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词 一、思想:①现实浪漫(判定作者为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 ②个人思想(结合作者生平简述其思想构成) ③诗歌作用(作者的诗歌观,通常分为反映社会现实和反映自身情感2类或缘事、抒情、言志3类;如果该诗人有标志性的文论观点务必突出)二、艺术:①诗歌境界(诗词大家的作品必然是有境界的、超于众人的,比如王维空寂融禅;李煜由一人一国得失兴败出发上升到思考宇宙人生层面的境界) ②语言风格(如李白清新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 ③表现手法(这一部分几乎必写,因为不涉及以下三方面中的内容很难写出好的诗词,最好结合句例) A.修辞:通感、白描、比喻、夸张、排比、象征、化用(这些归为“修辞”只为方便记忆,答题时不要体现“修辞”二字,用“手法”代替) B.炼字:动词、色词、俗字、叠字、双关语 C.意象选用(风格鲜明的诗词大家通常会有体现其个性的偏好意象群,非此不能形成固定的风格,这一部分可以写作者常用哪一类意象或哪几个意象如岑参好写边塞雄起壮阔之景;李白好写酒、剑、明月、青莲、大鹏) ④抒情手法 A.情感强度(无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是喜怒哀乐哪种,它是汹涌澎湃还是轻淡隐约) B.情景交融(万能套话,情景不交融的诗词作品不会成为名作、作者也就不会成为名家) C.心理特点(诗词通常会涉及作者的心理内容或特点,比如大历作家陷于盛世不再的落寞和仍未尽泯的志气间的挣扎;李清照后期词作悲而不废、伤而不弱,所悲所伤不限于自身机遇,更涉及国家、世道,有须眉心境) D.抒情手法(直抒胸臆还是寓情于物、直截了当还是蕴藉含蓄) ⑤诗中人格(如果诗中有主人公就分析主人公是啥样的人,如果没有主人公就分析作者在诗中体现的人格是什么样的) ⑥音律技巧(诗出于乐、词配乐行,两者都有基本韵律节奏,遇到懂乐理的作家如周邦彦还会富有音乐美感,这一部分概括性简述即可,不必展开) ⑦题材体裁(题材即咏物、咏史、叙事、抒情等等;体裁即五绝、七律、歌行、小令、慢词等等。
若分析人就写其擅长哪些题材体裁;分析作品则写其属于何种题材体裁) ⑧诗风渊源(即便如李白这类开创性诗人也有学习借鉴模仿的对象)三、地位:①作品地位(对象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否开创新的体例或创作方法、影响了那些人的创作) ②诗人地位(对象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文学史的贡献,若有绰号尽量写出) 散 文 (多数与“诗词”类似,只解释特殊处;类似处只是指理解方式类似,而具体分析操作时应使用分析散文的方法、术语和角度,不可照搬诗歌)一、思想:①作者思想(即“诗词”中的个人思想) ②文篇主旨(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体现的中心思想)二、艺术:①题材体裁 ②语言风格 ③表现手法 A.内容充实(万能套话) B.结构(总分总、夹叙夹议、先叙后议之类的) C.句法(长短错落、是骈是散之类的) D.修辞 E.炼字 ④抒情手法 A.情感强度 B.情景交融 C.心理特点 D.抒情手法 ⑤文中人格 ⑥文风渊源三、地位:①作品地位 ②作者地位 戏剧小说 (和“诗词”、“散文”类似处不解释)一、思想:①作者思想 ②客观反映(有时作者并未着意一事一物,但却能透过作品反映出来,比如《红楼梦》中客观反映了清前中期时代面貌和物事样貌) ③关注对象(关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是底层人民群众)二、艺术:①体制 A.文白长短(语言是文言还是白话、还是半文半白;篇幅是长篇、中篇还是短篇) B.有形结构(比如《水浒传》先写分多线平行来写单个英雄们的故事、后多线合一来写英雄起义;横向写英雄行侠仗义,纵向贯穿官逼民反) C.无形结构(比如《水浒传》是人物环形结构、《西游记》是事件环形结构、《金瓶梅》是网状结构、《红楼梦》是天圆地方结构) D.可表演性(单就戏剧而言的,因为戏剧到了后期逐渐沦为了案头文体、不再具有表演效果,所以遇到戏剧要评价分析其表演性) E.抒情性(单就戏剧而言的,戏剧虽都是叙事,但有的抒情性极强、甚至超过其情节性,如《梧桐雨》) ②叙事 A.语言风格 B.故事线索(小说、戏剧借由一个线索人物、一件线索事件、或几个线索道具来串联整个故事) C.情节想象(分析对象必然是好的作品,因此想象丰富的作品固然要对之大加分析,想象匮乏的作品也不能说其缺乏想象,而要说“无奇之所以为奇”、“奇到极致是平常”) D.故事节奏(根据作品内一件事与另一件事之间的篇幅间隔是大是小、高潮情节出现是否频繁或读者是否时常能够出现兴奋点判断。
节奏快者跌宕起伏、极具可读性;节奏慢者凸显气质、细腻具体) E.叙述顺序(有时可作情节梗概来写) F.虚实手法(先概括说一句万能套话:“虚实结合、详略得当”,继而分析几处作品中的虚笔实笔、真笔幻笔、详写略写处) G.影射传说(须举例说明,包括两方面:作者借故事情节影射了哪些现实,可详细分析;作者在故事中是否涉及神异奇幻、光怪陆离的内容,可简单带过) ③写人 A.情态心理(万能套话:“情态描写形神毕肖,心理刻画细腻真实,常能透过情态见心理”然后举例简单分析) B.对话语言(万能套话:“语言生动,富有个性,千人千语,观其语言即想见其为人”然后举例简单分析) C.细节表现(一定要举例来说) D.鲜明形象(万能套话:“人物塑造有些有肉,形象鲜明”然后挑一、二人具体分析) E.圆扁型人(即作品中人物是简单地类型分明、善者百般皆好、恶者一无是处的,还是让同一人兼具善恶长短、可爱可怜可恨并存,体现人性复杂的;通常明中叶开始后一类作品渐占主流)三、地位:①作品地位 ②作者地位——————————分隔线——————————PS:以上内容系本人复习考研专业课时所作,所以仅涉及了考试能够涉及的几种文体。
此模板并非单纯研究试卷套路以求偶然合题的取巧之作,而经由文学作品探触文学本质从而符合文学内在规律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不仅可用于中国文学史考试中的主观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而且可用以组织相关题目的古代文学论文由于制作初衷是为应试,所以模板后所加括号中内容默认针对应试由于内容为穷举求全之作,使用时宜将分析对象代入模板逐条比对,灵活挑选与之符合、有话可写者写,自觉剔除没有灵感或与情况不符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用来应试,建议在开考前或拿到试卷之初将模板默写至草纸或卷面(考研考试草纸在入场时便已发好,按照规定准时入场可在考试开始前有15分钟默写时间),答卷时便可直接比对,相当于半开卷状态,节省思考时间且不会落点切记使用时要尽可能结合作品文句、内容以及前人对对象作家或作品的经典评价,这些都是加分点关于模板内容若有指正意见或不明之处,欢迎发件至28069170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