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5 生物的进化课件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079303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5 生物的进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5 生物的进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5 生物的进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5 生物的进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5 生物的进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5 生物的进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5 生物的进化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5 生物的进化,生物 (天津市选考专用),A组 自主命题天津卷题组,五年高考,1.(2019天津理综,6,6分)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答案 B 图中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d的基 因频率= Dd的基

2、因型频率+dd的基因型频率,因此,Dd的基因型频率=2(d的基因频率-dd的 基因型频率),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0.3-(1-0.95)2=0.50,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 体频率为0.9-(1-0.18)2=0.16,B错误;囊鼠的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浅色岩Q区囊鼠种群中 D、d基因同时存在,故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 因型频率为1-0.18=0.82,浅色岩Q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为1-0.50=0.50,D正确。,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基因频率的计算,考查考生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 行解释、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试题中对基因频率与分离定律的考查,体现了科学思维素养中的分析与推断要素。,方法技巧 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2)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 (3)运用哈迪温伯格定律进行计算:p2+2pq+q2=1。其中p2是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2pq是 Aa(杂合子)基因型的频率,q2是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2.(2013天津理综,4,6分)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 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 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 D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相关知识。家蝇神经细胞膜上通道蛋白 中氨基酸的改变最可能是基因碱基对替换的结果;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2%+1/2 20%=12%;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不能推断出抗性基因突变率的大小关系;自然选择可 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1 现代

5、生物进化理论,1.(2018江苏单科,4,2分)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 A 群体中近亲个体携带相同基因的概率较高,故子代纯合体的比例较高,A正确;各种 类型的突变均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生物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 后,与原种间未形成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C错误;小群体极易因遗传漂变而导致种群基因 频率改变,D错误。,知识归纳 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条件 满

6、足以下条件时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 后代、无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无作用、无遗传漂变等。,2.(2017江苏单科,7,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答案 A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种群中的一个个体一般不会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 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

7、人属于同一个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在自然选择或人工 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或人工选择的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多,种群中相应基因频 率也会不断提高,C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年轻的地层 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D正确。,3.(2016北京理综,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 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 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

8、)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 A 因地理隔离形成的F区和T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种群的基因库有 一定的差别,因此,将T区的豹引入F区后,会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 法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由于T区和F区的豹只存在地理隔离,未产 生生殖隔离,仍为同一物种,所以T区的豹迁到F区后,物种丰(富)度不发生改变,C项错误;F区在 引入健康豹繁殖子代后,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将降低,D项错误。,解题思路 注意剔除冗余信息,提炼关键信息“F区豹种群仅剩25只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 豹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由此可推知豹种群基因

9、多样性增加。,4.(2016江苏单科,12,2分)如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 C 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C选项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 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但突变生物与原生物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B、D选项错误;据图中信息 知:野生型昆虫细胞的靶位点与杀虫剂结合后,杀虫剂进入细胞内,说明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并 不会形成抗药靶位点,pen基因突变型昆虫细胞的

10、抗药靶位点不能与杀虫剂结合,说明抗药靶 位点的形成可能与靶位点结构发生变化有关,A选项错误。,易错警示 抗药靶位点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的结果,杀虫剂起 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产生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条件,可根据两种生物是不是同一物 种判断它们是否存在生殖隔离。,5.(2015安徽理综,5,6分)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 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 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 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

11、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 A.75% B.50% C.42% D.21%,答案 C 两种群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且种群大小相等,故两种群完全合并后A、a的基因频 率分别为两种群A、a基因频率的平均值,A基因频率=(80%+60%)2=70%,a基因频率=(20%+4 0%)2=30%。该种群随机交配后,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故选C。,解题思路 利用取平均值法计算合并后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快速解题的关键;计算随机交配子 代中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是该题的易错点。,6.(2015课标全国,32,9分,0.720)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

12、于A和a这对等位 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 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 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 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答案 (1)11 121 0.5 (2)A基因纯合致死 11,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基因分离定律的辩证关系。(1)在不考虑基 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

13、对于只有一种基因型Aa且雌雄个体数目相等的果蝇群体而言, 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1。从理论上分析,Aa随机交配相当于Aa自交,故产生的第一代中 AA、Aa、aa的数量比应为121,A基因频率为0.5。(2)依据上述分析,若产生第一代中不是 1AA2Aa1aa,而是2Aa1aa,则可推知,该群体存在显性纯合子(AA)致死现象。由第一代 的基因型及比例可计算A、a所占比例为:A=1/3,a=2/3,故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 比例为:(21/32/3)(2/32/3)=11。,素养解读 本题通过实例分析的形式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属于科学思维的考查。,知识拓展 致死基因会导致异常分离比。

14、若Aa自交后代隐性纯合致死,则AaAA=21(只 有一种表现型);若Aa自交后代显性纯合致死,则Aaaa=21;但若A基因使雄配子致死,则Aa 自交时,只能产生一种成活的a雄配子,A和a两种雌配子,形成的后代有两种基因型,即Aaaa= 11。,考点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2018海南单科,18,2分)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 合理的是 ( )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答案 B 根

15、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若两个种群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即两者不能交配,或交配 的后代不育,则两个种群属于不同物种,B正确。,2.(2018海南单科,24,2分)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 B 根据共同进化的观点,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有利于提高生物 多样性,B错误。,3.(2018课标全国,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

16、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地奔跑来获得捕食猎 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 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分解者通过 来获得生命活 动所需的能量。,答案 (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 存提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共同进化等相关知识。(1)大自然中猎物与捕食者在逃脱被捕食和捕食 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2)根据“收割理论”分析:食性广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 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