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通过阅读 “秦朝疆域图”,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收集成语典故的方法,通过讨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知道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教学重点: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意义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秦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学难点:对秦统治的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秦统治者既有伟大的历史功绩,又有实施暴政的暗点,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分析,形成正确的是非功过观念,提高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利用挂图、幻灯片,通过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动手绘图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材分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自秦统一后,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开创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统一国家的建立,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秦朝虽二世而亡,但其灭亡却给后世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是一个很有影响的王朝板书设计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一、“秦王扫六合” 秦的统一(前221年)“纸上谈兵” 二、秦末农民战争 秦的灭亡(前207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三、楚汉之争 西汉建立(前202年)“洪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教师讲故事: “荆轲刺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末年,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秦王通过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不断进攻其他六国,六国形势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名叫荆轲的勇猛壮士,为了报答燕太子丹对他的知遇之恩,为了阻止秦国对燕国的进攻,毅然要求燕国太子丹派自己去刺杀秦王上面这首悲壮的歌,就是荆轲明知自己此去会凶多吉少,在易水边辞别燕太子丹时唱出的后来,荆轲将刺杀秦王的匕首包裹在一幅地图中去见秦王,由于同去武士秦武阳的紧张,荆轲刺杀秦王没有取得成功,反被秦王杀害,也没有阻止秦国进攻燕国。
秦王最终灭掉六国,统一天下那么他是如何完成统一的?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呢?2、展示材料: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提问: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学生:秦王横扫天下,那如老虎一样看着诸侯的气势多么雄大啊他挥剑割断浮云,那各国诸侯就全都向西来朝拜秦王了提问:这首诗颂扬了他哪方面的业绩?学生: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进行新课一、秦王扫六合(板书)1、识图《秦兼并六国》图,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回答:秦国兼并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战国以来,随着各国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的基础2、哪一个国家能顺应历史潮流,肩负起统一大业?为什么?生:(1)秦国能完成统一大业,因为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引导学生回忆: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进行了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的变法,主要内容是: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通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2)秦能够兼并六国,是因为秦始皇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国王,并且得到了李斯、吕不韦等人的辅助。
3)讲述长平之战(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叫赵括,他从小读了不少兵书,很能谈用兵之道,别人往往说不过他,有时他的父亲也难不倒他,赵括因此很得意,自以为天下无敌,但赵奢很替他担忧,认为他只知兵书,不知变通,只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若用他为上将,肯定会大败后来,秦军进犯赵国,赵军在长平坚持抵抗,那时,赵奢已经去世,由老将廉颇指挥作战廉颇虽然上了年纪,但身经百战,很懂用兵之道,他见秦军势力强大,便采取持久之计,打算把秦军拖垮,于是下令坚守营垒,不理睬秦军的挑战秦将白起知道廉颇善于用兵,僵持下去对秦军不利,便派人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赵括,别的人都不在乎赵王正嫌廉颇没有速战速胜,不顾别人的劝告,派赵括接替了廉颇赵括到了长平后,死搬兵书,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计划,结果被秦军包围,赵军粮绝,赵括在突围时被乱箭射死,赵国四十万军队全做了俘虏,并被活埋成语“纸上谈兵”就是从这个故事发展而来的,比喻只会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概括出这一意思)师:从商鞅变法后的富国强兵,秦王嬴政的雄心壮志,以及长平之战能与秦国抗衡的赵国一败涂地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七国中秦国最有可能完成统一的大业。
由秦来完成封建统一,是历史的必然3、秦的统一教师:再请同学们根据书中所述回答:(1)秦国在什么时间内兼并了六国?(选一学生回答:公元前230—前221年)(2)谁能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学生比赛记忆秦灭六国的顺序3)谁能归纳秦朝的建立情况学生阅读教材回答4)展示《秦朝疆域图》,那位同学说出秦朝的疆域四至学生: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5)请同学们讨论下面问题“秦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作用?”学生根据秦统一前背景材料分析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生A:秦完成统一六国的事业,从此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争霸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生B: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生c: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你知道皇帝称号的由来吗?师:秦王嬴政幻想秦的统治世代继续下去,他自称始皇帝,后代为二世、三世……以至千世万世强大的秦王朝是否像秦始皇所设想的那样传至千世万世呢?二、秦末农民战争(板书)1、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指名朗读P66小字第一、二两段。
归纳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学生归纳:秦建立以后,秦始皇过度地使用民力,超负荷地征收赋税,使用严酷的法律残暴的统治终于触发了秦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以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请一位同学讲述“揭竿而起”的成语典故:公元前209年复,一些贫苦的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队伍在大泽乡遇到大雨,因道路被冲毁而无法按期到达,按照秦朝的法律,误期就要被处死于是陈胜和吴广杀死押送的军官,率众起义,陈胜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是那些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期的统治,九百壮士“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县后,陈胜在众人的拥戴下,自立为王,国号“张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并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革命口号起义军分兵三路直逼咸阳,秦二世惊恐万分,急忙把几十万刑徒武装起来向起义军反扑,起义军寡不敌众,吴广、陈胜相继被害,起义失败揭竿而起”的成语典故常指人民起义师:在同学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名称、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2、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1)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2)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起来反抗暴秦,秦王朝最后被项羽、刘邦等所推翻学生阅读小字,讲述“破釜沉舟”的故事:秦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暴政,苛捐杂税,抓捕壮丁,大兴土木,弄得人民困苦不堪,民不聊生于是,人民纷纷揭竿而起,起兵反抗秦朝末年,在赵国这个地方出现了大批的起义军,于是秦二世派大将率领军队去镇压起义的民众赵国的起义军无力抵抗秦军的镇压,被来势凶猛的秦军围困在巨鹿这个地方赵国的起义军就请求楚怀王营救楚怀王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派兵前往救助起义军他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俩率领楚军火速前往巨鹿营救赵国的起义军但是,宋义将部队带到安阳后,就命令军队安营扎寨,一直在安阳停留了四十六天,项羽几次劝他出兵,他就是不听宋义在安阳每天都是饮酒作乐,丝毫不理救援赵国的事情,而士兵和老百姓却是又饥又饿,无人理会项羽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把宋义给杀了楚怀王得知项羽杀掉宋义的消息和原因后,就决定任命项羽为上将军,由他率兵打仗项羽当上将军以后,很关心士兵和百姓,所有的士兵都非常拥护他他开始谋划如何出兵巨鹿营救赵国的起义军他计划兵分两路,先派出两个部下带领两万军队渡过黄河去救巨鹿。
然后,自己又带上全军主力渡河救赵国为了坚定全军将士作战的决心和意志,项羽命令部队只能前进,不许后退他下令士兵每人带足三天的口粮,然后又下令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将士们都愣了,项羽说:“没有锅,我们可以轻装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赵国!至于吃饭嘛,让我们到章邯(hán)军营中取锅做饭吧!”大军渡过了漳河,项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时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战士们一看退路没了,这场仗如果打不赢,就谁也活不成了这支只准前进不能后退的军队挺进到赵国后,立刻就把秦军包围了凭着一鼓作气的士气和不能后退只能胜利的意志,他们与赵国的军队里应外合英勇奋战,很快就赢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总结了“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决一死战,不顾一切拼到底师生鼓掌师:非常精彩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各地的反秦斗争仍在继续,项羽与秦兵在巨鹿展开决战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统治者无力抵抗,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三、楚汉战争(板书)1、楚汉之争是怎么回事?生阅读回答:秦朝灭亡以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了争夺统治权,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区分楚汉战争与农民战争的性质:楚汉战争已不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是区别于农民战争的另一场战争。
它是项羽和刘邦为争夺统治权而战的,所以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项羽和刘邦已经不是农民起义领袖,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2、组织学生表演“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的成语典故旁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举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3、楚汉战争的结果,刘邦打败项羽,刘邦称帝,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为汉高祖总结统一公元前221年灭亡公元前207年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由陈胜吴广起义而开始的秦末农民战争于公元前207年推翻秦的统治秦灭亡之后,刘邦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进行了长达4年之久的楚汉战争刘邦胜,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出示幻灯,结合板书小结:本课讲了秦帝国的兴亡及西汉的建立过程,学习了许多历史知识与成语典故,希望大家把这些知识、成语应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增长智慧、提高能力作业收集有关秦帝国的资料并思考,秦的兴亡对我们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