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解读《致大海》.doc

marr****20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KB
约2页
文档ID:157286823
解读《致大海》.doc_第1页
1/2

解读《致大海》    诗人一生憧憬自由,抨击暴政但他一生却是被禁锢在专制暴政之中《致大海》是在追求自由不得,个人自由步步丧失的心境下创作的诗人告别黑海之滨的敖德萨,面临波涛汹涌的大海,想到自己即将被押解到米海洛夫斯科耶村阴郁的未来,不禁浮想联翩  诗人赋予大海“自由奔放”的性格,它“反复无常”“任性”“无法控制”,不能“屈服”,这正是“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的本质原因诗人把大海视为知己,向大海诉说自己的向往与悲苦,“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怒诉”诗人在流放期间,曾经想秘密逃亡国外,但是在沙皇鹰犬的监视下,“那个隐秘的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他为此而长久地“苦恼心伤”面对浩瀚的大海,诗人悲愤地呼吸“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在“完全归于虚妄”的困惑中,大海使他想起了两颗巨星——拿破仑和拜伦,他们与大海相互映衬,进一步深化了全诗歌自由的主题  在诗中,普希金尊称拿破仑是“一处峭岩”,称圣赫勒拿岛上拿破仑的墓地是“一座光荣的坟墓”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去世,普希金得到这个消息后,思潮起伏,于6月18日创作了著名的抒情诗《拿破仑》诗中,普希金工整地谴责了这位给人民“留下了血腥的记忆”的“被叛罪的君王”,揭露了他曾作为“暴君”的“贪得无厌”和“出奇制胜的凶残”。

但更为严重主要的是,诗人以深刻的历史理解咏叹了拿破仑的历史贡献,回顾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诗人崇敬地称拿破仑孤寂的死是“伟大的任务明星殒灭”称他“赫赫英名”的“不朽之光却在闪烁”诗人站在历史发展的致高点肯定了拿破仑对俄国和世界历史的重大意义,拿破仑曾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引入俄国,激发起俄国一带年青知识分子反抗沙皇专制暴政的革命热情,推进了俄国和整个欧洲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运动的发展,所以普希金在《拿破仑》诗的最后称“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这也正是普希金在《致大海》中歌咏拿破仑的重要原因  诗中,普希金还追忆了已“飞离我们而去”的“另一位天才”,“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这就是拜伦拜伦是英国一位具有叛逆性格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思想核心是自由与正义他与压迫和奴役人民的社会势不两立,曾骄傲地宣称“我可以独自立人间,但绝不把我自由的思想换取一座王位在他看来,为自由而献身无比美好,他说:“啊,自由,你在牢狱里才最灿烂”对自由的热忱使他成为一个自觉的自由使者,他曾不顾个人安危支持欧洲弱小民族的民主主义运动他先后到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在争取自由斗争的一线,忘我地支持被奴役者。

1823年秋天,拜伦曾率领自己招募的一支军队,声援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的民族解放斗争,并亲任远征军统帅拜伦劳心竭力,最后病死在战争前线的阵地上拜伦鞠躬尽瘁,为自由而献身在普希金笔下,拜伦与具有象征意义的大海融为一体,成为大海的化身他说:“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拜伦的灵魂和大海一样自由,拜伦的事业和大海一样壮美,大海展现了拜伦的英姿,拜伦赋以大海雄浑的内涵1824年,普希金曾把《致大海》寄给一位朋友时说:“奉上悼念上帝的奴仆拜伦的短诗一首这可以作为《致大海》创作主旨的一个注脚《致大海》是一首大海的颂歌,拜伦的颂歌,自由的颂歌选自《中学语文教学》2001.6,有删节,作者,韦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