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昌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508400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昌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年昌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年昌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年昌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年昌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昌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昌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昌平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语 文 试 卷 2018.1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为世人所珍视。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等雅乐外,还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这可以从当时的诗经小雅鹿鸣中得到印证。“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

2、件在民间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等传说。传说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风俗通中记载了“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至于古琴

3、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所谓“焚香操琴”,是指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心情、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有所谓“六忌、七不弹”之说。“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七不弹”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班固在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

4、心也。”可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选自中国国学网,有删改)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的诗句能印证古琴在先秦时期受百姓喜爱。 B.古琴为先古圣贤所作,是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 C.古琴的长度、琴弦个数及十二徽都有各自的象征意。 D.古琴的弹奏是有讲究的,不是什么条件下都适宜弹琴。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会:“朝”读作zho 意思是“早晨” B.闰月:“闰”读作rn 意思是“余数” C.圭臬:“臬”读作ni 意思是

5、“法治” D.匡正:“匡”读作kung 意思是“纠正”材料二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历来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乐器。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琴者,情也。”抚琴吹箫和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和雅”“清淡”是琴乐追求的审美情趣,“

6、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仙境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体会到一种天人交融的意境。古琴艺术之所

7、以能独树一帜,除“琴德最优”外,更由于其音乐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符合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含蓄的思想,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绵远悠长,意趣高雅,温柔敦厚,琴道更是让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为之一生追求。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沉静,回归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 (取材于网络相关文章,有删改)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琴德最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琴乐意境深远 B.琴韵虚静高雅 C.琴曲追求心物相合 D.古琴音乐特质自然4.下列对材料二最后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

8、琴的音乐特质是古琴艺术独树一帜的原因之一。 B.古琴的音乐特质能够体现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 C.古琴之音能给人带来淳和淡雅、绵远悠长之感。 D.古琴之音能使今时今日之人浮躁的心沉静愉悦。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诗句不适合刻在古琴上的一项是(2分)A.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征客怀离绪,邻人思旧情。B.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C.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D.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清泠由木性,恬淡随人心。材料三深邃、从容,古琴的表现力让听者为之动情。古琴的弦特别长,因而振幅大,振动时间久,其余音绵长不绝。余音绵长不绝,可以在演奏中出现古琴所独有

9、的“走手音”,“走手音”使本来是点状的音连成一条圆柔的曲线。古琴的“走手音”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从而产生绵延无限的音乐感染力。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古琴是唯一能够点状出音,同时又能制造出大量线状音迹的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此外,“走手音”还可以使古琴之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由实而虚的张力方向使得琴音超逸而绵延,深远无限。这与拉弦乐器或吹管乐器所创造出的线状音迹的表现力有着很大不同,古琴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时间有限,强度逐渐减弱,是自然产生的状态。古琴“走手音”之所以能营造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域有关,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

10、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厚重、低沉、深邃、悠远的感受,并激发听琴者在价值、意义上的感悟。从琴歌、琴诗、琴曲的文学内涵来考量,古琴与文学都有着渊源。古人喜抚琴吟唱,琴歌以诗为主体,配合琴曲。琴曲、琴歌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学内涵,或叙述故事,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鼓琴训论中说:“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巅,或游水湄,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净坐,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可与神合灵,与道合妙。”这与我国文人所追求的崇尚自然、心灵回归、人格纯净的精神有着极大的契合之处。 (取材于网络相关文章,有删改)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古琴“走手音”艺术效果的解说,不

11、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琴“走手音”能将点状的音连成一条圆柔的曲线,余音绵长不绝。B.古琴“走手音”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有音乐感染力。C.古琴“走手音”产生的渐弱的听觉效果,是弹奏者用力弱而形成的。D.古琴“走手音”能营造独特的幽深效果,与其自身的音域较低有关。7.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词语最能表达古琴给人带来艺术享受的一项是(3分)A.铿将有力 B.余音袅袅 C.穿云裂石 D.清脆悦耳8.请结合上述三个材料,概括回答弹奏古琴有哪些讲究。(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

12、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逾二月,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伦诣贤沮之,不听。乃上疏曰:“臣闻朝廷援杨溥故事,起复大学士李贤。臣窃谓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系焉,不可不慎。窃谓明人伦,厚风俗,莫先于孝。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夫为人君,当举先王之礼教其臣;为人臣,当守先王之礼事其君。昔宋仁宗尝起复富弼矣,弼辞曰:不敢遵故事以遂前代之非,但当据礼经以行今日之是。仁宗卒从其请。此君者,未尝以故事强其臣;此臣者,未尝以故事徇其君。故史册书之为盛事,士大夫传之为美谈。无他,君能教臣以孝,臣有孝可移于君也。陈宜中、贾似道

13、之徒,皆援故事起复。然天下坏乱,社稷倾危,流祸当时,遗讥后代。无他,君不教臣以孝,臣无孝可移于君也。陛下必欲贤身任天下之事,则贤身不可留,口实可言。使贤于天下之事知必言,言必尽。陛下于贤之言闻必行,行必力。贤虽不起复,犹起复也。且陛下无谓庙堂无贤臣,庶官无贤士。陛下诚于退朝之暇,亲直谅博洽之臣,询政事得失,察民生利病,访人才贤否。舍独信之偏见,纳逆耳之苦言,则众贤群策毕萃于朝。臣伏见比年以来,朝廷以夺情为常典,缙绅以起复为美名。臣不忍圣明之朝致纲常之坏、风俗之弊一至此极也。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将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疏入,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伦为

14、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十四年卒,年四十八。赞曰:词臣以文学侍从为职,非有言责也。激于名义,侃侃廷诤,抵罪谪而不悔,岂非皎然志节之士欤?夺情之典不始李贤,然自罗伦疏传诵天下,而朝臣不敢以起复为故事,于伦理所裨,岂浅鲜哉。 (取材于明史列传第六十七,有删改)注释: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尚未满期而重新起用。夺情: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伦诣贤沮之 沮:哭丧 B. 庶官无贤士 庶:众多 C. 察民生利病 病:弊端 D. 于伦理所裨 裨:益处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子有父母之丧 陈宜中、贾似道之徒 B. 君三年不呼其门 仁宗卒从其请C. 缙绅以起复为美名以金牛山人迹不至D. 臣有孝可移于君也 激于名义,侃侃廷诤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伦独赐而后受 唯独罗伦把(果)分给别人后自己才享受B. 未尝以故事徇其君不曾用旧例顺从他的君主C. 则贤身不可留,口实可言那么李贤人不可留在朝廷,但他的嘴却可以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