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朱淑真《秋夜》原文及赏析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4.97KB
约2页
文档ID:293964935
朱淑真《秋夜》原文及赏析_第1页
1/2

秋夜[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作品赏析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 “秋”二字,交代了时间、 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 瑟,夜气清凉,锦衾薄弱,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就很难 打发漫漫长夜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 消遣寂寞了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杜甫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灯花频生当 有赏心悦事,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着一 “频”字,写出 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 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 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 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 席,今夜谁都不会给她送来温暖这情景令人凉从心生满”字表 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 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该句 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 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 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皎皎月华,她似乎忆起了曾经的“月上 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与浪漫;而如今,“瘦尽灯花又一宵” 的时刻,没谁能与她“共剪西窗烛”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 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 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 (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 “情”字,而无处不 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 穷的回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