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闽江大桥桩基细则

今***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3.50KB
约14页
文档ID:106104748
闽江大桥桩基细则_第1页
1/14

一、工程概况 南平市闽江大桥为主跨272m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全长607m大桥起始里程为K0+107.779~K0+714.779,中心里程为K0+448.779,桥墩跨径组合为45m+160m+272m+130m闽江大桥1#、2#墩位于江南岸,3#、4#墩位于江中,属于水中墩,5#墩位于江北岸 闽江大桥河段位于水口电站库尾,河面较宽,河道顺直,水流平稳,两岸没有支流汇集,水位受大气降水及下游水口水库影响,水位高程一般为60m;雨季水量突增,水位变化较大 桥位处主河道为内河Ⅳ(3)级航道,通航水位按10年一遇洪水位,最高通航水位+71.14米,通航净高不小于8米,净空不小于90米 本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每年4~9月为汛期,降水量可占全年的70~77%,多年平均降雨量1777毫米多年平均气温19.3℃,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10℃,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8.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气温-1.7℃常风向为东南,强风向为西北风,最大风速约为28m/s,极大风向为东北风,极大风速40.7m/S,台风的影响发生在5月中旬至11月中旬,台风平均每年2~3次,7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盛行期,受台风影响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达12级,风向东北。

多年平均无霜期为324天,相对湿度为74% 二、 监理工作目标 1、按本大桥桩基础特点调配适宜的监理人员组成现场监理班子 2、确保本大桥桩基础通过质量控制达到优良等级 3、按本大桥桩基础施工进度计划,做好进度控制力争按原进度计划完成 4、力争做到无重大安全事故 三、 监理工作依据 (一)、监理服务合同; (二)、业主与承包人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协议及附件; (三)、业主招标文件及有关政府部门关于该项目工程的批复文件; (四)、设计图纸及说明; (五)、工程量清单及说明; (六)、合同指定使用的标准图纸、技术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公路工程试验规程》; (七)、福建省和南平市对公路、城市干道建设管理的有关文件; (八)、监理程序和业主对监理工作的要求 四、 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审查承包商桩基施工准备工作,下达开工令 2、审查承包商提交的桩基施工作业指导书,并督促其实施 3、复核已完工程数量,初签工程计量单,并报业主单位审核 4、审查桩基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 5、监督承包商严格按现行规范、规程、标准和设计要求施工,控制工程质量。

6、抽查工序施工质量,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7、协调施工进度计划,及时提出调整意见,控制工程进度 8、督促承包商检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组织召开桩基专项技术会议 9、督促承包商及时整理桩基施工技术档案资料 五、下部构造各工序、分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有关设计、规范要求 (一) 设计要求 1、桩底沉渣主墩不大于5cm 2、桩身混凝土为C30水下砼,砼保护层厚5cm 3、全桥钢筋笼主筋为φ25、箍筋为φ10 4、需嵌入承台锚固钢筋的长度为1.5m 5、其他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查标准按设计图纸、《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二) 原材料的要求 1、集料 ①集料应清洁、坚硬、坚韧、耐久、无外包层、匀质,并不含结块、软弱或片状颗粒, 无粘土、尘土、盐、碱、壤土、云母、有机物或其他有害物质必要时,集料应予清洗和过筛,以除去有害物质 ② 不同来源的集料不得混合或储存在同一料堆,也不得交替使用在同类的工程中或混合料中 ③ 混凝土的水泥、集料及掺加剂等,应分别进行含碱量试验,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发生碱—集料反应(AAR)集料在非含碱环境中,如果必须采用此类集料时,应按规范要求,选用碱含量小于0.6%的低碱水泥,并限制混凝土中的总碱量。

对本桥梁不宜大于1.8kg/m3;在含碱环境的混凝土中,不得使用此类集料 2、水 (1)水的化学分析应按《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进行饮用水可以不进行试验 (2)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及油脂、糖类、游离酸类、碱、盐、有机物或其他有害物质 (3)污水、PH值小于4的水不得使用 (4)水中氯化物含量,对于钢筋混凝土不得大于600mg/L;对于预应力混凝土不得大于300mg/L 3、水泥 (1)所有水泥应取自监理工程师同意的产源,在一个工程项目中所用的任一类水泥应取自同一生产厂商,但监理工程师批准者除外 (2)承包人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每批水泥的清单,说明厂商名称、水泥种类及数量,以及厂商的试验说明,证实该批水泥已经试验分析,在各方面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3)承包人应对进场的每批水泥均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规定取样检验,检验结果报送监理工程师批准不合格水泥不得使用 (4)水泥运至工地后应尽快使用,水泥由于受潮或其他原因,监理工程师认为变质或不能使用时,应从工地运走 4、外加剂 (1)除了减水剂外,一般不允许使用外加剂,但图上另有注明或监理工程师书面同意者除外。

外加剂的应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的规定 (2)承包人应提交拟采用的外加剂产品检验合格证书等有关资料,充分证明该外加剂在其他类似工程中已取得良好效果外加剂使用前应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当发生有不满意效果时,应随时下令停止使用该外加剂 (3)外加剂的使用量应根据厂商的说明书,经试验证实,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确定 (4)用于钢筋混凝土的外加剂中应无氯化钙等有害物质 (三)C30水下灌注砼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泥标号应不低于425号,其初凝时间不早于2.5小时 2、集料宜优先选用卵石,或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 3、集料粒径不得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及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不得大于40mm 4、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 5、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0.4~0.5,水灰比宜采用0.5~0.6有试验依据时含砂率和水灰比可酌情增大或减小 6、只有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才能使用缓凝外加剂 7、混凝土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应无显著离析、泌水现象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坍落度宜为180mm~220mm混凝土拌和物中掺用外加剂、粉煤灰等材料时,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用于代替部分水泥的掺量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的规定。

8、每立方米水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50kg,当掺有适宜数量的减水缓凝剂或粉煤灰时,可不少于300kg (四) 对各专用设备的要求 1、护筒:本工程采用钢制护筒护筒内径比桩径稍大,一般大200~400mm,同时护筒刚度应满足要求 2、导管:内径一般为250~350mm在螺栓孔之间应焊加强板,导管使用前及使用一段时间后,应做质量检查(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3、 测深锤:一般为4~5kg 4、钻机:采用冲砸机和回旋钻机设备应做运作调试 (五)桩基开工前要求 1、开工前准备工作:施工技术方案、材料、进场设备均应进行申报及审批手续 2、场地准备根据施工作业机具与设施、桩基的平面位置、尺寸综合考虑场地的布置,同时应清除杂物,挖除软土,整平夯实 3、埋设护筒: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或水面1.0~2.0m当钻孔内有承压水时,应高于稳定后承压水位2.0m以上护筒埋置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情况埋置深度宜为2~4m情况特殊应加深以保证钻孔和灌注混凝土的顺利进行 4、护筒必须竖直与桩中心线垂直平面允许误差50mm,倾斜不大于1% (六)泥浆制备要求:泥浆起着护壁与悬浮钻渣的作用。

其各种指标具体规范要求如下表 泥 浆 性 能 指 标 要 求 钻孔方法 地层情况 相对密度 粘度(S) 含砂率(%) 胶体率(%) 失水率 (mL/30min) 泥皮厚(mL/30min) 静切力(Pa) 酸碱度PH 正循环 一般地层 1.05~1.02 16~22 ≤4 ≥96 ≤25 ≤2 1~2.5 8~10 易坍地层 1.02~1.45 19~28 ≤4 ≥96 ≤15 ≤2 3~5 8~10 反循环 一般地层 1.02~1.06 16~20 ≤4 ≥96 ≤20 ≤3 1~2.5 8~10 易坍地层 1.06~1.10 18~28 ≤4 ≥96 ≤20 ≤3 1~2.5 8~10 卵石土 1.10~1.15 20~25 ≤4 ≥96 ≤20 ≤3 1~2.5 8~10 推钻冲抓 一般地层 1.10~1.20 18~24 ≤4 ≥96 ≤20 ≤3 1~2.5 8~11 冲击 易坍地层 1.20~1.40 22~30 ≤4 ≥96 ≤20 ≤3 3~5 8~11 (七) 钻孔工序 1、桩的钻孔作业应在相邻桩(中距5m内)砼灌注完成后24小时才能开始,以避免干扰邻桩砼的凝固 2、钻孔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3、软土地段的钻孔首先应进行地基加固,保证钻孔设备稳定和钻孔孔位准确,再行钻孔 4、钻孔时须填写钻孔记录每进2m或地质变化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断地质层 5、随时检测泥浆各性能指标 6、钻孔检查及允许偏差如下表 钻孔灌注桩检查项目及允许偏差表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混凝土强度 在合格标准内 按JTJ071-98附录D检查 2 桩位(mm) 群桩 100 用经纬仪检查纵、横方向 排架桩 50 3 钻孔倾斜度 直桩 1% 查灌注前记录 沉淀厚度(mm) 支承桩 不大于图纸规定 5 钢筋骨架地面高程(mm) ±50 查灌注前记录 (八)钢筋笼制作有关规范要求 1、钢筋、焊条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2、主筋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其施工技术要求按相应规范执行若采用帮条焊时宜用同质同径钢筋,钢筋帮条长度≥10d(双帮条焊) 3、 帮条焊接头或搭接焊接头焊缝厚度S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3倍,焊缝宽度b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7倍 4、 焊接时,两主筋之端面的间隙应为2~5mm 5、 帮条焊时,帮条与主筋之间应用四点定位焊固定,定位焊缝与帮条端部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0mm。

6、焊接时,应在帮条焊形成焊缝中引弧,在端头收弧前应填满弧坑,并应使之焊缝与定位焊缝的始端和终端熔合 7、对焊接骨架的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 a、凡钢筋级别、直径及尺寸相同的焊接骨架应视为同一类型制品,且每200件作为一批,一周内不足200件的亦应按一批计算 b、外观检查应按同一类型制品分批检查每批抽查10%,且不得少于3件 c、力学性能试验的试件,应从每批成品中切取切取过试件的制品,应补焊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 d、由几种钢筋直径组合的焊接骨架,应对每种组合作力学性能试验 (九)灌注水下砼的有关要求 1、灌注水下砼前应检测孔底沉淀厚度至符合要求 2、混凝土拌合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和易性、坍落度及离析情况,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 3、钢筋骨架安放后(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应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4、混凝土应用适宜的导管灌注,导管的管径不小于250mm在灌注砼开始时,导管底部至孔底应有250~400mm的空间首批灌注数量应能灌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同时导管埋深应不小于 2m且不大于6m 5、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

一般为0.5m~1.0m,以保证砼强度多余部分应在接桩前凿除,桩头应无粘散层 6、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如发现故障,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六、桩基施工质量监理实施办法 (一)桩基础施工质量监控程序见框图) 监理部审批 承包人编制施工方案、计划、开工报告 监理现场检查记录 钻孔现场地整理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