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禾兴公司培训资料 第10页/共10页绍兴酒历史源远流长世界三大古酒:黄酒、啤酒、葡萄酒,唯黄酒源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而且最富民族特色,黄酒的黄,不仅指酒的颜色,其内涵也是相当广泛:黄酒的黄是哺育华夏子孙的母亲河?黄河的黄,是生养炎黄子孙的大地,黄土地的黄,是中国人的肤色的黄可以说,黄酒是伴随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文明历史发展的,是中华民族自己的酒而黄酒中最有名的应当数绍兴酒,它以选料上乘,工艺独特,酒精度低,营养丰富,并具有多种养身健体之功效而著称于世绍兴酒起源于何时已很难查考,目前只能靠文物考古进行推断,初步认为位于余姚河姆渡文化和杭州良渚文化中间的绍兴,酒的起源应于之同步其证据是河姆渡文化出土的大量粮食(水稻)和类似酒器的陶器这样推测绍兴酒应起源于6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期绍兴酒的文字记载当推《吕氏春秋》和《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左秋明所作,书中记载有越王为增加国家人口补充兵力和劳力,曾采用过一系列奖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内中有“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即生儿子,奖励二壶酒,一条狗;生女儿,奖励二壶酒,一头猪。
以酒奖励生育体现两方面的作用,一作为国君的恩施,使百姓感激国君,听从国君;二是作为对产妇的一种保健用品,帮助催奶和恢复产妇的体能,有利于优育因此以黄酒作为产妇的保健用品一直沿用至今《吕氏春秋》是秦国宰相吕不韦主持编撰的综合性史书,在“卷九季纪第九顺民“这一篇中,有”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的记载说的是越王勾践出师伐吴时,越城父老向他献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们迎流共饮,于是士气大振……由此可见,2500多年前的越人将酒融入政治经济活动中绍兴酒至少有2500年历史的说法,就是从以上两部《春秋》中得来的绍兴酒正式定名始于宋代,并开始大量输入皇宫明清时期,是绍兴酒发展的第一高峰,不光品种繁多、质量上乘,而且产量高,确立了中国黄酒之冠的地位当时绍兴生产的酒就直呼绍兴,到了不用加“酒“字的地步越酒行天下”是当时盛况的最好写照伟人与绍兴酒周总理关心绍兴酒 早在建国初期,当和国家领导人的心目中就有了保护和发展绍兴酒的课题1922年,当时的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指示拨款,修建了绍兴酒中央仓库其后,在广州召开的制度12年科学规划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有批准将《绍兴酒总结与提高》项目列入“国家12年科学规划会议上,作为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总理很清楚黄酒这一传统瑰宝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作为一个绍兴人,周恩来对家乡这一特产也充满自豪和由衷的喜爱,1959年秋,邓颖超视察绍兴,她在参观绍兴酒厂时,邓陪同的厂领导说:“恩来很喜欢绍兴酒,也喜欢喝一点。
只到晚年,周总理还保持着绍兴酒加温后饮用以及用花生豆腐干下酒的传统周总理不但自己喜欢喝绍兴酒,而且还把它介绍给各位中央领导人和世界各国的贵宾据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人说总理设宴招待外宾时,第一杯酒往往是绍兴酒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首次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亮相,周总理喝的酒就是绍兴和茅台酒总理对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说:“你有空一定要去绍兴酒厂看一看,尝一尝绍兴酒邓小平钟爱绍兴酒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虽然没有到过绍兴,但他对绍兴酒却情有独钟1993年3月9日,他女儿邓榕赴香港参加《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首发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讲到,邓小平在他85岁那年遵照医嘱戒了烟以后,每天要喝一杯黄酒邓小平自己喜欢喝绍兴酒,也喜欢用这种酒来款待客人,馈赠友人1985年9月,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共进午餐时,席间上了“古越龙山”牌绍兴加饭酒,尼克松喝了大为赞叹,说这种酒好喝午餐后,邓小平又送给尼克松4瓶精装“古越龙山”绍兴加饭酒作为礼品江泽民考察绍兴酒 1995年5月,江泽民在浙江考察国有大中型企业期间,专门考察了绍兴酒最大的生产企业---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
他详细了解绍兴酒的历史、文化、工艺、营养价值及获奖情况当工作人员介绍到绍兴“元红酒”的历史典故时,江泽民脱口而出“生女儿叫女儿红,生男孩就叫状元红显然他对绍兴酒文化也很熟悉他还兴致勃勃地品尝了“加饭”、“元红”、“香雪”、“善酿”四种最具代表性的绍兴酒品尝后,江泽民同志对随同工作人员说:“记住,这种酒是最好的酒!”考察结束后,江泽民嘱咐集团公司领导:“中国黄酒,天下一绝,这种酿造技术是前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好好保护,防止被窃取仿制文人与绍兴酒《兰亭集序》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邀好友,名士谢安、孙绰、孙统等41人在今天的绍兴兰亭,为度过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也称修禊日,聚在一起举行了一次传统的“曲水流觞”宴他们分坐在兰亭弯曲的两旁,然后于小溪的上游,让耳杯顺小溪的水流自由漂流而下,待酒杯流经谁的面前因溪边石头的拦阻而停下或打转时,便取杯饮酒并即兴作诗如若做不出诗,便罚酒三杯据记载,当时参加聚会的41人中,王羲之、谢安等11人,每人赋诗二首,郗昙等15人各作诗一首,剩余15人作诗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作为东道主,为给此聚会留下纪念,将所作37首诗汇成一集,称《兰亭集》在酒酣耳热之际,王羲之亲笔手书序言一篇,这便是流传千古的中国书法的顶峰造极之作《兰亭集序》。
雪夜访戴 王徽之,是王羲之第五子东晋时,世人崇尚纵酒放达,王徽之亦如此有一日,夜里下大雪,他睡醒过来,命家人开门酌酒他边喝酒,边展视远处,但见一片雪白,“四望皎白”因起彷徨”于是咏起左思《招隐》诗,忽然想到了当世名贤戴逵戴逵即戴安道,《晋书》本传说他“少博学,好谈论,擅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糜不毕综”,“性不乐当世,常以琴书自娱”,“后徙居会稽剡县”(今嵊县)山阴于剡县相隔甚远,溯江而上,有100多里王徽之连夜乘小船而去,过了一天才到戴逵家门但这时,他却突然停住了,不但不进门,反而折身转回有人问他,你辛辛苦苦远道来访,为什么到了门前,不进而返呢?他坦然说到:“我本是乘酒兴而来的,现在酒兴尽了,没有兴致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这就是千古传送的“雪夜访戴”的故事黄藤酒南宋诗人,军事家陆游也裹爱黄酒,陆游原配夫人唐婉本是青梅竹马的玩伴,亲戚后因陆游母亲反对而分手,几年后两人偶遇在沈国(今已成绍兴著名景点),两人感慨万千,边品饮边畅谈,陆游作词一首即《钗头凤》,开篇即为“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黄藤酒即绍兴酒鉴湖女侠绍兴近代名人有位号称“鉴湖女侠”的秋瑾,她也是黄酒的爱好,有诗为证“貂裘换酒也堪豪。
拼得十万头颅血,是把乾坤力换回”“白马湖”的先生们与绍兴老酒 白马湖的名人,如夏丐尊、刘董宇、朱自清、朱光潜等在春晖中学时就有了“酒聚”的习惯开明书店开张后,索性名正言顺地成立起“开明酒会”,并且明定了入会条件:必须具有一次能喝下五斤绍兴加饭的能耐才能吸收入会当时夏丐尊、丰子恺、叶圣陶、郑振铎和开明书店的章锡琛老板全都达到入会条件而入会这个酒会每周举行一次,许多组稿、编辑、出版、展览等事宜都在这个酒会中达成的据现在台湾的文艺界人士、“白马湖”人陈星先生回忆,丰子恺于1948年去台湾,与开明书店章老板在台北市中山堂举行个人画展之际,作家谢冰莹劝他在台湾定居,丰子恺说:“台湾好极了,真是个美丽的宝岛,四季如春,人情味浓只是缺少了一个条件,是我不能定居的主要原因谢冰莹问:“什么条件?”丰子恺独句回答:“没有绍兴老酒!”这不是笑话,因为台湾光复初期,随着陈仪在浙江、江苏帮等上台湾岛,因餐聚、生活的需要,几位有远见的绍兴酿造开始到台湾生产绍兴老酒,填补了台湾不产绍兴老酒的空白蔡元培:每饭必酒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长于绍兴,对绍兴酒科可谓是耳濡目染,偏爱有加据他的好友会议介绍,他虽在外地工作了数十年,但始终保持在家乡养成的生活习惯和爱好,他喜欢绍兴酒,餐餐必饮。
每年他都托亲友从绍兴买上数坛酒运去,备在家中自饮或请客除了绍兴酒,蔡元培的下酒菜也大多是绍兴特产,如干菜、霉千张等逢年过节,他还要托亲友给他邮寄酱鸭、槽鸡、鱼干等绍兴年货就连他平时用的酒壶也是从绍兴带去锡制酒壶,里圆外方,中有夹层,天冷时可充罐热水温酒蔡元培每日饮酒,一些好友说他是“每饭必酒”,但他很有节制,从粗喝醉他平时自斟自饮,一般每餐以旧时四两为读,菜是普通的家常菜,细嚼慢饮,少饮常乐1939年,刘海栗先生拜访他时,曾过问他是否每饭必酒?72岁高龄的蔡元培没有否认,他坦然地告诉刘海栗:“不要紧,人到老年不免可怜自己,这点积习难以戒除了我喝的很少,从未醉过蔡元培是一名大学问家,性情随和,温文而雅他待人接物总是谦逊和气,饮宴之时,注重饮酒礼节,不论男女老幼向他敬酒,他都要举杯回敬一次,他的一位学生陪侍蔡元培到宁波,在象山黄公岙土一史性朋友家小住史家招待热情周到,主人知道蔡元培好酒,除中晚餐供酒外,早餐也备有丰盛的酒菜这位学生也爱酒,但没有喝早酒的习惯,他就把酒杯倒扣在饭桌上,表示自己不喝早酒事后,蔡元培对他说,这样做不好,不合酒桌礼仪主人倒满一杯你不喝,放在那里,人家知道你不喝早酒,不会勉强你,但倒扣杯子就显得对主人不够尊重。
这位学生很受启发,以后每当别人向他敬酒时,他一定会像他老师蔡元培那样,注重礼节,并谦恭回敬 绍兴近代名人有位号称“鉴湖女侠”的秋瑾,她也是黄酒的爱好,有诗为证“貂裘换酒也堪豪拼得十万头颅血,是把乾坤力换回”鲁迅:把酒论世 鲁迅先生家乡在绍兴,对绍兴酒自是有特别的感情,所以鲁迅先生尽管不嗜酒,却也常常小酌,或会朋友,把酒论世;或自斟自饮,以遣心中感怀1910年,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任学监时,课余便常至泰生酒店小饮因为酒店临河,自备篷船,船舱哩哩养着多种鲫鱼人在雅室开窗俯瞰,鲫、鲢、鲭诸种活鲜一目了然,点食即捕,烹煮上桌,鲜鱼美味,令人难忘当时,鲁迅最爱吃的河鲜是清蒸鲫鱼宴请朋友时,他总要点这道菜当然,鲁迅先生有时也以鱼干、酱鸭、槽鸡等佐酒,而且特别喜食火腿1912年鲁迅的好友许寿裳特地托人买酒店的鱼干、酱鸭、槽鸡佐酒物送给他鲁迅对此颇为感动鲁迅有一首著名的小诗《自嘲》:“运交华盖与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冒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肤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城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诗后题有跋:“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原来,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就开玩笑地对他说“这些天来,你辛苦了吧?”鲁迅笑着说:“昨天想到两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就是再也寻不到几句象样的句子,”达夫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没有脱去!”鲁迅高兴地说:“给你这么一说,我又得了两句,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鲁迅日记》10月12日记“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这条幅即为上述的《自嘲笑》鲁迅先生有许多饮酒诗、文,特别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就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阐述了酒在文人创作和心理上所起的作用,并论述了酒的功德,且时露锋芒,以古论今,针砭时弊,入目三分至于鲁迅的小说,十之八九分都写到了酒可以说,现在生意红火的咸亨酒店,全是因为沾了鲁迅先生的光当然咸亨酒店为鲁迅的小说提供了人物活动的重要环境,而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正是取于他的邻居:酒鬼文人“孟夫子”另外,鲁迅的诸多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在酒楼上>>.<<故乡>>.<<祝福>>等,无不以酒写人写事,使鲁迅的作品中时时飘出绍兴的醇香,把人带到二十年代那个特定的氛围里去时添了几分诱人的魅力.可以说,鲁迅先生没有对绍兴酒和绍兴酒俗的深刻体验,是描绘不出如此生动逼真的酒乡风情图的.酒乡酒俗 异彩纷呈的酒乡酒俗 古城绍兴盛产黄酒,早在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