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网规划—第2次课 Ø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 Ø农村电网规划资料的搜集 Ø农村电网规划的资金分析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 Ø总体要求 电压等级 供电半径 电压质量 主配变容量比 线路路径、变电所选址 Ø 供电可靠性要求 Ø 110kV送变电工程 Ø 35kV送、变电工程 Ø 10kV配电网 Ø 低压配电设施 Ø 无功补偿装置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 一、总体要求 (1) 电压等级:简化电压等级 220/110/35/10 kV 220/110/20 kV 220/110/10 kV 变电层次多,网损大,造价高 已列为标准电压等级,但未成 规模,改造费用大 110kV变电所多,建设投资大, 负荷密度大可考虑 我国的电压等级有哪些? 导则: 对采用110/35/10kV电压等级的地区在新建或改造时, 宜优先采用110/10kV电压级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 (2) 供电半径 农村电网供电半径一般要求: 110kV:不大于150km 35kV: 不大于40km 10kV: 不大于15km 0.4kV:不大于0.5km 负荷密集地区:“密布点、短半径”,以保证电压质量。
0.4kV与380/220V 是什么关系?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 (3)电压质量 我国国家标准(GB/T 12325-2008)规定: Ø 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 正负偏差绝对值之和不超过为10%; Ø 20kV及以下:-7%~+7%; Ø 220V单相:-10%~+7%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 谐波 三相电压不平衡 电压波动和闪变 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注:如供电电压上下偏差同号(均为正或负)时,按较大的偏差绝对 值作为衡量依据 农网调压措施有哪些?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 (4)主变压器、配电变压器容量比 主、配电变容量比----宜采用1:2.5 配变与用电设备容量比----宜采用1:(1.5~1.8) (5)输电线路路径和变电所的所址的选择 应避开行洪、蓄洪和沼泽、低挖地区, 在设计中应采用经过审定的通用设计或典型 设计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供电可靠性 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供电可靠性: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
指标有: ①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指标 (SAIFI); ②用户平均停电频率指标(CAIFI); ③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SAIDI); ④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CSIDI); ⑤平均供电可用度指标(ASAI); ⑥平均不可用度指标(ASUI)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供电可靠性 农村电网网架可靠性、气候条件对供电可 靠性的影响,都有相应的计算方法 在农村电网规划中,在新建变电所前后, 投入断路器、重合器、分段器前后,以及新建 和改造送、配电线路前后,对其促使供电可靠 性的变化,应当作出相应的评估 N-1准则: 指在正常运行方式下,电网中任意一元件( 如输电线路、发电机、变压器等)因故障或检修 停运,应不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和正常供电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供电可靠性 农网规划导则给出的N-1准则: 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县的县城电力网,其高中压配电网应满 足供电安全的N-l准则,即: (1)高压配电网中l条线路或变电站中l台降压变压器发生 故障停运时: 1)在正常情况下不损失负荷; 2)在计划停运的条件下又发生故障时,允许部分停电, 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供电可靠性 (2)中压配电网中l条线路发生故障停电时: 1) 在正常情况下,除故障段外不停电,并不得发生电 压过低,以及供电设备不允许的过负荷; 2) 在计划停运情况下,又发生故障停运时,允许部分 停电,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供电可靠性 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县的乡村电力网,其高压配电网 宜满足安全供电的N-l准则 低压配电网一般不执行N-1准则 N-1准则可以通过选择电网和变电站的接线方式和 控制设备正常运行时的最高负载率T达到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供电可靠性 设备正常运行时最高负载率: 式中 T1——变压器正常运行最高负载率; K——变压器短时允许过载率;过载时间2h,一般取1.3 N——变压器台数; P——单台变压器额定容量 当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供电可靠性 ? ? 变压器: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供电可靠性 变电所n台变压器中1台故障停运后,需要转移的 容量是: 线路: T2:线路正常运行时最高负载率,%; N2:线路回数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供电可靠性 Ø 考虑10~15年的负荷发展 Ø 工程建设执行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规范 Ø 符合农村电网的特点 Ø 设计要采用中等适用标准,严格控制占地面积 Ø 导线的截面选择应考虑: ①、经济问题; ②、发热问题; ③、电压损失问题; ④、线路的机械强度问题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110kV送、变电工程 三、110kV送、变电工程 Ø 原则:户外式、小型化、低造价、安全可靠、技术先进 Ø 设计时应考虑无人值班 Ø 变电所中的主变压器: 一般按两台考虑 应当考虑10年负荷发展的要求 变压器应选用节能型的 保护装置宜采用微机保护装置 Ø 开关设备:SF6断路器、重合器、线路分段器、电压配电开关 Ø 线路的导线: 应选用钢芯铝绞线 考虑10年的负荷发展 截面不得小于70mm2 Ø 线路的杆塔:应首先选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35kV送、变电工程 非晶合金变压器空载损耗 较S9系列降约75% 四、35kV送变电工程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10kV配电网 (1) 10/0.4kV变压器台的建设和改造: Ø 原则:“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 Ø 应选用低损耗变压器,如:S7、S9、S11、SH型, 淘汰64、73系列 Ø 容量的选择应以现有负荷为基础,并适当地留有 裕度,单台容量一般不超过l00kVA Ø 变压器安装方式: 315kVA及以下:杆上配置 315kVA以上:落地安装 五、10kV配电网 (2)保护设备 变压器高压侧可采用新型熔断器保护 避雷设备: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总断路器:自动空气断路器 (3)网架结构 城镇:环网布局、开环运行 农村:单放射网为主,长干线或分支线路加装分 段断路器。
应积极采用自动重合器、线路分段器等 (4)导线 应采用钢芯铝绞线,导线的截面不应小于35mm2 城镇采用绝缘导线,而农村则采用裸导线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10kV配电网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低压配电设施 建设和改造遵循《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1)主干线: 应采用裸导线,按最大工作电流来选取导线截面,但截 面不得小于35mm2,分支不得小于25mm2 村镇内,为保证安全用电,通过经济比较后,可采用绝缘 线 排灌机井线路推荐采用地埋线 (2) 接户线: 相线、中线或保护线应从同一杆塔引下 应采用绝缘线,截面不得小于6mm2 进户后,应加装控制开关、熔丝和漏电保护器 六、低压配电设施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无功补偿 原则: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 Ø 方针: 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 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 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 Ø 补偿容量: 在变电所按主变压器容量的l0%~15%进行配置 100kVA及以上的变压器宜采用自动跟踪补偿 七、无功补偿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无功补偿 Ø 补偿装置: 农村电网的无功补偿装置,应积极推行微机监测 和自动投切,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性能可靠的集合 式、自愈式电容器。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无功补偿 Ø 农网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地点如下: 1 变电站低(中)压侧母线 2 较长的中压线路上 3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 4 低压大无功用户的异步电动机端或厂房、车间 配电盘母线 §1.2 农村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无功补偿 八、中性点接地方式 Ø 高压、中压农网中性点运行方式一般规定如下: l 1lOkV电网直接接地 2 66kV电网经消弧线圈接地 3 35kV~10kV架空电网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 4 县城电力网中压电缆线路较长、系统对地电容电流较 大时,也可经电阻接地 Ø 低压农网中性点运行方式如下: 1 380V/220V低压配电网直接接地 2 380V三线制低压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 §1.3 规划资料的搜集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负荷预测资料的搜集 二、电网和电源规划的资料搜集 三、综合资料的搜集 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搞好规划资 料搜集是编好规划的首要条件 资料搜集一般要满足以下5项基本要求: ①能据以进行电力负荷(电量)的测算; ②能满足研究、确定供电方案的要求; ③能从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负荷测算 的可靠性、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实现规划的可 行性进行分析评价; ④能据所调查的资料编写规划文件和组织规划文 件的内容; ⑤能有一个完整的规划指标体系,有利于规划资 料的不断完善、积累和补充。
§1.3 规划资料的搜集 从以上要求出发资料收集包括以下内容: ①地区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②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及规划; ③地区各种资源的蕴藏量、分布及开发情况; ④地区电力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规划; ⑤规划地区农业供用电基本状况; ⑥其他与规划有关的统计报表、技术经济指标 、定额、标准、图纸、调查研究成果及有关上 级指示、文件等 §1.3 规划资料的搜集 一、负荷测算资料的搜集 计算农村电力负荷的原始资料,一般应从有关部门的下 列规划中取得: ①规划县的农业区规划或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②农业的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乡镇工业、村 镇建设、人口发展规划; ③县境内农村电网供电区及其他部门的发展规划( 工业、交通、国防、地质、水利、建筑、能源 开发等) §1.3 规划资料的搜集 §1.3 规划资料的搜集 §1.3 规划资料的搜集 各类农业用电资料搜集的基本要点有如下7个方面 1.排涝用电 (1)排灌站的布置,初期和最终规模,装机容量、控制 面积、站区的扬程和流量; (2)排灌站建设区域的最大降雨量、暴雨历时、要求排 干时间、设计标准(几年一遇); (3)自然地理特征、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历史上洪涝 灾害损失、工程效益、建设时间和总的治理意图。
§1.3 规划资料的搜集 2.灌溉用电 (1)规划县发展灌溉方面的总体规划设想; (2)大中型排灌站的布设位置、灌溉面积、装机容量、 扬程和灌溉作物的种类; (3)电井群的分布位置、装机容量、灌溉面积、扬程和 每年电井的装机容量、控制面积、单位装机容的效益 面积; (4)灌溉作物的种类和灌溉制度(轮灌周期、灌水定额、 灌水时间); (5)历史上的用电资料(每亩用水量、耗电量、每千瓦装 机容量的效益面积等) §1.3 规划资料的搜集 3.田间耕作、收获及植保用电 (1)地区各类农作物的播种面积、田间耕作、塑料大棚、 植物保护等用电现状及发展设想; (2)各类农作物的单产、总产规划; (3)各类谷物脱粒、收获、上场及要求完成时间; (4)脱谷点布置原则、服务半径、控制面积、机械造型及 分布; (5)扬场机、烘干机、选种机等的发展及应用; (6)农业机械化系列配套的总设想(如哪些用机、哪些用 电、哪些人畜机并举) §1.3 规划资料的搜集 4.农副产品加工用电 (1)地区人口数量、粮食加工总量; (2)棉花、油料、茶、蔗、烟、水产、水果等经济作物总 产量及在本地的加工量; (3)畜牧集中饲养和散养的分类头数,家禽饲养及全年需 要加工的青、干饲料,粗、精饲料总量; (4)农副产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