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6年整理.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15729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0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6年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6年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6年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6年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6年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6年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6年整理.doc(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

2、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阅读在马

3、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创立马克思主义,也与他们的主观条件分不开。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

4、基础,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社会主义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5、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

6、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其客观性,深刻性及经受

7、实践的检验并随之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含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 意义:(1)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 (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理想的内容的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

8、会理想等。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互关系: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简答)为什么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

9、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以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知道作用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4.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

10、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统一。世界万物分为2类: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2,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

11、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与基本问题相联系的还有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即万物是否以发展、联系的状态存在,不同回答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认为万物相互联系、运动发展,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反之。5,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即、世界有没有共同的本

12、源? 、如果有那是什么?回答第一个问题划分: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在一元论的基础上,划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

13、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如朱熹的“理在事先”,“道”等。 二、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7,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

14、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二是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三是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四是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9,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

15、本质问题。10,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11,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构成了整个世界。12,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其次,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二)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心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