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

w****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9KB
约10页
文档ID:99180525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资料_第1页
1/10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龙口市新港路学校 王同芬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教研室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在一起共享资源,共同进步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分析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一、 本册教材的总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二、 重点单元进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三、 重点课例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建议一、首先我们一起来关注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哪些?(一)、本册教材共九个单元,其中有5个单元属于代数领域: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是认识克、千克和吨;第二单元“风筝厂见闻”是学习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四单元“采访果蔬会”是学习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第六单元“美丽的街景”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第八单元“奇妙的变化”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3个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部分:第三单元“热闹的民俗节”是学习对称;第五单元“走进新农村”学习位置与变换;第七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第九单元“摸名片”是学习统计与可能性课后的两次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点击双休日”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二)、本册教材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与数学思考方面: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了解并能正确使用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初步了解平移与旋转现象,知道什么是对称;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按照要求进行相关的统计,知道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喜欢学习数学,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让学生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接下来我们分单元进行教材分析,我们先看第一大版块:【代数领域】: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本单元是学生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的知识,也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课本只安排了一个信息窗——动物趣闻,该信息窗图文并茂,呈现的是小朋友们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查阅资料的情景通过提出“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等问题,从而引出对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的认识因此,•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认识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感受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实践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教学难点则是: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接下来我对本单元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1、质量观念的形成必须依靠丰富的感性经验做支持,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通过估一估、掂一掂、再称一称等系列操作活动,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的大小。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从抽象到具体,真实地感受物体质量的大小2、教师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物品的质量,尽可能多地列举出质量是1克、1千克的物体,有了这样1克、1千克的质量单位做参照物,学生才能更准确的估计出相应物体的质量,加深对物体轻重的理解对于这一点,我想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多说几句在提出“1克有多重”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先给同学们称一称一枚硬币的质量,从而引出对1克的认识,接下来,让学生多列举一些生活中质量与一枚硬币差不多物体的质量,如一粒花生米、4粒黄豆等等,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哦,这就是1克啊!学生们有了这样很直观的参照物,就能轻松的理解了:原来较轻物体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同理,教学1千克,也要让学生了解,2袋食盐、6个西红柿这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从而引出对千克的认识学生只有在头脑中清晰的建立起1克、1千克质量的表象,才能更恰当的表示出其他相应物体的质量单位其实类似这样先建立表象,再进行教学的环节,我们在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进率教学中经常要用到如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有多大?等等都要先建立表象教学第三点建议3、认识了克与千克,再来学习吨由于“吨”这个单位很大,孩子很难直接体会,学习起来比较有困难,所以老师可以直接向学生介绍,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比如:一辆卡车的载重量,一艘轮船的载重量,都要用吨作单位4、根据情景引导,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查阅资料的方法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动物趣闻”这一素材,让学生课前调查有关动物体重的资料,昨天,曹老师也介绍过现在的数学学科已经与其他学科相整合,因此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书籍搜集资料,学生既了解了人文知识,又培养了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每人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交流时,学生还会品尝到资源共享的乐趣真的是一举三得•教学建议我就说到这里最后看一个自主练习:第9页12题是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小调查的题目,这样的作业设计符合目前我们作业改革的要求但是练习之前,老师应让学生设计好调查内容和方法,再放手让孩子去活动,这样做,可以减少活动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第二单元 “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面第四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本单元共4个信息窗,教学内容分别是是:学习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笔算以及除法的验算。

教学的重难点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本单元的教学建议:1、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直观操作,特别是笔算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的除法,操作学具更能发挥理解算理的优势2、虽然本单元的重点是笔算,但要有意识地将口算和估算渗透在笔算教学过程中,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计算策略,这也是以后较复杂除法计算的基础,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灵活思考估算这种策略在目前的计算教学中真的非常重要昨天那节小数加减法课例中,于老师课堂上鼓励学生说的那句话大家一定记得吧,她说:估算是很重要的,孩子,你能运用估算来验算结果,真的太棒了!接下来,我们重点解读一下第四单元 “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这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单元是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均是三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共设3个信息窗下面我们结合每个信息窗具体分析一下•信息窗1:算式 184÷8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判断商的大致范围,再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笔算方法这里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商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通过思考,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算法。

这也是本节课重难点突破之处我还要强调的是:要重视估算,估算既是知识目标,也是能力目标可以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也可作为笔算的一环,在笔算之前先进行估算,估计一下商大约商几,最后用估算对计算的结果作出检验•信息窗2:通过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428÷4,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算式 204÷2学习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有0的除法;算式 420÷3学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算式 662÷6学习商末尾有0、有余数的除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及时对本信息窗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明白算理:在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商几,不够商1,就商0这是本节课重难点突破之处•信息窗3:算式 960÷2÷4或960÷(2×4) 学习连除算式;算式 (320+520)÷4 学习先加再除的算式解决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要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并结合分步算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还要联系题目的现实情况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明确运算顺序运算顺序的学习本信息窗是重点我们继续来分析第六单元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也是计算领域的一个重点单元。

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法口算、表内乘法、以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完全乘法,这是乘法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小数乘法的基础我们还是分信息窗来重点解读;•信息窗1:算式 40×20学习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式 22×30学习整十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式 23 ×12是学习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式 24×20 ,学习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时,要加强口算和估算本信息窗是把口算、估算和笔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出现笔算教学时要重点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要突出强调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第二部分积个位上的0不写的理由这一问题是本信息窗的重点•信息窗2:算式27×23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算式 22×28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估一估,判断积的大致范围,然后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并汇报及交流自己的算法,这里要突出的是简单的进位,这也是本信息窗的重点•信息窗3:算式 28×39学习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算式30÷2×6 或30×(6÷2),学习运用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再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以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对于第二个例题的第二种方法,30×(6÷2)这个算式,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应加以引导,主要是体现算法多样化•信息窗4: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读懂图是本节课的关键教学时要让学生读懂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避免提出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在交流中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提升本单元所学的内容第八单元“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代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学习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道分子、分母相等的分数就是1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这个单元我就不一一分析了,提出几点教学建议:1、合理应用信息图课本97页“一半怎样表示”,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三种学生可能预想的答案,一个是用半圆表示,一个是三条竖线,上面一条,下面两条,一个是没有分数线的1/2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样的教学如果照本宣科,即使勉强执行,效果反而不好,所以在教学时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生成来进行教学不要课本当成尚方宝剑,以他为尊,也就是说要合理应用信息窗2、关于情景图,课本情景是以人的立体形状呈现的,人在生长变化中各部分的比例是上来呈现的,如果按照教材的呈现方式来教学,就只能是在竖“线”上来认识分数(二分之一),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上认识二分之一不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所以教学时可以调整行为,如我们在教学时通常用纸条或圆纸片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来描述二分之一,把上认识分数改为在面上来认识分数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