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市通州区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4.50KB
约12页
文档ID:457268661
北京市通州区_第1页
1/12

北京市通州区常住人口情况及未来发展形势研究和对策通州公安分局截止至2010年12月31日,通州区共登记户籍人口663303人;占全市总人口1258万人的5.3%;人户分离(户口在其他区县)人口136424人,本区内跨乡镇人户分离90969人);办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427036人,境外人员1147人,2010年通州区实有人口已达122万通州区实有人口示意图总人口户籍人口人户分离流动人口境外人员6633031364244270361147一、户籍人口的基本情况一是通州区户籍人口密度在五个城市发展新区中最高全市16个区县划分为城市核心区(东城、西城)、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城市发展新区(通州、大兴、昌平、顺义、房山)和生态涵养区(怀柔、平谷、门头沟、密云、延庆),通州区户籍人口密度在5个城市发展新区中最高各城区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户籍人口数)分 类城市核心区城市拓展区发展新城区生态涵养区城  区东城、西城朝、海丰、石通、大、顺、昌、房门、怀、平、密、延户籍人口密度24817.34271.27498.121186.012五个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户籍人口数)城  区通州大兴顺义昌平房山土地面积(平方公里)906.281036.321019。

891343541989.54户籍人口663303598169580438527804767825人口密度731.896577204956911823928458385.9305二是农业人口数量逐年减少,“农转非”逐年下降:户籍人口中非农业户口176662户、330311人, 占49.95%;农业户口126279户、332992人,占50.05%.非农业户口逐年增多、农业人口逐年减少,但“农转非”人员数量已明显出现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到2010年共农转非25479人,年均5100人,以征地转非为主通州区户籍人口户别分类示意图三是男女性别比例总体均衡:男性329412人、女性333891人;男性占49.66%,女性略多于男性18周岁以下人口86827人,其中男44481人、女42146人;男性占512%,略低于全市514%的比例;男女比例为105.5%,略低于全市18周岁以下人口男女比例(106.0%)2000年至2010年出生人口男性24131人,女性22877人;男女比为105.5四是老年人口低于全市比例:18周岁以下人口87827人,占总人口的13.1%,略高于全市18周岁以下人口的比例(12.4%);19周岁到60周岁人口465844,占总人口的70.2%;61岁(含)以上人口109009人,占总人口的16.4%,高于老年型社会60周岁以上人口10%的标准,略低于全市61周岁以上人口比例(17。

6%).其中百岁以上老人119人,占总人口的018‰,略低于全市百岁以上老人比例(0.22‰).五是少数民族人口逐年增加:目前,通州区户籍人口中有35个少数民族约30200人,并呈逐年增多趋势,主要有回族20973人、满族6762人、蒙古族1135人、壮族394人、朝鲜族337人、土家族212人、苗族141人等.六是户籍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宋庄镇户籍人口63411人,为全区户籍人口第一大镇;有4个乡镇户籍人口超过5万人,依次是宋庄镇(6.3万)、张家湾镇(5.7万)、漷县镇(55万)、永顺镇(5.4万).二、户籍人口的增长情况特点户籍人口从2000年594439人到2010年663303人,10年增加68864人,年均增加约6800人(2006年以来年均增加5230人),连续10年处于增长态势户籍人口增长示意图一是人口自然增长每年约1300人,其中每年出生登记人口约5800人,死亡注销户口约4500人二是人口机械增长每年约5500人其中市外迁入2772人,市内迁入2808 人其中2010年增势明显,达到7585人,为近五年来最高市外迁入与往外市外情况三是市外进京户口审批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市外户口进京主要类别是公安机关审批的“三投靠”(夫妻投靠、老人投子女、子女投靠父母等)和其它部门审批进京的军队转业、工作调动、人才引进以及大学招生录取新生等。

自2006年至2010年共审批9147人,每年审批入户约1830人;户口进京审批类别主要为夫妻投靠年度20062007200820092010小计16681919195918011800入农业11591376138113951385入非农509543578406415四是非农业人口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拆迁地区迁移态势明显增多.2010年,市内迁入人口达862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迁入8465人、农业人口迁入156人,主要原因是受通州区国际新城建设吸引,非农业人口向农村发区和城乡结合部发区以及拆迁发区迁移.市内迁入与迁往市内情况2010年,有8个乡镇市内迁入人口高于迁出人口,分别是宋庄、永顺、张家湾、西集、潞城、马驹桥、次渠、于家务有3个乡镇辖区市内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基本持平,分别是新华、梨园、玉桥;有4个乡镇辖区市内迁入人口小于迁出人口,分别是中仓、北苑、漷县、永乐店.其中台湖镇2009年以来市内迁入人口明显增加,市内迁入4631人、迁出338人,增长4293人台湖镇市内人口迁移统计表年度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变动迁入迁出迁入迁出迁入迁出迁入迁出迁入迁出台湖派出所1779419752214543626178060次渠派出所379112420100384802001128148889市内人口迁入增量示意图三、本区人户分离人口比例占18.8%。

2010年,本区户籍人口中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其它村居委会人户分离人口33221人;户口在其它乡镇街道人户分离人口90969人,总计124190人,占我区户籍人口总数的18.8%.加之户口在其它区县人户分离人口13.6万人,人户分离人口达26万人其中人户分离时间在3年以上的147484人;半年至三年的65058人,半年以下的14851人产生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拥有多套住房、拆迁户临时周转等,其中拥有多套住房的28234人,住房手续不全的10949人,因入托、入学政策影响无法迁移户口25753人,其它原因不迁户口128844人.四、流动人口逐年增长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通州区共登记来京3日以上流动人口636129万人,同比2009年596万相比增加了82万人,上升了13.8%其中办理暂住证的427036人,来京半年以上的331930人流动人口全家迁移比例逐年提高、在京滞留时间明显延长,通州国际新城规划和商务园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建设以及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交通快捷方便等因素决定了人口逐渐增多.流动人口的增长带来的问题主要是流动人口被侵害案事件增多,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人员增多.五、常住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和对策。

一是非农人口向农村和拆迁发区迁移仍将增长对策: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常住户口登记管理工作,有效解决非农业人口向农村地区迁移户口中的问题,分局按照依法管理、便民利民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北京市公安局《派出所办理常住户口登记工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充分调研,经区政府有关领导审核同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通州区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常住户口登记管理的工作意见》,细化了非农业户口向农村和拆迁地区迁移的办理条件和办理流程,将派出所当场办理调整为审批办理、并逐一上报分局人口管理大队核实备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要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必须科学地制定拆迁补偿政策,逐步彻底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各种利益,减少不必要的户口迁移.二是人户分离人口将继续增加对策:随着公共交通设施的开通建设,大量就业人口仍将通州作为居住地首选,大量人口将通州作为居住型的“睡城”.因此房地产业应坚持以满足本区城市化进程中居住需求和承接城市核心区人口转移需求为指导原则,控制普通商品住宅的开发建.三是流动人口规模将继续增长对策:对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不能简单地用行政手段加以限制,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企业从依靠劳动力数量向依靠生产效率转变,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生活服务业,提高物流、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再生回收等行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制定修订行业标准和管理办法,对低端产业加强管理、促动退出机制,在加大对高端人才引进的同时,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逐步淘汰低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来促进流动人口的合理分布,从而优化流动人口结构和规模总之,人口问题是关系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因此,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实有人口状况,把人口问题作为编制规划的重要因素统筹考虑,大力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调控,努力减少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对人口流动引导的盲目性、无序性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牵头编制与人口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时,也必须充分考虑人口因素,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各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总体目标指向一致,符合通州区人口规模调控的目标要求.二○一一年一月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