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4、15 课时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难点:1、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实验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2)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3)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2、讲授新课:[实验 3-2] 品红溶于水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出示:图 3-2 和图 3-3说明:这两幅图都证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从而也证实了科学家的设想 板书: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提问: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讲解: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2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分子虽然很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结论 1:分子质量很小,体积很小探究活动 1:操作:1、在试管中加入蒸镏水,再加入酚酞试液现象:溶液仍为无色操作:2、在试管中加入浓氨水,再加入酚酞试液现象:溶液变为红色操作:3、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 A、B 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 C,加入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 A、C 两个小烧杯,烧杯 B 置于大烧杯外,观察 12 分钟现象:烧杯 A 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 B 中的酚酞溶液仍为无色结论 2、分子在做不停的运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温度越高,运动的速度越快解释:(1)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2)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3)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活动探究 2、酒精与水混合操作:用 100 毫升的量筒分别量取 100 毫升水和酒精,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 200 毫升?现象:100 毫升酒精与 100 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小于 200 毫升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结论 3: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1)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2)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3)夏天自行车的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4)铁路上的铁轨之间为什么留些空隙?总结:略作业: 3第二课时:1、复习旧识:氨气、水、糖等物质都是由什么微粒构成?2、情景引入:提问: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分割?如果能分割,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回答: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的。
展示:水分子、氧气分子,氢气分子的模型3、讲授新课: 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板书)讨论: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试分析在这个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学生讨论,选择学生代表来陈述讨论结果]讲解:1、分子的观点(板书)提问:物理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回答:物理变化的实质是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变化的只是物质的状态和形状追问:这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回答: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小结: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板书)提问: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在这些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回答:略小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的物质的分子 (板书)讨论:那么,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特征,我们应如何给分子下一个定义?小结:由此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板书:分子的概念2、原子的观点(板书)展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实质提问: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4展示:氧化汞分解示意图结论 1: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结论 2: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结论 3: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 原子 新分子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那分子是不是一定比原子大?讲解:尽管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只有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才比原子大但毫无关系的分子和原子,则无法说谁大谁小总结:略练习:课后习题作业:新学案教后:重新组合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