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血糖平衡、水盐平衡和体温稳定的调节【课 标 要 求】1.举 例 说 明 激 素 通 过 反 馈 调 节 维 持 机 体 稳 态,如 血 糖 平 衡 的 调 节2.举例说出神经 调 节 与 体 液 调 节 相 互 协 调 共 同 维 持 机 体 稳 态,如 体 温 调 节 和 水 盐 平 衡 的 调 节 等考点一血糖平衡的调节梳理归纳夯 实 必 备 知 识.血 糖 的 来 源 和 去 路食物中 的 范化、吸收I主 要 来 源)肝糖 分解氧化分解.(主要去向1CO2+H2O+能 量(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短期空腹时)非糖 转化物 质(长期饥饿时)血糖(3.9-6.0mmol/L)合成肝糖原(场 所:肝 脏)肌糖原力过作肾球滤用肾小管、(场所:骨骼肌)东合管啊 吸 收转 化.非糖物质作用原尿p 于 3.96.0 mmol/L糖尿2.血 糖 平 衡 调 节 过 程下丘脑某区域U区域胰岛素增加一(+分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血 糖 低 端肾上腺(髓 质)胰 岛A细胞(+)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肾上腺素增加,促进肝 糖 F原分解I胰高(+)血糖分泌素增非糖-物质转 化.血糖降低趋于正常血糖升高,趋于正常(1)调 节 中 枢:下 丘 脑 的 相 关 区 域。
2)调 节 机 制:神 经 一 体 液 调 节神经调节: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相关的副交感神经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进食后,当血糖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会产生饱腹感,食欲减退当血糖浓度降低时,相关的交感神经能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升高血糖浓度;此外,当血糖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会使人产生饥饿感,身体会发出“请提供能量”的信号体液调节途径:高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胰 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低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易 错 提 醒a.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作用部位为几乎全身组织细胞胰高血糖素的作用部位主要是肝脏b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3)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调节的因素影响因素厂血糖含量的调节(最主要)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胰 岛 索.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的 分 泌 素,又可通过升高血糖含量而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L神经调节L 血糖含量的调节(最主要)胰岛血糖素的分泌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在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神经调节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物质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胰岛素分子等,而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物质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胰高血糖素分子等物质。
一个健康的人进食半个小时后的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变化曲线如下图,则图中a、b、C分别代表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曲线).5小时3.糖尿病的病因及症状分析(1)病 因 一,由 于 某 个 抗 原 基 因 异 常 而 引 起士 独 的 自 身 免 疫 病,胰 岛 功 能 减 退,分泌的胰岛素减少一 部 分 是 胰 岛 素 抵 抗(靶细胞口型糖对 胰 岛 素 作 用 的 敏 感 性 降 低)尿 病L另一部分是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2)症状-“三多一少”即多尿、多 饮、多食;体重减少,带 走 大 细 胞 外r 仙浦器 卜 液 渗 透 塌 一 多 饮”分 多 压 升 高原因糖随,尿”尿液导 致 机 体.“多 食”排出;体鬻机体消供 能 瞥 耗 大 量 一“消r-里而I不足 十脂 肪、瘦”求.蛋白质易 错 提 醒尿 中 含 糖 时 未 必 都 是 糖 尿 病,如 一 次 食 糖 过 多 或 肾 小 管 重 吸 收 障 碍 时 均 可 导 致 尿中 含 糖,但 持 续 性 的 尿 糖 一 般 就 是 糖 尿 病3)辨析血糖代谢异常的曲线模式图进 食 后 时 间(h)图1表 示 正 常 人 和 糖尿 病 患 者 的 胰 岛 素 浓度 变 化 曲 线,则区为正 常 人,判 断 的 依 据是 胰 岛 素 含 量 多 且 波动 幅 度 大 的 为 正 常 人根 据 初 始 浓 度 和 波 动范围来判断,波动范围在 3.96.0mmoIL 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曲线 表 示 正 常 人,包曲线表 示 高 血 糖 或 精 尿 病患 者,工 曲线表示低血糖患者考向突破强化关键能力考向一血糖平衡调节的基本过程分析1 .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的细胞质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质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过程不消耗ATP。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B.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胰 岛 B 细胞以胞吐方式将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D.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分泌量随之增加答 案 B解 析 骨骼肌细胞细胞质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 T P,因此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B 错误2.下图为人体血糖调节模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上)一下丘脑中的感受器I神经传导泌黄输岛分#运真岛胰肝脏及肌肉细胞1.血糖下降A.血糖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B.图中所示的是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调节过程C.肝脏和肌肉细胞中都会合成糖原,但只有肝糖原才能补充血糖D.血糖浓度下降后会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这属于反馈调节答 案 B解 析 图中所示的胰岛素使得血糖下降,因此图中所示的是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的调节过程,B 错误:胰岛素的作用结果(血糖浓度下降)反过来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考向二血糖调节的曲线分析3.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是健康的正常人,乙的胰岛B 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 细胞功能正常但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血糖浓度(mmolL)开始运动结束PJ HJV)A.给丙个体注射胰岛素能够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B.乙个体胰岛B 细胞的葡萄糖受体可能被抗体破坏C.be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的消耗量大于产生量D.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增加引起的答 案 A解 析 丙患者胰岛B 细胞功能正常,表明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但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胰岛素不能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因而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A 错误;乙的胰岛B 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其细胞质膜表面的葡萄糖受体可能被抗体破坏,B正确4.(多选)如图中是不同的被试者在摄入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后的血糖浓度变化,a代表仅对号被试者静脉注射了一定量的某种激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血糖浓度(mmol/L)A.号是血糖调节功能正常的被试者B.号是血糖调节异常的被试者,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C.号被试者2 h 后的血糖浓度升高是源自肝糖原分解D.号被试者都不属于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异常的个体答 案 CD考向三血糖调节有关的实验探究题分析5.健康志愿者参与两次血糖调节相关实验。
第一次口服葡萄糖,检测其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变化;第二次以静脉注射葡萄糖模拟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改变程度,检测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t 静脉血浆葡萄糖15 浓度(mmol-L1)K)注射s/I 口服R i=.1.O1O2 60 120时间(min)A.给志愿者注射的葡萄糖总量和志愿者口服的葡萄糖总量不相同B.曲线I 在 30 min后下降的原因是血糖在肾脏中进入尿液排出体外C.给志愿者口服葡萄糖比注射葡萄糖能更有效地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志愿者血糖浓度既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又受到胰岛素作用的调节)8()4020IV注射弓 I起的胰岛素(mUL-1)In 口服自发的60O1O2 60 120 180时间(min)O答 案 B解 析 根据口服和注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变化几乎一致,而口服葡萄糖后需要经过吸收进入血浆后才成为血糖,所以口服的葡萄糖总量明显多于注射的葡萄糖总量,A正确;曲线I在3 0 m i n后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B错误6.糖尿病分为I型糖尿病和型糖尿病某研究团队拟通过饮食和药物S(能损伤胰岛B细胞,损伤程度与浓度呈正相关)诱导得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
他们选择生理状态相似的小鼠分成3组,甲组饲喂普通饲料,乙组饲喂高脂饲料,丙组饲喂高脂饲料一个月后用低浓度药物S处理完成处理后,让三组小鼠口服葡萄糖后测定其血糖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虺羞二=(1)I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B细胞严重受损,体内胰岛素,因而血糖偏高.通过实验中对丙组小鼠的处理和结果,可推断I I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填”轻微受损”或“严重受损”),且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而血糖偏高在口服葡萄糖h左右,三组小鼠血糖升高的原因是 o丙组小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细胞处于(填“能量充足”或“能量不足”)状?O(3)有人提出本实验还不能充分说明饮食习惯和胰岛B细胞的生理状态对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请你提出对本实验的改进建议:答 案(1)含 量 下 降 轻 微 受 损(2)对 食 物 的 消 化 吸 收 摄 取 和 利 用 减 少 能 量 不 足(3)取生理状态相似的小鼠用正常饮食和药物S饲喂解 析(1)I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B细胞严重受损,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含量降低,因而血糖偏高因为丙组是用低浓度药物S处理,而药物S能损伤胰岛B细胞,损伤程度与浓度呈正相关,所以可推断H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轻微受损,且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而血糖偏高。
2)在口服葡萄糖h左右,因为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三组小鼠血糖升高丙组小鼠血糖浓度过高,说明其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细胞没有足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提供能量,故细胞处于能量不足的状态3)因为实脸中没有单独研究药物S对I I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故建议增加一组生理状态相似的小鼠用正常饮食和药物S饲喂,更能说明饮食习惯和胰岛B细胞的生理状态对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考点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梳理归纳夯实必备知识1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调节机制、相关结构和参与激素水盐调节R机 剜神经一体液调节一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相关结构-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一效应器: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抗利尿激素与参激素厂产生:下丘脑产生一释放:神经垂体释放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一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L产生:肾上腺皮质醛L固一一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酮L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 a,的重新吸收,增加K+的排出,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2)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注:“+”表 示 促 进 表 示 抑 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血浆中N a*、K+平衡教材隐性知识,(1)源于选择性必修1 P 6 3:一般情况下,冬天人的尿较多,夏天人的尿较少的原因:冬天相比夏天,汗液分泌减少.同时由于环境温度低,机体因代谢生成的水增加,会导致尿液量增加。
2)源于选择性必修1 P 6 3“知识链接”: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其中能分泌激素的是腺垂体3)源于选择性必修1 P 6 5“知识链接”:醛固酮具有吸钠排钾的作用,受体在细胞内延伸应用】(1)若人体内水和无机盐都减少,但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机体能进行水盐平衡的调节吗?试说明理由提 示 不 能机体是靠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进行调节的,而不是直接感受水盐含量的变化2)某同学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提示 不可取虽然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么应通过尿液排出的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内环境的紊乱易错提醒1水平衡调节的考查侧重于“抗利尿激素”的来源(下丘脑产生)、作用部位及作用效果,此外对抗利尿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