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教育管理 第一节 教育管理概述 第二节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节 学校管理 1.理解教育管理的内涵和特点,了解不同教育管 理模式的优劣 2.掌握教育行政管理的功能和教育行政管理的体 制,把握教育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3.熟悉学校领导体制的历史沿革,理解校长负责 制的科学内涵 4.掌握学校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学校领导 干部选拔中需要妥善处理的基本关系 本章学习目标 第一节 教育管理概述 一、教育管理的概念 教育管理是国家为贯彻教育方针政策,执行教育法 规,实现培养目标,而对教育系统进行的计划、组织、 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的连续活动 教育行政管理又称教育宏观管理,是指国家和地方 政府从总体上对教育事业发展所进行的规划、计划和协 调,以求达到最佳效果的活动 学校管理又称教育微观管理,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 管理,即对教育系统的“微观”层次——各级各类学校— —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的连续活 动学校管理服从于教育行政管理,在教育行政管理的 指导下进行 二、教育管理的特点 (一)教育管理的教育性 这是教育管理区别于一般管理的一个显著特性 (二)教育管理的复杂性 (三)教育管理的层次性 (四)教育管理的双边性 (五)教育管理的延续性 (六)教育管理的动态性 (七)教育管理的可控性 三、教育管理的模式 (一)经验管理模式 从古代学校的产生,到19世纪中叶出现专门的教育管 理机构,教育管理基本上属于经验管理。
经验管理的基本 模式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绩效=经验×知识×能力 (二)行政管理模式 19世纪后半叶,形成了教育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它 注重行政管理的权威性、指令性、强制性行政管理的模 式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绩效=法规×组织×程序 (三)科学管理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教育的科学管理模式它 要求采用现代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手段,如教育实验、教育 调查等,对管理对象、过程和效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的分析,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科学管理的模式可以用如 下公式来表示:绩效=理论×方法×素质 第二节 教育行政管理 一、教育行政管理的功能 (一)计划功能 (二)立法功能 (三)组织功能 (四)协调功能 (五)监督功能 (六)经营功能 (七)指导功能 二、教育行政管理的体制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系统上下左右之间 的权力划分以及实施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形式和组织 制度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教育行政管理的中心和关键 (一)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二)从属制和独立制 1.教育行政管理从属制:又称完整制,主要指各级教育行 政管理机构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接受政府首长的领导 ,而不能成为脱离政府的独立组织。
如我国的各级教育委 员会或教育厅(局)都是各级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各 级政府首长的领导下,专司教育行政管理 2.教育行政管理独立制:又称分离制,一般应用于地方教 育管理,主要指地方教育管理机关不属于地方政府的一个 职能部门,不接受地方政府首长的领导,脱离一般行政而 独立存在 (三)专家统治制和非专家统治制 教育行政管理专家统治制:它一般要求教育行政首长具备 一定的学历,且是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专家 三、教育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行政管理民主化 1.推进教育行政管理法治化 2.建立健全审议制度 (二)教育行政管理科学化 1.重视教育计划 2.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三)教育行政管理均权化 1.重视发挥国家对教育行政管理的主导作用 2.不断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 (四)教育行政管理的专业化 第三节 学校管理 一、学校领导体制 学校领导体制是指学校内部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 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教育领导体 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校领导体制的沿革 1.校务委员会制(1949—1952年) 2.校长责任制(1952—1957年) 3.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57—1963年) 4.校长负责制(1963—1966年) 5.革命委员会制(1966—1978年) 6.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78—1985年) 7.校长负责制(1985年至今) 第三节 学校管理 一、学校领导体制 (一)学校领导体制的沿革 (二)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就是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学校工作由支部实施监督,广大教职员工参与管理, 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的领导体制。
校长负责制是目 前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校内领导体制 1.校长全面负责 2.党支部保障监督 3.教职工民主管理 二、学校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内涵 “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美国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 (Peter F.Dru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的实践》中最先 提出的,其基本内涵是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 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 ,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的实现 目标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管理在 学校管理中的巨大作用 学校领导者就要相信全体成员的力量,放手让他们 干,自己只致力于抓全面工作中的重点,起保证、监督 、协调的作用,并创造一切条件,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 顺利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中的每个成员由于得到 领导的信任,就会充分利用上级赋予自己的自主权,尽 最大努力去工作,力争完成或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要求 ,这样一来,学校的管理水平就会得到有效改善和真正 提高 二、学校目标管理 (二)学校目标管理的基本特征 1.目标管理的方向性 2.目标管理的整体性 3.标管理的民主性 4.目标管理的层次性 层次是目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标的层次, 按照级别划分,有总体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执行目标 。
按照时间划分,有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按照性质划分,有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在这个目标管 理系统中,总体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执行目标之间是 相互关联的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各层次的管理目标时 ,不仅要明确学校的总体目标,还要指导每一个部门和 每一个个人制定出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具体目标,使 之围绕学校总体目标构成一个目标网络 二、学校目标管理 (三)学校目标管理的过程 1.学校目标的制定 学校的目标有两个层次:一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 目标;二是各个学校的具体目标制定过程如下:(1) 掌握情报信息;(2)拟定多种目标方案;(3)评估方 案;(4)选择最优方案;(5)确定学校目标 2.目标的实施 实施目标的中心环节是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实行自我 控制具体包括:(1)人员配备;(2)责任、权利、 利益相结合;(3)自我控制;(4)监督调节 3.目标的评价 二、学校目标管理 (四)学校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校发展目标很难确定 2.容易导致学校管理中的短期行为 3.容易形成本位主义倾向 4.缺少人性关怀 5.容易形成过度竞争 (五)改进学校目标管理的措施 1.确定的学校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 2. 注意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有机结合 3.用改革精神推行目标管理 三、学校管理人员 (一)学校领导干部的选拔 1.坚持选拔标准,处理好德和才的关系 2.按照标准进行严格考察,处理好文凭和水平的关系 3.破“求全责备”的旧观念,处理好优点和缺点的关系 4.以实绩为主,处理好领导干部的功与过的关系 (二)学校领导干部的考核 1.学校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德、能、勤、绩) 2.学校领导干部的考核原则:严格、客观、立体、公开 (三)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 1.学校领导干部培训的方针 2.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形式:在职学习和高职培训两种。
思考题? 1.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如何看待三种不同类型教育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3.教育行政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4.如何理解教育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5.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校长负责制? 6.在学校发展中如何科学实施目标管理? 7.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中应处理好哪些基本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