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的分析).doc

bao****ty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5MB
约88页
文档ID:132313444
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的分析).doc_第1页
1/88

页眉.西方社会学理论绪论: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概念在西方社会的产生(标志性的人物和事件)孔德 :• 1838年——《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标志着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正式出现涂尔干:• 1887年——法国波尔多大学,首次在高校开设社会学讲坛• 1902年——应聘巴黎大学(索邦学院教育系),标志着社会学在最有声望的学府中获得承认• 1913年——巴黎大学设立社会学教授职位(教育部特为涂尔干设立),标志学术界和教育部门对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的正式承认小结: • 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社会学是一门最年轻的学科• 社会学的创立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学术历程二、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一)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18、19世纪西方社会的两次大革命导致社会学的产生 :一是资产阶级革命,即起始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并于19世纪30-40年代波及到整个西方社会(特别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既是一场政治大革命也是一场思想大革命;二是产业革命,即从18世纪的英国开始,19世纪扩张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为什么?1.两次大革命导致了一个全新的现代社会,需要一种新的知识体系对这种变化进行解释。

• 两次大革命导致了传统社会的瓦解和现代社会的产生,社会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这种全新的社会以及它与传统社会之间的断裂,需要人们作出一种合理的解释,即(现代)社会何以可能?从而产生了以解释社会为目的的社会学2.现代社会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一种知识体系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智力支持• 现代社会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劳资冲突、阶级斗争、传统价值失落、亲密关系的解体等),迫切需要一种知识体系来应对和解决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人类原有的知识体系中缺乏这种指向社会问题的学科,从而产生了直接为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学二)科学条件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推动了早期社会学的发展●表现: 1.从早期社会学的概念中(社会物理学、社会动力学、社会静力学、实证社会学、社会生物学等)可以清晰地看到自然科学的痕迹;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向自然科学看齐,决定了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保持一种客观的立场和非人格化的思维; 3.社会学研究的自然科学倾向或客观性原则为社会学的危机或者社会学内部的分裂埋下了伏笔三)思想渊源 1.最原始的思想萌芽:古希腊哲学 (1)柏拉图的社会学思想★• “理想国”(理想社会的构想)的思想——社会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劳动者),并各有自己的分工和社会职责。

哲学王(统治阶级)负责管理社会;武士(上等阶级)负责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下等阶级)负责用自己的劳动养活上等阶级• 哲学王即圣人• 上等阶级无私有财产,也没有家庭• 结婚、生育和抚养子女是下等阶级的事情 贡献:社会分工思想;哲学王思想;社会分层思想 (2)亚里斯多德的社会学思想★• 1.中产阶级思想——最富有阶级、最贫困阶级和处于两者之间的中等阶级(人数最多的阶级),最富有阶级的统治导致贵族政治,最贫困阶级得势导致民主政治他反对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主张中等阶级掌权(建立共和体制),能抑制两个阶级的对立、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 2. 城邦社会学思想——①人之所以自然倾向于过城邦生活,是因为任何个人都不是自足的,只有通过城邦生活,人类才能获得完全的满足;②人必须加入城邦生活,不只是因为城邦是满足人类需要的生活共同体,还因为城邦是实现人类本性的道德共同体也就是说,人只有参加城邦生活才能成其为人;③在个人与城邦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是整体论和反原子主义的他认为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公有,成为城邦的一部分,而不应该假想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身贡献:最朴素的中产阶级思想;最古典的整体社会观2.最直接的思想来源:文艺复兴/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1)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社会学思想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著名政治社会学家 )的《君主论》思想★ 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和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

马基雅维里最惊世骇俗的观点是:君王须兼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的观点自问世以来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恨之者斥之为“暴君的导师”,爱之者尊其为“民族主义国家的理论先驱” 贡献:最早用世俗的眼光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统治者,统治者不再是圣人、贵族;社会统治的思想2)启蒙运动最核心的社会学思想:社会契约论 ★核心价值:自由、平等和天赋权利主张社会秩序是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社会或国家的起源则是一个从“自然状态”走向“社会状态”的过程 ★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和卢梭★霍布斯的契约论: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就是互相敌对、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状态人类为了生存、自由和权利,为了不在互相杀戮过程中被消灭,互相订立“契约”,把自己的权力进行转让而交付给一个“第三者”的个人或会议,由他来进行治理,这样就产生了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人类一开始处于一种自由、平等和无压迫的自然状态,然而,这种自然状态却限制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为,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障碍,在阻力上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所能运用的能量,即自由平等的个人所具备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那种自然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如果人类不改变其生存方式,不告别那种自然状态,就会消灭。

所以只能共同创出一种“力量的总和”,这种“共同”不仅是个体的结合,而且必须形成一种共同意志(即公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这一结合使每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因此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所以,社会秩序并非出于自然,而是人为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洛克认为,人类一开始是拥有私有财产的,只是人人拥有私有财产的这种状况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又不断受到他人侵犯的威胁,而当人们受到损害或发生争执时,无处可以申诉因此,人们就互订契约,组成国家,并推举一些人组成政府治理国家★贡献:社会契约论所探讨的核心问题(社会秩序和社会起源)构成社会学的理论视阈;对个人、社会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诸种假设启发了社会学的基本思维 (3)空想社会主义中最晚近的社会学思想 ★代表人物——圣西门 ★把“社会哲学”置于科学体系之首及其实证性,构成了孔德社会学思想的直接来源; ★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体,为社会进化论和结构功能主义提供了对社会的基本假设; ★关于社会发展的阶段,在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中得到了确认三、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论域(一)基本问题或元问题 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心灵与秩序的关系★为什么? 1.对社会的认知或侧重社会,或侧重个人,都离不开两者之间的关系; 2.区别社会学的流派和属性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的; 3.社会学的主要内容,都是由这个问题派生和延伸出来的; 4.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工具和论题都是围绕这个问题构建的; 5.社会学中不同的方法论,体现了对这个问题不同的认知立场;讨论与总结1. 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和不解的难题;2. 任何一种社会学理论,都不能回避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3. 掌握和理解社会学理论的关键,是个人与社会关系。

(二)基本论域:基本论域就是基本问题所包含的问题或派生出来的问题• 1.个人(行为)何以可能?• 2.社会(秩序、变迁)何以可能?讨论与小结1.上述论域的任何主张都是围绕着个人与社会关系展开的,不能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的理论原则,也是社会学想像力的具体表现;2.两大论域展开的逻辑和路径取决于对社会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假设和不同的方法论立场四、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总体分期1.古典社会学理论(19世纪30年代-20世纪20年代)(1)创立与奠基阶段:法国:孔德(1798-1857)→托克维尔(1805-1859)德国:马克思( 1818-1883)英国:斯宾塞(1820-1903) (2)成熟与分化阶段:德国:滕尼斯(1855-1936)、齐美尔(1858-1918)、韦伯(1864-1920)法国:杜尔克姆(1858-1917)意大利:帕累托(1848-1923)2.现代社会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20世纪80年代) 四大传统社会学流派:(1)结构功能论:帕森斯的系统结构功能理论;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2)社会冲突论:科塞的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3)社会交换论: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论(4)社会互动论:库利;托马斯;米德;布鲁默;戈夫曼→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3.当代社会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新功能主义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分析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福柯、埃里亚斯等人的后现代社会理论五、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三个动向1.微观-宏观的整合在20世纪的一半时间里,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充斥着个体与集体、主观与客观、行动与结构的二分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存在着宏观与微观的对立。

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理论家认识到,将宏观与微观分开,只注重其中的一端是十分片面和有害的,社会学理论若要发展,要能更准确地解释社会现实,便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如,杰弗里亚历山大,安东尼吉登斯,乔治瑞泽尔,詹姆斯科尔曼,诺贝特埃利亚斯等2.能动性-结构的整合 个体行动者的能动性――社会结构的制约性[英]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用结构二重性克服微观与宏观的分离,社会系统既是它们不断组织的实践的,也是这些实践的结果,结构既对行动者起制约作用,又赋予他们能动性行动者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吸收构成结构的规则与资源而构造行动,同时这些行动又不断再产生结构特性,同时社会系统的特性受当前社会行动造成的非预期结果的制约[英]玛格丽特阿切尔的二元论:[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反思社会学[德]尤尔根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3.理论的综合回顾西方社会学理论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它经过了从分化到综合到再分化的历程,80年代后又步入了一个新的综合时期半个多世纪以前,一代理论巨人帕森斯综合韦伯、杜尔克姆、弗洛伊德、马克思等人的思想,构建了一座宏观的理论大厦,只注重社会系统的均衡与稳定而忽视了冲突与社会变迁,因此,到了60年代,在当时美国社会剧烈动荡的背景下,他的理论便遇到了多方面强有力的挑战,各种单维理论从各自的角度向这一理论发起攻击,直至动摇了帕森斯的理论综合。

进入80年代后,这些单维、片面的理论所固有的局限在新的社会现实面前得到空前的暴露于是,年轻一代理论家们在整个社会学学科状况和各理论传统的理性反思基础上,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致力于新的理论综合,构建多维的、综合的社会学理论新功能主义、哈贝马斯的批评理论和沟通行动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分析、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福柯)等都带有综合的明显特征六、关于社会学前景的九个观点 1.社会学将逐步摆脱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社会思想的遗影2.伴随着社会学争论而来的是将出现新的理论综合3.社会学分析的主要对象将被深刻反思4.社会学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重视对世界体系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