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粘结涂层电工钢 剥离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3.88KB
约7页
文档ID:258891059
自粘结涂层电工钢 剥离试验方法编制说明_第1页
1/7

《自粘结涂层电工钢剥离试验方法》行业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项目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钢标委[2018] 01号文“关于下达全国钢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的项目计 划,项目编号为2017-1306T-YB),项目名称为“自粘结涂层电工钢 浮辐剥离试 验方法气本项目是制定项目主要起草单位: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冶 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计划完成时间为两年2、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草案、调研)阶段:计划下达后,年XX月XX]日全国钢标委力学及 工艺试验方法分委员会组织各起草单位成立了起草工作组,由太原钢铁(集团) 公司牵头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负责主要起草工作工作组对国内外自粘结涂 层电工钢剥离试验方法技术现状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同时广泛搜集相关 标准和国内外技术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资料查证工作,结合实际应用 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编制出《自粘结涂层电工钢 剥离试验 方法》标准草案初稿经工作组及有关专家研讨后,对标准草案初稿进行了认真 的修改,于2018年04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等相关附件,报全 国钢标委力学及工艺试验方法分委员会秘书处。

征求意见阶段:Xxxx年XX XX 0|,由全国钢标委力学及工艺试验方法分 委员会秘书处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发送到力学及工艺试验方法分委员 会委员及有代表性的标准相关方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在《钢铁标准网》网站上公 开征求社会意见截止Kxxx年XX月XX 口|,共发函kx个单位收到炊个单位 回函,其中kx|个单位提出了 kx条意见或建议(见《意见汇总处理表》)oi=i审查阶段:通过对这些反馈意见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分析,工作组采纳 XX条,不采纳XX条,并进而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补充、修改,于XXXX年 XX月完成了标准送审稿,提交全国钢标委XX分委员会秘书处全国钢标委XX 分委员会于xxxx年XX月XX日一 XX日在XX省XX市召开了《xxxx》标准审查 会,到会XX分委员会委员XX名和专家XX名,对该标准进行了审查,获得一致 通过,并认为该标准水平达到XX水平报批阶段:工作组按照会议审查意见对标准送审稿作♦进一步的修改、整理和 完善,在XXXX年XX月形成了标准报批稿、编制说明及其他相关文件,报全国 钢标委XX分委员会秘书处XXXX年XX月XX日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信 息系统》上投票。

截止xxxx年XX月XX日已获得XX名委员同意,审查通过, 并上报全国钢标委秘书处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由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共同起草主要成员:xxxx、xxxx、xxxx、xxxx、所做的工作:xxxx任工作组组长,主持全面协调工作,负责对各阶段标准的 审核;XXXX为本标准主要执笔人,负责本标准的具体起草与编制;XXXX、XXXX、 XXXX负责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及资料查证,对产品生产工 艺、性能和使用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XXXX负责对国内外产品和技术的现状与发 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XXXX负责对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进行归纳、整理二、 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遵循“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制定、适时推出、 及时修订、不断完善”的原则,注重标准制定与技术创新、试验验证、产业推进、 应用推广相结合,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标准的目标、统 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的原则来进行本标准的制定工作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主要按GB/T 1. 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 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编写。

在确定本标准主要技术指标时,综合考虑生产 企业的能力和用户的利益,寻求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充分体现了标准在技术 上的先进性和合理性三、 主要内容说明目前国际上有关T剥离和浮相剥离试验方法的标准有ISO 11339-2010 《Adhesives—T-peel test for flexible-to-flexible bonded assenblies》, BS EN 1464-2010 《Adhesives—Determination of peel resistance of adhesive bonds一Floating roller method》国内有关剥离试验方法的标准有:GB/T 2791-1995《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GB/T 7122T996 《高强度胶粘剂剥离强度的测定浮辐法》本标准主要参照以上四项标准完成编 制本标准的范围包括了 T型剥离和浮辐剥离两种剥离方式的方法内容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采用国家相关标准拉伸试验设备力值精度采用1级精度,因为一般试验机都很容易满足,也能 满足本标准技术要求浮辐剥离试验夹具采用BS EN 1464-2010给出的形状和尺寸。

剥离试样宽度均为25mm±0. 5mm,形状公差0. 5mmoT剥离试样上下剥离试片直接用一层自粘结结涂层电工钢片切取制成浮辐剥离试样刚性粘附体由多层自粘结涂层电工钢自粘组成,厚度宜为 2. 35mm-2. 65mm之间,挠性粘附体由一层自粘结涂层电工钢制成刚性粘附体 长度200mm,挠性粘附体长度250mmT剥离与浮辐剥离都要求至少记录有效剥离长度lOOmin有效剥离长度指初 始剥昌峰值之后,剥昌均匀稳定25mm后的lOOmm剥昌长度试验程序及试验结果处理在技术内容上与上述四项标准基本相同四、 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1、T剥离国内外技术指标对比现行国际T剥离试验方法标准为ISO 11339-2010,国内标准为GB/T 2791-1995,主要应用于胶粘剂行业它们技术指标区别如表1所示表1 ISO 11339-2010与GB/T 2791-1995技术指标对比 单位:mm序号内容技术参数ISO 11339-2010GB/T 2791-1995 1试样试样长度32002002试样宽度25±0. 525±0. 53挠性材料厚度钢、铝:0. 5±0. 2 或铝:0. 7±0.2W34涂胶长度N1501505试验机力值精度至少±2%至少±2%, 满负荷20%-80%6位移测量精度无规定无规定7厚度测量精度±0. 01mm无8试验程序剥离速率100mm/min(100±10) mm/min9最小剥离长度15012510破坏形式按 ISO 10365粘附破坏、内聚破坏、 被粘物破坏11数据处理有效剥离长度100mm,去掉最初25mm,最后 25mm100mm,去掉最初25 mm12平均剥离力 计算方法画线法其它更准确的方法画线法 测面积法 其它适当的方法13剥离强度单位N/dmkN/m2、浮相剥离国内外技术指标对比现行国际浮辐剥离试验方法标准为BS EN 1464-2010,国内标准为GB/T7122-1996,主要应用于胶粘剂行业。

它们技术指标区别如表1所示表2 BS EN 1464-2010与GB/T 7122-1996的技术指标对比 单位:mm序号内容技术参数BS EN 1464-2010GB/T 7122-19961试样总长度300250 或 3002试样宽度2525±0.53挠性粘附体长度300250 或 3004刚性粘附体厚度2. 5 + 0. 12. 0±0. 15挠性粘附体厚度0. 5±0. 020. 5±0. 026刚性粘附体长度250200 或 2507未粘结长度50408试验机力值精度至少±1%至少±2%9位移测量精度无规定无规定10试验程序剥离速率(100±5)mm/min(100 + 5) mm/min11最小剥离长度14014012温剥离试验方法有无13数据处理有效剥离长度115mm,去掉最初25mm,最后 25mm115mm,去掉最初25mm,最后 20mm14平均剥离力 计算方法求积仪法 称重法 画线法求积仪法 称重法 画线法电脑辅助法15剥离强度单位N/mmkN/m3、剥离试片厚度选择对于自粘涂层电工钢的剥离试验,由于粘结体是电工钢板本身,所以剥离试 片最薄是一层电工钢片,其挠度由电工钢片本身的挠度确定。

本标准中所有挠性 粘附体都选用一层电工钢片浮辐剥离试验用刚性粘附体厚度不同标准规定略有不同,其作用主要是具有 一定的刚性,保证试样的剥离缓慢均匀发生在剥离区,并且过程中不会有弯曲或 扭曲等变形发生对于自粘涂层电工钢其刚性粘附体应由多层电工钢片组成,厚 度太薄其刚性不能保证,剥离不能均匀进行,厚度太厚,其重力会使剥离力增大, 试验结果偏大通过验证试验并结合标准BS EN 1464-2010和GB/T 7122-1996 的要求,常规电工钢片厚度为0. 3顾-0.65nm ,确定刚性粘附体厚度为 2. 35mm-2. 65mm 之间采用0. 5mm厚50TW400自粘涂层电工钢完成的刚性粘附体厚度验证试验:刚性粘附体厚度分别用1层、2层、3层、5层,挠性粘附体采用1层电工钢 片,相同粘结工艺分别制成浮辐剥离试样,完成滚动剥离试验剥离力-位移试 验曲线如图1所示,剥离试验完成后,试样的变形情况如图2所示采用一层刚性粘附体时,剥离试验过程中试样不能均匀逐渐完成剥离,而是 很早就出现了拉开的现象由于试样不是剥离开的,而是开始试验后很快就被拉 开,从图la)可见剥离力较低,从开始剥离不久剥离力就很快下降,直至最后很 长距离剥离力几乎为零,试验后试样几乎未变形,仍为直条状,如图2a)所示。

采用二、三层刚性粘附体时,试验过程开始时试样还可以逐渐剥离,但到后 期时,也出现了拉开的现象,致使剥离力降得很低,如图1中b)、c)所示,不 能保证具有匚段位移的稳定剥离试验后期试样也几乎没有弯曲变形存在,如图 2 b)、c)所示采用五层刚性粘附体时,在整个剥离试验过程中试样可以全程稳定地逐渐均 匀剥离,剥离后挠性粘附体发生了均匀弯曲变形,如图2d)o图Id)中的剥离曲 线也能有较长位移(约150mm)的稳定剥离力,试验完成后试样也达到了全长度 弯曲变形,试验结果比较理想50 N u uosuQ)l(DnJl50 100Travel in mma)一层刚性粘附体b)二层刚性粘附体150N u uosua)l(DnJl50 100Travel in mm一 L ■150050200100 150Travel in mmC)三层刚性粘附体d)五层刚性粘附体图1不同厚度刚性粘附体下的剥离力位移曲线图2不同厚度刚性粘附体剥离试验完成后试样的变形情况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本标准不涉及专利问题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本标准于XXXX年首次发布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促进技术创新,增强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同时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创造条件,对规范市场竞争,引导市场良性 发展,加快我国电工钢行业、电机制造技术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