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胡适)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7772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胡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胡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胡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胡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胡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胡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胡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母亲(胡适)【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学习生字词。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素养。4、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特色,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课时安排】 两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游子吟导入二、作者及背景:(1)胡适(),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年留学美国,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

3、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胡适为人宽厚、热情、真诚、善良,在北京,胡适家里每到星期六总是高朋满座,各界人士,包括商人和贩夫,都一律欢迎。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他尽力解答。对穷困的人,他接济金钱;对走入歧途的人,他晓以大义。也有人只是去问候,他便报以零零散散的闲谈。客人辞别后,都有不虚此行之感。(2)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16岁时为了家人成了比她大32岁的胡传的续弦。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

4、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五十岁出头时便撒手人寰(hun),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当时只有三岁的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 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而当时胡传前妻曹氏所养的儿女都比冯氏大几岁,她守寡23年,“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再加上家业中落,经济困窘,诚如她的儿子所说,“困苦艰难有非外人所能喻者”。胡适有出息了,回国的第二年在北京买了房子,于是想接母亲到北京同住,母亲没有答应,其实,此时母亲已有病在身,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学习,瞒着儿子,于当年(1918年)去逝,时年45岁,临死未能见上一面,造成了终身的遗憾。在回家奔丧途中胡适写下了

5、先母行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q)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在母亲逝去十二年后的一个深夜,年近四十的胡适,整理自传,回忆起自己的母亲,怀着感激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我的母亲。三、预习检测,掌握字词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文绉绉 佃户 翳 庶祖母 绰号 吹笙 描摹文绉绉(zh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1)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是什么?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句。(4段)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13段)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

6、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梳理文章结构,并简要概括:关于母亲,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事情?第一部分(1-4):作者对自己童年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5-12):作者对母亲的回忆 (分三层) 第一层(5-7): 母亲对“我”的管教; 第二层(8-11):作为当家的后母,母亲如何处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盾; 第三层(12): 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第三部分(13):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并感谢 母亲。五、合作研习,品读形象【课堂活动】细读文章第二部分,小组合作: 1、找出文中具体写到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情,并进行概括。 2、品读细节,组内交流各自对母亲形象的

7、理解。 3、代表发言:用“母亲是一个_的人。因为文中写道_”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读文后,生分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明确:1.共写了以下几件事:(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3)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4)她用舌头乱舔我的眼病。 (5)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6)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7)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归纳小结:1.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

8、人。2.作者对母亲怀有敬爱和怀念之情。6、 品读语言,感受人格1、 文章通过七件生活常事,表现了母亲慈爱、严厉、宽容、温和、刚强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 这位平凡又不凡的母亲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了胡适先生“极大极深的影响”,那么我们能否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胡适先生的人格品质呢?(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一点儿”则是作者实

9、事求是、自谦的体现。(2) 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作者已经是文化名人,却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非常大,从而也表明作者对母亲长怀感恩之心。(3)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在说到自己的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恩、

10、怀念和永远的尊敬。【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

11、,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

12、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七、合作互助,解疑释惑(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似与主题无关,为什么?(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明确】(1)这前三段写作者童年的性格特点和自己印象深刻的往事,突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而童年的生活除读书

13、外,是贫乏的有缺陷的。在此背景下,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导”就显得弥足珍贵了,令作者铭记永久,且影响巨大。所以这三段非闲笔。它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外,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作者是把母亲作为自己人生道路的第一位“恩师”来写,所以在对自己人生第一步童年经历的描绘运用的笔墨较多。(2)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八、拓展延伸【延伸一】1、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2、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14、,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延伸二】“年轻的心总是装载着太多的事情,事业、爱情、理想,而父母永远只是静静的藏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声音总是在说:现在还早,等我实现了这个再去对父母尽孝也不迟。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得见者,亲也。”我们有太多的抱负要去施展,而不知不觉间曾经是我们避风港的父母却已经老了,缓慢却不可逆转。”我们该如何报答亲恩?9、 布置作业:搜集、查找资料,准备开展献给母亲的歌的语文活动。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11) 板书设计我 的 母 亲胡 适恩师 慈母 严父 严师督促“我”学习 训练“我”做人(严中有爱 柔中有刚)养成宽容、善良、体谅的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