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 七指蕨Helminthostachys zeylanica,七指蕨科Helminthostachyaceae,国家2级,省3 高30~55cm根状茎粗壮横走,有多数肉质粗根,近顶部生叶1~2片,叶柄长20~40cm,基部有两片长圆形的肉质托叶,顶部生不育叶和孢子囊穗不育叶通常3叉,长宽均为15~25cm,每叉有1片顶生羽片和1~2对侧生羽片组成,基部有略具狭翅的短柄,羽片长10~18cm,宽2~4cm,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无柄下延,侧脉分叉孢子囊穗的柄长6~8cm穗长达13cm,通常高出不育叶;孢子囊无柄,3~5枚聚生于囊托上,顶端有不育的鸡冠状凸起 生于湿润、疏荫林下分布于我国台湾、海南和云南(景洪、勐海)等地广泛分布于印度支部、缅甸、印度北部、泰国、马来亚、锡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达与澳洲等地2 中华刺蕨(藤蕨科)省2级3 毛尖树(樟科) 省3级(无图)4.少花琼楠(樟科)Beilschmiedia pauciflora H.W.Li(1979),省3级 乔木;树皮灰色枝条粗壮,圆柱形,具条纹,灰褐色,有疣状突起,无毛,幼枝多少被短柔毛。
顶芽细小,被短柔毛叶近对生或互生,长圆形、椭圆形至倒卵形,长7.5-25cm,宽3-8.5cm,先端钝、圆形或微缺,有时急尖至短渐尖,基部楔形而常渐狭,薄革质,干时上面灰褐色或绿褐色,多少具光泽,下面色较淡,晦暗,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平坦或在中下部微陷,下面凸起,侧脉每边约11条,斜升,两面多少明显,小脉疏网状,两面多少明显;叶柄长0.5-1.5cm,腹凹背凸,无毛花序聚伞状,腋生或近顶生,短小,长1-2cm,具1-3花,总梗长达1cm,与花梗被短柔毛;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面密被黄褐色微柔毛,但边缘为膜质而无毛,早落花白色,长4毫米,开花时直径达5毫米,花梗长2-3毫米;花被两面被短柔毛,筒钟形,长约1毫米,花被片6,椭圆状披针形,长3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渐尖,尖头钝,具透明腺点;能育雄蕊6,与花被片对生,长约3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药室均内向,花丝长约2毫米,被短柔毛,每在花被片凹缺处下方有一个圆状肾形无柄的腺体,退化雄蕊3,圆状肾形,具短柄;子房近球形,直径约1毫米,略被短柔毛,花柱纤细,长1.5毫米,柱头微小花期3-4月 南部(景洪、勐养);生于山坡或沟底的疏林或密林中,海拔550-1000米。
5 滇琼楠(樟科)Beilschmiedia yunnanensis Hu (1934);Hu et Chun(1935)*; Allen(1942);Kosterm.(1952);海南植物志(1964)省3级 乔木;树皮灰黑色枝粗壮,常有棱和明显的皮孔,干时黑褐色,幼枝多少压扁,略被黄褐色短柔毛或近无毛,干时呈黑色顶芽常小,密被锈褐色绒毛叶互生,稀近对生或对生,长圆形至椭圆形或宽椭圆形,稀为椭圆状披针形,常偏斜,长8-16(18)cm,宽(3.5)4-6(7.5)cm,先端渐尖,尖头钝,微弯,基部宽楔形,微沿叶柄下延,薄革质,上面绿色,略具光泽,下面黄绿色,晦暗,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平坦或凸起,下面明显凸起,侧脉每边8-12条,斜向上弯,小脉纤细,密网状,干后两面构成蜂窠状小窝穴;叶柄长1-1.5cm,粗壮,腹凹背凸,无毛圆锥花序近顶生及腋生,长2-6cm,稀更长,总梗长1-3cm,与各级序轴粗壮,密被锈褐色绒毛;苞片宽卵圆形,长达5毫米,先端锐尖,两面密被锈色短柔毛花黄绿色,大,长约7毫米,开花时直径达1cm,花梗长2-6毫米,密被锈褐色绒毛;花被外面尤其是近基部密被、内面疏被黄褐色短柔毛,筒倒锥形,短小,长约1.5毫米,花被片6,近等大,椭圆形,长约5.5毫米,宽2.5-3毫米,先端钝;能育雄蕊9,长约5.5毫米,花药卵圆形,长约1毫米,花丝扁平,比花药长很多,被柔毛,第三轮的基部有2个具长柄的长圆形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先端箭头状正三角形,长1毫米,柄长约1毫米,被柔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5毫米,无毛,花柱长2.5毫米,柱头小,不明显。
果宽椭圆形或近圆形,长2-4cm,直径1.5-2.7cm,熟时黑色;果梗长3-4毫米,粗2-4毫米 花期1-2月,果期5-12月 滇东南部、滇南广东(包括海南)、广西西南至东南部也有6. 丛花厚壳桂(樟科)Cryptocarya laevigata Elmer(1915). B1.(1826);Meissn.(1864); Liou Ho(1932);海南植物志(1964);图鉴(1972)省3级 乔木,高7-20米,胸径12-40cm枝条有棱角,淡褐或深褐色,具细条纹,疏生皮孔,被锈色绒毛叶长椭圆形至椭圆状卵形,长10-15cm,宽5-8.5cm,先端急短渐尖,基部楔形、钝或圆形,革质,上面光亮,干时带褐色,下面苍白呈粉绿色,初时有锈色绒毛,后毛被渐脱落,离基三出脉,中脉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基部的一对侧脉近对生,自叶基(2)5-15毫米处生出,弯曲上升,无支脉或有时向叶缘一侧有明显的支脉,自中脉中部以上或有时自其基部1/3以上有互生的侧脉1-2对,横脉纤细,近波状,稍稀疏,其间由细脉连接;叶柄长1-2cm,腹平背凸,被锈色绒毛或变无毛 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2.5-8cm,宽4-5cm,具梗,多花密集,被褐色短柔毛。
花白色,长约4毫米,花梗短,长不及1毫米,密被褐色短柔毛;花被两面密被褐色短柔毛,筒陀螺形,短小,长约2毫米,花被片卵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急尖;能育雄蕊9,花丝被柔毛,长约为花药的2倍,花药2室,第一、二轮花药药室内向,第三轮花药药室外向,第三轮花丝基部有一对棒形腺体,退化雄蕊位于最内一轮,箭头形,具长柄;子房棍棒状,长约2毫米,花柱线形,柱头不明显果扁球形,长1.2-1.8cm,直径1 .5-2.5cm,顶端具明显的小尖突,光滑,有不明显的纵稜,初时褐黄色,熟时乌黑色,有白粉 花期4-6月,果期7-11月 产滇东南及南部;生于山谷或常绿阔叶林中,海拔650-1600米分布于广东、广西及福建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也有 7.细毛润楠(樟科)Machilus tenuipila H.W.Li (1979). 省3级 乔木,高8-20米一年生枝条圆柱形,灰褐色,有纵向长圆形皮孔和大的叶痕,无毛,皮层纵裂,当年生枝具条纹,棕色,疏被极细的微柔毛叶常聚生于枝梢,椭圆形至长圆形,长5.5-15cm,宽2-4.5cm,先端短渐尖,间有钝形或微凹,基部楔形,坚纸质,上面绿色,下面白绿色,两面无毛,边缘软骨质,背卷,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十分凸起,侧脉每边8-12条,弧曲,在叶缘之内消失,两面极不明显,横脉和小脉网状,两面几不可见;叶柄长0.5-1.5cm,腹凹背凸,无毛。
圆锥花序多数,近顶生,长5.5-8(11)cm,由1-3花的聚伞花序组成,总梗长2.5-3.5(7)cm,与各级序轴及花梗被淡黄色微柔毛,且变红色;苞片及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两面尤其是外面密被淡黄色微柔毛,早落花绿白色,长约4.5毫米,开花时直径约4毫米,花梗长3-4毫米;花被两面密被淡黄色微柔毛,筒倒锥形,长约1.5毫米,花被片6,近等大,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外轮较小,长2.8毫米,宽1.7毫米,内轮长3毫米,宽2毫米;能育雄蕊9,花丝被白色疏柔毛,第一、二轮雄蕊长1.8毫米,花丝无腺体,花药长圆形,先端圆形,第三轮雄蕊长约2毫米,花丝基部有2个具短柄的圆状肾形腺体,花药卵状长圆形,先端钝,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先端三角状箭头形,连柄长约1毫米,柄被白色疏柔毛;子房近球形,直径1.5毫米,无毛,花柱长1毫米,柱头小,头状果球形,直径0.7-1cm,无毛,成熟时蓝黑色;宿存花被片干膜质,黄褐色,反折;果梗粗约2毫米 花期3-4月,果期8-9月产西南部(勐海);生于山地疏、密林或灌丛中,海拔1350-2350米8. 长柄油丹 省3级9. 毛叶樟 省3级8.小叶红光树(肉豆蔻科)Knema globularia(Lam.)Warbg. 省3级 幼枝密被锈色短星状绒毛或近颗粒状柔毛,老时渐无毛,黄褐色至黑褐色,具纵纹。
叶坚纸质,长圆形,披针形,倒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0-20(-28)cm,宽2-4(-7)cm,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表面有光泽,灰绿色,背面苍白色,无毛,有时沿中脉和侧脉被细小的星状或近糠秕状微柔毛,老时渐疏,侧脉12-18对,第三次小脉几平行,互相网结,微隆起;叶柄长5-20毫米,无毛或有时被短的星状近糠秕状微柔毛雄花花蕾扁球形,径3-5毫米,外面密被锈色短绒毛,花被裂片3,花药10-16枚,(2-)6-9朵花组成假伞形花序,总梗瘤状,长3-6毫米,花梗细长,长约为总梗的2倍,中部以上有小苞片雌花序假伞形,腋生,总梗长0.5-1cm;雌花长卵珠状,长约4毫米,几与花梗等长;小苞片着生于花梗的中部以上,密被锈色短柔毛果通常单生,下垂,长1.8-3.2cm,径1.5-2.5cm,卵球形至近球形,幼时被丝状绒毛,后渐无毛或被锈色星状颗粒状微柔毛,顶端有时偏斜凸起,基部具宿存的盘状花被管基,果皮薄,厚约1-2毫米;假种皮深红色,完全包被种子或仅顶端微撕裂;种子卵球形至近球形,长1.6-2.6cm,径1.2-2cm,种皮薄,脆壳质,外面光滑,干时褐色至紫褐色,自疤痕向上伸出多条不规则的纵纹。
产西双版纳、屏边、河口、盈江、沧源等地,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阻湿山坡或平地的杂木林中自马来半岛经泰国,缅甸,中南半岛至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植物的用途及功能:种子含油达26%,可作工业用油9.大叶红光树(肉豆蔻科)Knema linifolia (Roxb.) Warb. 省3 树皮粗糙,灰褐色,分枝集生树干顶端,微下垂,幼枝密被锈色微柔毛叶坚纸质至近革质,长(15-)24-40cm,宽7-13cm,两面无毛,侧脉20-25对,两面隆起,至边缘处弯曲会合,第三次小脉近平行;叶柄长1-2cm,被锈色颗粒状或粉末状微柔毛雄花序短,长0.8-1cm,2-5花簇生于瘤状总梗;花蕾卵珠形或倒卵珠形,外面密被暗褐色绒毛,长7-10毫米,径5-6毫米,花梗长1.2-1.5cm,在中部或中部以下着生有小苞片;花被裂片3,雄蕊盘下陷,边缘花药无柄,13-18枚雌花长6毫米,2-4簇生于瘤状总梗上,密被微柔毛,圆柱形,基部稍膨大,子房宽卵珠形,密被锈色绒毛,柱头2裂,裂片边缘再次分为2浅裂果序短,通常着成熟果1个,果具极短的柄或近无柄,椭圆形或卵珠形,成熟时长2.5-4cm,径2.2-2.5cm,外面密被锈色绒毛,果皮厚2-3毫米,假种皮深红色,顶端撕裂。
花期8-9月产沧源,生于海拔800一900米沟谷潮湿的密林中分布自印度东北部(阿萨姆), 经孟加拉国,缅甸及泰国至中南半岛10. 紫金龙(紫堇科) Dactylicapnos scandens (D. Don) Hutch. 省3级多年生草质藤本,具黄红色汁液根木质,圆柱形,粗可达5cm,多分枝,干时外皮浅茶褐色,且为木栓质,有斜向沟纹茎有纵沟,多分枝,3出2回羽状复叶,有些小叶呈卷须状;小叶卵形,长0.6~3cm,宽0.4~2cm,基出脉5~7,全缘总状花序与叶对生;花小,淡黄色;萼片2,长约2毫米,早落;花瓣4,左右对称,外面2枚基部、囊状,内面2枚具细长爪,上部粘合;雄蕊6,合生成2束;子房狭卵形蒴果长卵形,长约2cm,紫红色种子多数花期夏季生于阴湿的水沟边、低洼草地、竹林及杂木林下分布于云南、广西等地11. 荷苞地不容 Stephania dicentr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