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下)计算机、道德、前途、经济、性、安全保健教育计算机教育• 背景:信息化社会使社会成员和信息之间的 关系更加密切,也使信息素养成为人们的必备 素养之一,人的信息素养普遍要高应当是信息 化的重要特征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产 生、检测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显示、 识别、提取、控制等技术它包括传感技 术、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 技术的特性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 技术,其特性主要表现为数字化、网络化、大 容量、高带宽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中 心,计算机常识教育在信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 位计算机教育• 韩国认为整个国家社会的信息化成败取决于 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在全体国民中扫除计算机 文盲的程度因此在学校中开展了较为系统 的、集中的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教育课程和教科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韩国政府开始 大力发展ICT教育,通过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促进教育内容、教 育方法、教育目标的改革,从而更多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创造性人 才ICT是信息通讯技术的简称它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 合成语,具体指信息硬件技术、信息软件技术以及利用这些技术 收集、加工、保存、传递信息的方法。
韩国的ICT教育分素养 教育和应用教育两大类ICT素养教育是指利用信息通讯技术, 培养学生的信息生成能力、分析处理能力和检索能力等基本的 信息素养的教育ICT应用教育是指以基本的信息素养为基础,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积极地运用信息通讯技术的教育前者主 要是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来实施的,后者主要是通过ICT与其他 学科课程的整合来实践的韩国计算机教育发展历程1996 年 7 月,教育部为了实现第二次教育改革方案,教育部设置了教育信息管理局,并发表了 《1996~2000 年教育信息化促进实施计划》其中包涵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和大学教育 信息化、终身教育信息化等国家综合性教育信息化促进计划和实施方案 1997 年 7 月,教育部发表了强化计算机教育的《第七次教育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 了计算机内容其中实科以及技术科的教材中包涵了计算机教育的相关内容 97年末,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该计划制定分三个阶段 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计划2000年7月全国中小学免费使用互联网,韩国政府完成第一 阶段教育信息化的目标,05年基本完成第二阶段教育信息化目标,从06年开始,制定和实施第 三阶段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为尽快完成第二、第三阶段的教育信息化目标,韩国政府从04年 到06年每年都制定《促进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 2000 年 8 月教育部发表了《中小学信息通讯技术教育应用指南》,其中规定了国民共同 基础课程中,ICT 应用达到 10%以上2001 年韩国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生信息通信技术必修计划》,从 2001 年开始将向全国 小学生进行义务计算机教育;培养初中学生掌握应用软件的基础能力和信息通信技术与学 习相结合的能力;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综合管理及系统化能力04年,韩国政府制定《E-Learning一资源体制综合发展计划》中小学引入E-L体制 该体制使基础教育从传统教室为中心的工应用教育向以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的教与 学模式的转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韩国特别关注以无线网络为基础 的U-L(泛在学习)环境,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同时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在 教育中的负面影响,即网络安全、色情内容的传播等08年韩国政府宣布从次年起,小学从2年级开始学习网络礼仪课程截止到08年 一直是4年级以上学生学习网络礼仪课程但随着网络去身份化造成的语言攻击 及其他不当行为,新增课程将不仅教育学生们避免在网上使用侮辱性语言以及攻 击他人,还力求提高他们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的意识。
从计算机课程的现状来看,小学一年级开始成为义务教育,但由于不是独立的课 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初中作为选修课,只对一部分学生实施计算机教育 ,各年级之间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有鉴于此,韩国政府计划到 2005 年,在“国 民共同基础课程”中使用 20%以上的信息通讯技术 在传统的中小学课程中,信息交流技术基础课程是作为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而设 置的但是从 2001 年开始,电脑教育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必修课程开始进入课 堂另一方面,在每门学科的教学中,有 10%的教学活动将使用电脑完成此 外,韩国政府还建立一套信息交流技术认证制度,用于考核并且确认学生掌握相 关知识的水平如果某些大学需要的话,这些考核结果将作为学生进入大学的一项考核标准 通过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改革中小学教学,是韩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面韩国政府于 2001 年 8 月提出《ICT 应用于教育指南》,为提升 ICT 教育,韩国政府要求一到十年级 要有 10%以上课堂时间使用 ICT,到 2005 年一到十年级要有 20%以上课堂时间使用 ICT 为此,必须改革课程和教材,因为老教材有局限性因此建议政府开发适应知识社会的 新的课程、教材。
根据第七版的学校课程,韩国每年要生产 18500 项多媒体教学材料, 这些多媒体教学材料是为了配合 2001 年春季使用的 58 本教科书,这 58 本中有 38 本用 于一年级,到 2002 年韩国已开发了 50000 种多媒体教学材料,8000 种使用 ICT 的实验 性教学计划,3600 种使用 ICT 的学习材料,即使这样,考虑到学校、年级、课程数目巨 大,这些材料仍是不够的 从 2003 年开始,韩国教育信息服务研究会大力推进基于多媒 体环境下的教育内容材料的编写并且已经编写出了约 200 种课本,这些课本将逐步投入 教学使用,从而大大推动了韩国 ICT 教育课程的发展 道德教育第六次道德教育课程改革(1992—1997)年韩国政府又实行了教育课程改革, 这次课程改革是现行的教育课程政府把改革的重点放到了基本道德习惯和自律 的道德个性上去,企图在教授道德教育美德和教授道德教育原因上达到平衡这 一次的课程改革也提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即为“韩国的统一”和“统一后的韩 国”而努力的生活方式第七次课程改革是一次全国性的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详细规定了每一年组的 道德教育目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礼仪规范和实现理想生活的道德标准,例如 :如作为一个真正的韩国人如何运用道德评判能力来解决人类问题、培养公民义 务和爱国情感已达到世界和平和共荣。
这次课程改革是最彻底最全面的一次课程 改革韩国教育部在第7次教育课程的改善方案的过程中,发布了此后课程改革 体制要改以一次性、全面性的改革为多次性、经常性的修改的方针韩国2009年修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更加强调对全球化的应对和追求人性化的全人教育,倡导 由传统教育向全球化、信息化、开放式教育转换,提出教育要进一步深化由以教育提供者 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注重由划一的均等主义教育向自由与平等相互协调的教育 转换,因此新课程在课程的性质、追求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构成方针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调 整修订后的课程已于2011年3月1日起开始逐步贯彻实施2012年也把道德课程修订了一 些部分韩国的道德课按照年级特点安排具体教学韩国的小学道德教育课程以培养“自律、健全人 格的人”为宗旨,分为一、二年级的《正确生活》课和三至六年级的《道德》课小学道德 教育课关注的是培养基本的道德习惯,了解道德准则和规范,并发展道德判断能力在此 基础上,七到十年级主要让学生理解道德原则,并形成自发的道德心在完成上述学习之 后,高中阶段十一到十二年级可选学“公民道德”、“伦理学与思想”、“传统伦理学”三门课 《正确生活》课是韩国小学低年级实施的综合性课程,旨在使学生对其生活的社会有初步 的了解,并形成能够遵守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生活习惯和规范的能力和态度。
其内容主要是以社会所要求的基本价值即基本生活习惯、基本礼节、公民道德为 中心小学三至六年级的《道德》课是深化一、二年级的综合课程中所形成的基 本生活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道德的价值与规范,形成初步的道德判能力,同 时把重点放在实践的倾向与行动习惯的形成上其课程的内容体系设计以学生的 认知能力和活动半径呈放射状依次编排即以“道德主体的我”、“我们与他人的关 系”、“国家与民族与地球共同体的关系”、“自然与超越存在的关系”等逐步展开 《正确生活》课,每周安排两节的道德教育课程教学(一年:一年级60节二年级 68节)《道德》课每周安排一节的道德教育课程教学(一年34节)韩国小学道德课程目标的重点是日常生活所需的道德规范和生活礼仪的学习,基 本道德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在共同体的社会中与其他人和谐共处的 道德能力和态度的培养韩国小学道德课程分为一、二年级的《正确生活》课和 三至六年级的《道德》课,其教育目标也不同《正确生活》是使小学低年级的 学生形成能够遵守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生活习惯与规范的能力和态度,具备民主市 民所必备的健全人格和素质的科目,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习惯和礼仪小学 三至六年级的道德课程,要发展深化在一、二年级的综合课程《正确生活》中形 成的基本生活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道德的价值和规范,形成初步的道德判断 能力,同时把重点放在道德实践的性向与行动习惯的形成上。
以下是《正确生 活、道德》课程各方面目标韩国非常注重小学阶段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韩国小学一、二年级学校道德教育 通过《正确生活》课进行,主要是学习有关礼节和道德知识从小学三年级开设 《道德》课主要内容是了解道德准则和规范,并发展道德判断能力以适合各年 龄特点,其内容由浅入深,每个年级有所不同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的《正确生 活》课,每周安排两节的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小学三至六年级的《道德》课,每 周安排一节的道德教育课程教学以下是《正确生活、道德》课程内容关系 和平韩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道德科与各科教学结合,理论学习与活动训练结合,课堂 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结合韩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在坚持系统的道德知 识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引入丰富的活动,如放电影、幻灯、录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 阅读、讨论、辩论、参观、调查、访问、游戏、扮演角色、模拟活动等,许多教学在活动 中完成,让学生接受相应的教育正确生活、道德课程实施的途径表现为以下: 1.课堂教学:学校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道德教的个中:要途找除特设道德课进行道德教育 外,还通过整个课程实施,把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2、各科教学:道德课通过各科教学活动来加强道德教育除道德课程外,其他各学科教学 中也特别强调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各科教学渗透道德教育,克服了单纯理论道德教育的不 足,从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课外活动: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课外活动,包括校内组织的班集体活动 及校外社团组织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4、校园建设:韩国学校很注重通过校园环境这种隐蔽课程的效果,使学生从中 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学校按道德教育标准安排校园建设,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 长 5、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 动,使青少年在为社会服务中锻炼思想,提高道德意识,增进民族精神 6、家庭、社会和传媒:当今世界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道德教育的社 会化所谓学校道德教育社会化,是说除学校以外的社会各个方面都重视道德教 育工作,都参与到道德教育工作中来正确生活、道德课程实施的方法表现为以下: 1、讨论: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 ,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韩国小学道德教育课措施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2、资料调查:在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儿 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3、现场调查:通过组织儿童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