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查结果及意义项目正常范围检查介绍临床意义一秒用力呼气量(肺功能检查)男318±012L;女231±0.05L检查介绍:一秒用力呼出量为深吸气末,以最快速度用力呼出的气量临床意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080检查介绍:一秒用力呼出量为深吸气末,以最快速度用力呼出的气量临床意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肺活量(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男3.47L;女244L检查介绍:肺活量为深吸气末尽力呼出的气量临床意义:减少:各种肺实质病变,肺气肿,胸膜病变,胸廓畸形,呼吸肌无力或麻痹等.注意:肺活量受年龄、性别、身长、体表面积等的影响,故应以预计值百分率作为指标来判断。
正常人群为100±20%,<80%为减少残气量(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男1.38±0.63L;女130±047L检查介绍:残气量为深听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临床意义:增加:肺气肿,小气道过早闭合等.残气量明显增加,提示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如肺气肿、肺心病等 通气贮量比(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0.93通气贮量比=(最大通气量-静息通气量)/最大通气量检查介绍:通气贮量比为较好的通气贮备功能指标临床意义:<086为通气贮备不足常用于胸外手术前的肺功能评估及职业病患者的劳动力鉴定 无效腔气量/潮气量比值(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0.3~0.4检查介绍:肺功能检查的一部分临床意义:比值增加:表示有效通气量下降残气量/肺总量比值(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男0.307;女029检查介绍:残气量为深听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临床意义:增加:肺气肿,小气道在过闭合等残气量及肺总量明显增加,提示慢性阻塞性通气障碍,如肺气肿、肺心病等残气量/肺总量比值与年龄有关,随年龄而增加,老年人可达0.50肺功能检查结果及意义之二功能残气量(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男2.27±081L;女1.86±0.55L检查介绍:残气量为深听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临床意义:减少:肺纤维化,肺切除后等深吸气量(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男2。
6L;女19L检查介绍:深吸气量为平静呼气末尽力吸气所吸入的气量,即潮气量加补吸气量临床意义:深吸气量是肺活量的主要组分,,需和其他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补吸气量(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男216L;女1.50L检查介绍:补吸气量为平静吸气末再用力吸气所吸入的气量临床意义:补吸气量是肺活量的主要组分,需和其他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肺总量(肺功能检查) 正常范围:男5.09±087L;女400±0.83L检查介绍:肺总量为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总量,即等于肺活量加残气量临床意义:增加:肺气肿,老年肺,降低: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的各种情况使肺总量明显降低.注意:肺总量正常不一定代表肺功能正常,因肺活量和残气量的增减可互相弥补气体分布(肺功能检查)正常范围:一次呼气(氮稀释)法 <0.015;重复呼吸(氮清洗)法 <0.025检查介绍:气体分布测定主要用于了解通气分布情况临床意义:由于气体分布异常可在无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出现,故是较敏感的通气功能测量指标通气/血流(V/Q)比例测定 正常范围:通气/血流=4/5(0.8)检查介绍:全肺肺泡通气量与流经全肺血量的比例称通气、血流比例临床意义:通气/血流(V/Q)异常,无论升高或降低无疑均是导致机体缺氧、动脉血氧分压下降的主要原因。
V/Q小于08表明通气量显著减少,见于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水肿等病V/Q大于0.8表明肺血流量明显减少,见于肺动脉梗塞,右心衰竭肺弥散功能测定 正常范围:25~37MLCO/毫米汞柱/分检查介绍:弥散功能是换气功能中的一项测定指标临床意义:弥散功能减退多见于肺间质疾病,如肺纤维化、矽肺、石棉肺、因呼吸膜增厚而造成,肺泡毛细血管阻滞、气体弥散受阻此外,肺气肿、肺炎,血气胸等因弥散面积减少,弥散量也降低呼气高峰流量(PEFR) 正常范围:正常参考值 约5.5L/S(升/秒)检查介绍:呼气高峰流量(PEFR):指在测定用力肺活量(FVC)过程中的最大呼气流速临床意义:需和其他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肺功能检查结果及意义之三最大中期呼气流速与最大中期流速时间 正常范围:男:3369L/S(升/秒).女:2.887L/S(升/秒)检查介绍:肺功能检查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在临床上最常使用,也是敏感简便的最佳通气指标临床意义:将其所用时间称最大中期流速时间,正常人05秒左右MMFR意义与(FEV10%)相同但更敏感、准确MET"优越性在于不受性别、年龄、身高等影响延长(超过0.5秒)程度标志阻塞性通气障碍严重程度,如肺气肿用力肺活量(FVC) 正常范围:男:3.179+0。
117L 女:2.314+0.048L检查介绍:用力肺活量(FVC):也称时间肺活量.该指标是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临床意义:实际上常用第1秒肺活量占整个肺活量百分比表示,称1秒率正常人大于80%,低于80%表明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存在,如哮喘.医学上还用低于80%及60%评判支气管哮喘发病的轻重程度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正常范围:男:104+2.71L 女:825+2.17L检查介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受检查者按每秒一次,以最大最快速度呼吸12次气量再乘以5测得临床意义:本项检查实质是通气储备能力试验用以衡量胸廓肺组织弹性、气道阻力、呼吸肌力量医学上多用实测值与理论预计值的比例来表示其大小正常大于80%,低于60%为异常-通气储备能力降低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 正常范围:42L(升)左右检查介绍: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才是有效通气量.由潮气量(VT)减去生理死腔量(VD),再乘以呼吸频率临床意义:需和其他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正常范围:男:6663+0.2L 女:4.217+0.16L检查介绍: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VE为潮气量(VT)与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次数)的乘积临床意义:低于3升表示通气不足,高于10升为通气过度。
应当指出,此项数值正常并不等于呼吸功能正常肺容量测定(静态肺容量)正常范围:潮气容量:500ML 补吸气量:男2.16L左右;女:15L检查介绍:潮气容量(VT):这是指平静呼吸时,进入肺内的气体量补吸气量(IRV):指平静吸气后再用力吸入的最大气量临床意义:医学上以肺活量实际测定值占理论预计值百分比表示,低于80%为异常.患有胸畸形、胸肺扩张受限、气道阻塞、肺损伤、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炎等疾病时,肺活量均降低如肺活量、肺总量同时降低,多表示通气量减少健康人随年龄增加肺泡老化,因弹性减退而扩张,残气、功能残气量相应增加如两者同时异常增加则表示气道阻塞性通气不良,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功能检查结果及意义之四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 正常范围:吸空气时为 20mmHg;吸纯氧时低于 70mmHg;儿童为 5mmHg(066千帕);正常青年人平均为 8mmHg(1.06千帕;)60~80岁可达24mmHg (3.2千帕);一般不超过30mmHg检查介绍: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A—aDO2)为肺泡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之间的差值此值可作为临床判断肺换气功能临床意义:显著增大表示肺的氧合功能障碍.同时,氧分压明显减低,常低于60mmHg,一般由肺内短路所致,如肺不张和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吸纯氧不能纠正.中度增加的低氧血症,一般吸入纯氧可望获得纠正,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由于通气不足造成的低氧血症,若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正常,则提示基础病因多半不在肺,很可能为中枢神经系统或神经—肌肉病变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阴离子间隙(AG) 正常范围:8~16mmol/L检查介绍:指血清中所测定的阳离子总数与阴离子总数之差它可鉴别不同类型的代谢性酸中毒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阴离子间隙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如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减低:见于低蛋白血症等 氧饱和度(SaO2)正常范围:91.9%~99%检查介绍:指血红蛋白被氧饱和的百分比,即血红蛋白的氧含量与氧结合量之比乘以100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高压氧治疗.减低:见于肺气肿等缺氧性肺疾病、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氧分压(PO2) 正常范围:106~13.6千帕(80~100毫米汞柱)检查介绍:氧分压是表示溶解在血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因氧分压与细胞利用氧的情况有关临床意义:减低:见于各种肺部疾病血液中氧分压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低于30mmHg以下即有生命危险剩余碱(BE) 正常范围:—3~3mmol/L检查介绍:剩余碱(BE)是指血液偏酸或偏碱时,在标准条件下,37℃、1个正常大气压下、PCO2为5.32千帕临床意义:增多:剩余碱大于3时,说明缓冲碱增加,为代谢性碱中毒。
减少:剩余碱小于—3时,说明缓冲碱减少,为代谢性酸中毒肺功能检查结果及意义之五缓冲碱(BB) 正常范围:45~52mmol/L检查介绍:缓冲碱是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碱之总和,包括HCO3—、HPO4-、血红蛋白、血浆蛋白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减低: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若实际碳酸氢盐(AB)正常,有可能为贫血或血浆蛋白低下实际碳酸氢盐或实际碳酸氢盐(AB) 正常范围:21.4~273mmol/L检查介绍:指未经气体平衡处理的人体血浆中的碳酸氢根的真实含量,故又称真实重碳酸盐临床意义:因实际碳酸氢盐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结合二氧化碳分压、pH与标准碳酸氢盐等值综合分析实际碳酸氢盐与标准碳酸氢盐两者均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实际碳酸氢盐与标准碳酸氢盐两者均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实际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为呼吸性碱中毒;实际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为呼吸性酸中毒标准碳酸氢盐或标准重碳酸盐(SB) 正常范围:儿童 21~25毫摩/升;成人 22~28毫摩/升检查介绍:标准碳酸氢盐是体温37℃时,PaO2在532千帕(40毫米汞柱),血红蛋白在100%氧饱和的条件下测出HCO3-含量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代谢性碱中毒。
减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二氧化碳总量(TCO2) 正常范围:24~32mmol/L检查介绍:二氧化碳总量是指血浆中所有以各种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CO2)的总含量,其中大部分(95%)是结合形式的临床意义:增高:①呼吸性酸中毒(肺气肿、肺纤维化、呼吸肌麻痹、支气管扩张、气胸、呼吸道阻塞)②代谢性碱中毒(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缺钾及服碱性药物过多)降低:①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休克、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严重腹泻及脱水)②呼吸性碱中毒(呼吸中枢兴奋及呼吸加快等)二氧化碳分压(PCO2) 正常范围: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