北极第三纪植物区系的残留种第二节 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秦皇岛(海港)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不冻港”和“玻璃城"的佳誉山海关位于海港区东北20km处的渤海之滨,老龙头是万里长城的东端点.山、海、关浑然一体,自古为兵家必争的交通要塞和军事重镇,天下第一关举世闻名,另外还有姜女庙、玄阳洞、燕塞湖等名胜古迹.秦皇岛市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旅游业十分发达.北戴河海滨风光秀丽,浪平沙细,是优良的天然海水浴场;气候温和凉爽,是中外驰名的旅游、避暑、疗养胜地,素有夏都之美称。
传统的制造工业有全国闻名的耀华玻璃、山海关桥梁厂.新兴的工业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是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探明的矿种有煤、萤石、硫铁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等九种,未探明的矿产有铁、金、银、铜、铅、锌、石英、重晶石及非金属建材等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规模属于小型煤矿;水泥生产也有一定规模;乡镇企业发达.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红薯、豆类等;山坡多种植果树,以桃、葡萄、苹果、核桃最有名,还有梨、山楂、杏、李子、沙果、海棠、板栗等.秦皇岛地区具有齐全的地层露头,丰富的地质构造类型,多样的矿产,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地质实习基地之一.实习路线分布西到昌黎县的七里海,东达长寿山,北至义院口,南至渤海之滨的范围内,其中大部分路线分布在石门寨周围石门寨地区属于抚宁县管辖,秦青公路、地方铁路从中穿过.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