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适合学生演的红色话剧剧本(6篇)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台词组成它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根基,是编导和演员表演的根基与剧本类似的词语也包括剧本、剧本等它是一种以背书的方式主要表达故事情节的文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适合学生演的红色话剧剧本的文章6篇 ,接待品鉴! 适合学生演的红色话剧剧本篇1 金色的鱼钩 时间:1935年秋 地点:长征路上,一望无际的草地 人物:炊事班长(近四十岁,个儿高,背有点儿驼,两鬓花白,皱纹满脸) 红军战士小梁(十七八岁,瘦弱有病) 小战士甲和乙(十二三岁,病弱交加,疲惫不堪) 第一幕草地夜话 画外音:1935年秋,红军进入草地 炊事班长奉命照管三个病号 青稞面吃完了,战士们只好吃野菜、草根 一天,老班长用缝衣针做成鱼钩钓来了小鱼 (幕启,小战士们津津有味地喝着鱼汤 老班长坐在一旁慈祥地望着他们 ) 小梁:老班长,你怎么不吃啊? 班长:(摸摸嘴,回味似的)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老班长拾掇好碗筷,下,从另一边上,小梁静静地跟上,老班长坐在草地上艰苦地嚼着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 ) 小梁:(失声地)老班长,你怎么 班长:(支吾着)我,早吃过了 看到碗里还没吃明净扔了怪怅然的 小梁:不!我全知道了 班长:小点声,小梁 (搂过小梁,又指了指两个小战士睡觉的地方)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能再报告别人 小梁:可是,你也要珍爱自己啊! 班长:不要紧,我身子骨还坚固 (抬头望了望星空,良久)指导员把你们三人交给我时说,一路上,我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再苦再累,也要把你们带出草地 我估摸着还要20天的路程,这20天,难熬呀!眼看你们一每日衰弱下去,真要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小梁: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点儿呀! 班长:唉,太少了 (轻轻摇头)小梁,弄点儿吃的太难了 有时候等了大半夜,也不见鱼上钩 为了弄条蚯蚓做鱼饵,我不知翻了多少草皮 还有,我的眼睛坏了,一到夜里,找野菜得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我看得见! 班长:不,咱们不是早分好了工了吗?再说,你病得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小梁:不 班长:(严肃地)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按照党的调配 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心绪,巩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仰!(小梁张口无语,扑在老班长怀里哭了,幕落 ) 其次幕凝重的眼神(略) 第三幕结果的交代 (幕启,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依稀可见 近处,四个衣衫褴褛(lnlǚ)的红军战士围在一起 身后,是茫茫的草地和一行踩得稀烂的路) 老班长:(高兴地)同志们,咱们快走出这草地了(指指远山) 我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 (说罢,拿针钩找水塘去了;小红军们高兴地找野菜、拾干柴 ) 小梁:怎么老班长还没回来? 战士甲乙:啊?(有些慌乱)去找找! (老班长在水塘里昏迷不醒,鱼竿还握在手中 ) 小梁:我来钓鱼,你俩一个照管老班长,一人加紧生火 (终究钓到一条小鱼,赶快熬鱼汤 ) 小梁:(伏下身)老班长,你醒醒!喝点儿鱼汤就会好的 (小红军甲乙跪在一旁哭泣 ) 老班长:(微微睁眼,盯着鱼汤)小梁,别滥用东西了,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吃了还要赶路,这二十多里路,确定要走出去! 小梁:老班长,你吃呀!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哭泣)! 老班长:(抚摩小梁的头)不,你们吃吧,你们确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报告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手突然滑下去) 三个战士:(齐哭喊)老班长,老班长,你醒醒呀,醒醒呀! (小梁提防翼翼地包扎好鱼钩,放在贴身衣袋里,动作缓慢 ) 画外音又起:(小梁的声音)老班长,等革命告成了,我确定把 这贵重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瞻仰它,永远记住这金色的鱼钩,记住这峥嵘的岁月 (幕落) 适合学生演的红色话剧剧本篇2 2022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78周年纪念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终止,国内和平根本实现,成为国内战役走向抗日民族战役的转折点西安事变中张学良的民族大义为人称道,西安事变由此成为中华民族成长史中不成磨灭的一笔但很少有人知道,西安事变之所以发生,一场话剧功不成没 你走错了路 1935年冬的陕北高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气候奇怪寒冷。
此时全国形势也很严峻,日本军国主义步步紧逼,国民党统治者节节败退,中华民族处于危亡的边缘,"抗日救亡'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呼声,神州大地上抗日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会上,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了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中共中央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立中共中央联络局,又称西北联络局,由李克农承担局长此局在周恩来、叶剑英的领导下,从事对国民党、更加是东北军和西北军的统一战线工作 接着,中共中央又成立了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周恩来兼主任,李克农等人辅助,这个委员会的统战工作重点是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中共中央对张学良做统一战线工作,主要是从红军加紧做俘虏军官高福源的工作开头的 高福源是在陕北榆林桥战役中被红十五军团俘虏的东北军六一九团的团长他被俘不久,就和其他俘虏一起,被红军带到了陕北安定县瓦窑堡 被俘后的情况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样坏高福源他们一向受到红军的优待,他们的衣食,甚至比红军还要好些更加重要的是,红军经常带高福源等到瓦窑堡邻近红军部队中参观,还给他们上政治课,和他们促膝交谈,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同他们一起议论抗日问题,批判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先剿共'的谬论。
红军干部对高福源讲:"我们容许联合东北军,联合一切抗日气力,抗争侵略,扶助东北军打回老家去' 高福源在瓦窑堡住了约两个月,对红军越来越敬重,他的这种思想变化,被李克农紧密凝望着李克农了解到,高福源是东北人,对把东北丢给日本军一事,很是不满现在他的家属仍滞留在家乡,遭遇日军践踏李克农还看出,高福源热爱加入红军的文化活动 于是,李克农就赶写了一个话剧剧本《你走错了路》说的是一位国民党团长被红军俘虏后,如何悔过自新、调转枪口打日本人的故事素材实际上取自于高福源本人 红军剧团加紧排练,一天晚上在瓦窑堡的一个打麦场上演出了 当剧中的妻子开头向团长诉说别后东北家乡被日寇践踏,自己流离失所的种种苦难突然台下"呜'一声,一个人嚎啕大哭,捂着脸跑开了这个人就是高福源 高福源回到宿舍之后,回想与自己遇到好像的剧中情节,联想到家乡沦亡之苦,忍不住又痛哭起来,上床后辗转难眠他想到东北军入关,想到自己被迫来打红军,被俘后红军对自己优待有加结果,他想到应有所作为,痛哭也不是手段,要回到东北军去奉劝张学良走联共抗日的道路,为神圣的民族解放事业付出自己一份气力 其次天,他主动提出要求,梦想会见红军高级领导人,有重要事情相商。
李克农接见了他 高福源在会见中表达了容许去压服张(学良)副司令和其他人的想法李克农将此事向毛泽东、周恩来汇报后,得到了同意 你谈得很好 1936年1月初,高福源离开瓦窑堡,几经艰难,见到张学良高福源对张学良说,自己是红军派来的,有大量事情向副司令报告张学良勃然大怒,拍案大骂:"你好大的胆!自己打了败仗,还有脸来见我,还敢要我通匪,我枪毙了你!' 高福源没料到张会这样对待他,干脆豁出去了毫不示弱地大声说:"怕死?我要怕死就不回来了但副司令忘了国难家仇,在这里打抗日的红军,算什么英雄豪杰?副司令你再想想,我们剿共多年剿出了什么结果?假设还要持续打内战,我们东北军会落一个什么下场啊!'高福源越说越冲动,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张学良也深深地感动了,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拉着高福源说,"你回来很好你公然有胆子,方才只是试试你'就拉着高坐下来商谈 高福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绪逐渐地宁静下来,把他被俘后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与红军联系的经过,细致地讲给张学良听 张学良一向留神地听着,态度专心高福源说:"我已见到了红军的高级首长,他说假设副司令真正容许同红军合作,他们可以派正式代表来谈判。
' 张学良很兴奋,明确地说:"你谈得很好,很重要,我同意事关重大,你要留神保密你先休息两天,赶快再去一趟陕北,请红军方面派一位正式代表来' 1月16日,高福源折返瓦窑堡,向李克农作了报告李克农马上带他见了毛泽东、周恩来毛泽东和周恩来夸赞高福源的工作做得好,并表示感谢,说他为民族、为国家做了一件大好事中共中央研究抉择,派李克农作为红军代表去同张学良谈判 1936年2月21日,大雪纷飞,陕北高原银装素裹李克农一行4人,加上高福源,在东北军的护送下,于25日下午5时左右到了洛川洛川会谈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2月26日到28日,王以哲、赵镇藩根据张学良的回电指示,同李克农屡屡交换观法,就红军与东北军六十七军的局部合作问题达成了若干口头协议 3月3日,张学良由南京返回西安,其次天就亲自驾机飞抵洛川,机要与李克农面谈3月4日下午3点,洛川会谈的其次阶段正式开头,谈判中,张学良表示他完全拥护共产党联合抗日的看法,梦想能同中共主要负责人晤谈到3月5日凌晨5时,谈判终止,达成了红军与东北军中断内战、共同抗日的初步协定 3月16日,李克农一行到达石楼他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细致汇报了谈判经过。
3月27日,中共中央在石楼邻近召开会议,抉择由周恩来为全权代表,偕李克农到延安与张学良谈判1936年4月9日,张学良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二人相谈甚欢,张学良提出了"逼蒋抗日'的建议此后,东北军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变更"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中断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拘押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 适合学生演的红色话剧剧本篇3 战火中的大学生 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役.为了保存中华民族新兴气力,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在昆明成立 第一幕:联大成立大会 其次幕:伪军劝降 第三幕:毕业典礼(落幕) 人物: 校长 女学生A 学生B 学生C 伪军军官 第一幕:西南联大成立大会 校长: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遭遇日本鬼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