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旧技术条件对比(一)新版技术条件,全面替代1989版:GB/T10586-2006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87-2006盐雾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88-2006长霉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89-2008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90-2006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91-2006低温/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0592-2008高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11158-2008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二)对温湿度指标的解读1、温度等级高温(°C)30、 40、 55、 70、 85、 100、 125、 155、 175、 200低温(°C)+5、-5、T0、-25、-40、-55、-65取值与1989版相当2、温度偏差稳定后,在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中心温度的平均值和工作空间内其它点的 温度平均值之差标准指标±2°C,高温试验箱的还没看到新标准虽然新旧标准对此指标称呼相同,但定义和检测方式有所改变1989版:利用24h的测试数据,分别算出最高、最低温度与标称温度之差,为 试验箱在该标称温度下的偏差标准指标为高温±2°C、低温±3°C计算为24h 的测试数据中的最高、最低温度。
但由于比较对象为标称值,只要正负偏差在 极值范围内,可以通过修正控制仪表误差进行单方向超差修正如此,计算出的 数据包含温 度波动及控制误差、温漂因素37~-46极冷-51-51方法503. 4:温度冲击循环次数:3次转换时间Wlmin转换后重新稳定时间:W5min空气速度:Wl.7m/s温度:相当于8000M高空的温度(热-11°C、温湿-23°C、冷-61°C,取自方法520.2) ~地面极热温度(501.4: 71°C)试件首次作用温度低温,升降温速率W3°C/min基于高温循环的冲击,试品暴露在高温状态程序应可以设置并控制温度变化方法507.4:湿热周期:5个(48h/l个)温湿度:20°C、30°C、60°C、95%RH、N85%RH (降温阶段)气流速度:0. 5~1.7m/s(湿球表面流速》4.6m/s,在吸风口,困惑)变温速率:^10°C/min (20°C升 30°C),其余^8°C/min除非采用老式的喷水加湿降温方式,常规试验箱无法做到降温要求重要指标:气流速度:0.5~1.7m/s升降温速率<3oC/min 低温:-51 °C最低温度:-61笆高温:49 °C最高温度:71 °C最大湿度:95%RH/60°C六、对产品高低温湿热试验箱指标设置的建议(一)温度范围高温:由于GB/T2423的等级125°C±是155°C,因此高温定在150°C与130°C没 有区别。
建议标称温度为150°C,温场测试指标在125°C或130°C,温场测试指 标在技术协议中体现,样本上可不做说明低 温:最低温度出现在MIL-STD-810F方法502.4: -61°C,且不是必做点 GJB150. 4-86: -55°Co GB/T2423 的等级 有+5、-5、-10、-25、-40、-55、-65°CO 根据制冷系统的特点,低温按现在的范围设置可以,只是可做一点营销上的改动, 覆叠增加-60°C 一档,根据售价进行弹性配置升降温速率按新技术条件,由于明确了升降温的测试方法,可以将升降温的指标由现在的温 度 区间时间标志,改为速率标志,标箱^loC/min (按执行标准,量程的80%, 在样本上不做说明,在技术协议上注明),且根据标箱产品的配置不同型号给出 不同的指标(欧洲模式)其实爱斯佩克的指标是由于其产品不能做全程降温, 无法给出全程降温指标三)湿度范围高温高湿:95%RH/65°C, 85%RH/85°C低温高湿:98%RH/25°C, 95%RH/20°C低温低湿:50%RH/25°C, 50%RH/23°C湿度范围覆盖图应包含以上指标,可将现在的覆盖图低温部分从25°C扩展到20°C 即可,目前在生产的产品能力上是完全能达到的。
四)配置建议1)升降温特性: 升降温配置应在全程速率l°C/n)irT3°C/niin之间,降温起点在130°C150、130°C 不开制冷,由于产品可能用于发热负载的试验,在高于130°C恒温时如果启东压 缩机平衡对制冷剂不利,可能损坏产品2)湿度特性GB/T2423. 34-2005 有从 25 (93%RH) 不大于 30min 降温 至T0°C并恒温 3h, GJB630A-96 方法 10625 + 2°C (90〜100%RH) 降-10±2°C, 15min,另外光伏试验 相关标准也有类似湿冻要求我们的产品配置能达到,可突出宣传一下3)风速特性从湿热箱,风速应控制在0.5~lm/s目前的标箱风道,风叶配置基本上在lm/s 左右,蒸发器可放大配置到<3°C/min的降温速率的非标对于快温 变,如果 要放大风叶的,风速可能要大于 Ws,对于快温变带湿热的产品,传统的做法 是加变频器可以考虑加380/220V的三相变压器切换,降低配置 成本,且不降 低产品的可靠性,还可避免变频器带来的电源污染4)噪声噪声普片能接受的指标是W70dB目前基本达不到,需要进一步控制噪声5)控制制冷起点在130°Co由于电磁阀的寿命问题,冷输出的周期应适当延长,建议可延长到12~15s,需 做试验。
湿 热恒定(包括交变的恒温段)时,由于湿球温度会随干球温度的波动而波动, 而并不是湿度波动以我们目前的控制值湿度计算,湿球跟踪比较干球设定目标 值的方 式,稳定状态湿度控制实际上还要克服温度波动带来的湿度计算波动, 建议控制值湿度计算在干球测量值进入与设定值差±0.5°C (或其它值,或经过 延口寸)范围内时改为湿球跟踪比较干球测量值http://www. dgkd. net/chanpin/ 2008版:利用30min的测试数据,分别算出各点的温度算术平均值,工作空间 其它点的温度平均值与中心点的温度平均值之差比较数据采用平均值,基本 消除了波动因素,比较对象为中心点温度,消除了控制器测试误差,测试时间短, 消除了温漂因此新版的偏差指标 更客观反应工作空间温场的情况就产品设计调试而言,偏差的调试主要靠风道进出风口的调整,控制上的调整作 用相对减弱3、温度梯度稳定后,在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内任意两点的温度平均值之差的最大值 标准指标W2°C新标准用温度梯度替代旧标准的温度波动度1989版:利用30min内的15次测试数据,求出每次测试中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 的算术平均值,为该标称温度下的温度均匀度。
2008版:每点30min内的30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该 标称温度下的温度梯度与1989版的温度均匀度比较,消除了温度波动度的影 响4、温度波动度稳定后,在给定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内任一点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之差标 准指标<1.0°Co1989版:求出中心测试点30min内15次测试值中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的一半, 冠以“土''号,为该标称温度下的温度波动度2008版:工作空间内任一点30min内的30次测试数据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为该标称温度下的温度波动度新版的考核面更广,对工作空间的风场要求要高 点,尽量不能出现旋流和乱流5、温度变化速率在工作空间中心测得的两个给定温度之间的转变率,以°C/min 单位当升降 温速率要求N1°C时,允许土20%的偏差1989版:满载条件下,恒温稳定3h,计算按升降温全范围2008版:空载条件下,恒温稳定2h,计算按升降温范围的10%至90%新标准更 真实地反应了产品的配置性能,消除了控制干扰6、工作空间内的风速1989版:温度箱工作空间内的风速应可调,实际是没有执行的湿热箱为Wlm/s2008版:温度箱工作空间内的风速<1.7m/s或可调。
湿热箱为Wlm/s其实最 终执行的是Wlm/ So7、湿度偏差稳定后,在任意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中心相对湿度的平均值和工作空间内其它 点的相对湿度的平均值之差恒定湿热+2/-3%RH,交变湿热土3%RHO由于计算结果的评定方法同温度偏差,不做解释了但是新标准的评定方法由于 采用了平均值,湿度的波动实际就没有控制指标了总的来说,新标准的指标更突出指标的排他性,在评定方法上尽量排除其它因素 干扰,更有利于评定试验箱的各单项性能二、GB2423 系列GB2423系列标准是国家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标准,具有权威地位充分了解 该系列标准的数据,可以更合理地对产品的指标及配置进行合理设计一)高低温试验:GB/T2423. 1-2001试验Aa:非散热试验样品低温试验,温度突变试验Ab:非散热试验样品低温试验,温度渐变试验Ad:散热试验样品低温试验,温度渐变最长持续时间96h (4天)突变是降温速率》l°C/min,降温过程不控制速率渐变是降温速率V loC/min, 降温过程按斜率控制(5min平均值)GB/T2423. 2-2001试验Ba:非散热试验样品高温试验,温度突变试验Bb:非散热试验样品高温试验,温度渐变试验Be:散热试验样品高温试验,温度突变 试验Bd:散热试验样品高温试验,温度渐变最长持续时间96h (4天)突变是先将工作空间温度预置到目标温度,将试验样品放入。
渐变是升温速率V loC/min,升温过程按斜率控制(5min平均值)GB/T2423. 22-2002试验Na:规定转换时间的快速温度变化(俗称温度冲击试验)试验Nb:规定温度变化速率的温度变化(线性升降温)试验Nc:两液槽法温度快速变化对于试验Na对应的设备是温度冲击试验箱试验Nb对应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 标准中,温度变化速率最快为5±1°C,暴露时间(俗称恒温时间)最大3h, 一 般2个循环湿热试验GB/T2423. 3-2006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最大严酷等级:93%RH/40°C,最长暴露时间56h (2d-8h)湿度达到稳定时间 在2h以内GB/T2423. 4-2008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严酷等级:93%RH/40°C/最大循环次数56次,93%RH/55°C/最大循环次数6次GB/T2423. 50-1999试验Cy:恒定湿热主要用于元件的加速试验严酷等级:85%RH/85°C,最长暴露时间2000h (83d-8h)(三)温度湿度组合试验GB/T2423. 34-2005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严酷等级:24h循环10次,高温65°C、低温-10°C.降温W30min (25 (93%RH) ->-10°C恒温 3h),湿度 93±3%RHO(四)试验箱要求 升降温速率应^l°C/niin(全程平均),有带散热负载能力,连续工作时间>2000h (84天),湿度稳定可在2h内达到,能从高湿直接降低温<30min (25 (93%RH) 一TO°C恒温 3h) o三、GJB150GJB150. 3-86:高温试验;温度:70 °C时间:48h风速:Wl.7m/s温度变化速率:W10°C/niin分存储试验和工作试验,对应国标应该是非散热试验和散热试验。
GJB150. 4-86:低温试验;温度:-55 °C时间:稳定后24h风速:Wl.7m/s温度变化速率:<10°C/min分存储试验和工作试验,对应国标应该是非散热试验和散热试验GJB150. 5-86:温度冲击试验;温度:+70~-55°C保持时间:lh风速:Wl.7in/s转换时间:W5inin温度回复:W1/10保持时间 循环次数:3次 起始: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