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管理 Q/BEIH-226.15-03-2013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BEIH-226.15-03-2013 燃料采制化管理办法Regulations of fuel acquisition management2013-05-31 发布 2013-05-31实施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发 布目 次前 言 IV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术语和定义 64 职责 85 燃料采制化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95.1 总则 95.2 采制化管理基本要求 95.3 燃料采制化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105.4 入厂煤采制化管理标准 105.5 采制化技术管理规定 205.6 燃料采制化达标管理规定 246 检查与考核 24附录A(规范性附录) 入厂燃料采制化工作流程 26附录B(规范性附录) 入炉燃料采制化工作流程 27附录C(规范性附录) 燃煤采制化设备计量检定、检验周期表 28附录D(规范性附录) 入厂煤质量检测验收报告 29附录E(规范性附录) 燃煤工业分析原始记录 30附录F(规范性附录) 燃煤发热量测定原始记录 31附录G(规范性附录) 采样原始记录 32附录H(规范性附录) 制样原始记录 33附录I(规范性附录) 全水分原始记录 34附录J(规范性附录) 全硫测定原始记录 35附录K(规范性附录) 热量计热容量标定记录 36附录L(规范性附录) 工业分析质量监控记录 37附录M(规范性附录) 定硫仪质量监控记录 38附录N(规范性附录) 煤样标签 39附录O(规范性附录) 设备标签 40附录P(规范性附录) 设备台帐 41附录Q(规范性附录) 周期标定记录 42附录R(规范性附录) 维修记录 43附录S(规范性附录) 采制化人员信息表 44附录T(规范性附录) 入厂煤采制化工作达标考核项目 45附录U(规范性附录) 入厂煤采制化达标评分表 50附录V(规范性附录) 入厂煤采制化达标考评结果表 51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标准体系工作的需要编制,是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个性标准。
目的是为进一步规范集团公司的燃料管理工作,加强燃料质量监督,提高煤质监督的时效性和可控性,使燃料采制化工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从而维护燃料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从而规范并加快企业标准体系的完善,适应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需要本标准代替了Q/BEIH-226.15-03-2010《燃料采制化管理办法》附录A---附录V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集团公司燃料管理部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燃料管理部本标准起草人:刘光乾、白存官本标准修改人:邱淑芳、田承军、李文义、方志和本标准审核人:邱淑芳本标准复核人:刘海峡本标准批准人:郭明星本标准于2010年12月首次发布,2013年5月第一次修编IV燃料采制化管理办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京能集团燃料采制化的管理职责、内容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全资及控股企业的燃料采制化管理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494.1 《煤炭机械化采样 第1部分:采样方法》 GB/T19494.2 《煤炭机械化采样 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 GB/T19494.3 《煤炭机械化采样 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 GB475 《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 GB/T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T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T219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GB/T476 《煤灰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GB/T483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GB/T261 《闪点的测定 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方法》 GB/T3715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GB/T18510 《煤和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 DL/T246 《化学监督导则》 DL/T569 《汽车、船舶运输煤样的人工采取方法》 DL/T661 《热量计氧弹安全性能技术要求及测定方法》 DL/T927 《弹筒硫的测定方法》 DL/T520 《火力发电厂入厂煤检测实验室技术导则》 DL/T1037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DL/T1038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VTI法) DL/T567.1~7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一般规定等标准》DL/T747 《发电用煤机械化采制样装置性能验收导则》DL/T 606.2 《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导则》GBT 25214 《煤中全硫测定 红外光谱法》DL/T 568 《燃料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DL/T1030 《煤的工业分析 自动仪器法》Q/BEIH-226.15-01-2013 《燃料业务管理流程》Q/BEIH-226.15-02-2013 《燃料管理办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3.1 煤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3.2 煤炭燃烧煤炭在一定的设备(如锅炉、窑炉等)中通往空气或富氧空气产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后获得热量并同时产生灰渣和排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水蒸气等过程3.3 煤样为确定某些特性而从煤中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煤3.4 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煤炭分析项目的总称3.5 外在水分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用符号Mf表示3.6 内在水分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保持的水分用符号Minh表示3.7 全水分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用符号Mt表示3.8 灰分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用符号A表示3.9 挥发分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用符号V表示3.10 固定碳从测定挥发分后的煤样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通常由100减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得出3.11 元素分析碳、氢、氧、氮、硫五个煤炭分析项目的总称3.12 采样 从大量煤中采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煤的过程3.13 批 需要进行整体性能测定的一个独立煤量3.14 子样 采样器具操作一次或截取一次煤流全横截断面所采取的一份样。
3.15 总样 从一个采样单元取出的全部子样合并成的煤样3.16 制样 使试样达到分析或试验状态的过程制样过程主要包括破碎、混合和缩分,有时还包括筛分和空气干燥,它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3.17 试样破碎 用破碎或研磨的方法减小试样粒度的制样过程3.18 试样混合 把煤样混合均匀的过程3.19 试样缩分 将试样分成具有代表性的、分离的几部分的制样过程3.20 堆锥四分法 把煤样堆成一个圆锥体,再压成厚度均匀的圆饼,并分成4个相等的扇形,取其中2个相对的扇形部分作为煤样的缩分方法3.21 棋盘缩分法将煤样充分混合后,铺一个或多个厚度均匀的长方块,并将各长方块分成20个以上的小块,然后从各个小块中分别取样的缩分方法3.22 条带截取法 将煤样充分混合后,顺着一个方向随机铺成一个长度至少为宽度10倍的长带,然后用一宽度至少为煤样标称最大粒度3倍的取样框,沿样带长度、每隔一定距离截取一段试样的缩分方法3.23 入炉原煤样 在炉前输煤系统中按规定方法采取的样品,它用于准确计算煤耗和监控锅炉燃烧工况3.24 飞灰样 在锅炉尾部烟气侧适当部位用专门取样装置采取的样品,这用于监控锅炉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3.25 发热量 单位质量的燃料在一定温度下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最大反应热称作发热量3.26 弹筒发热量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3.27 恒容高位发热量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恒容高位发热量在数值上等于弹筒发热量减去硝酸生成热和硫酸校正热3.28 恒容低位发热量单位质量的试样在恒容条件下,在过量氧气中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恒容低位发热量在数值上等于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煤中原有的水和煤中氢燃烧生成的水)的汽化热3.29 恒压低位发热量单位质量的试样在恒压条件下,在过量氧气中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3.30 检质率指统计期燃料经过质量验收的总量与统计期来煤总量的比率,即:检质率=3.31 入厂入炉煤热值差指统计期入厂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值)与入炉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值)之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