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散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078257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芎茶调散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川芎茶调散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川芎茶调散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川芎茶调散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川芎茶调散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芎茶调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芎茶调散(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治风剂,1,【定义】凡以辛散祛风或息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适用于】外风、内风。 【分类】疏散外风剂、平息内风剂,【外风】- 疏散 指外来风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筋骨、关节等。 由于外感六淫常相兼为病,故其证又有风寒、风湿、风热等区别。 它如风邪毒气从皮肤破伤之处侵袭人体而致破伤风等,亦属外风。,2,【内风】- 平息 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风病。 其发病多与肝有关,有肝风上扰、热盛动风、阴虚风动及血虚生风等。,3,【使用注意】 (1)首先需要辨清风病的内、外属性,以确立疏散或平息之法。 (2)其次,应鉴别病邪的兼夹及病情的虚实

2、,进行针对性配伍。 (3)此外,外风可引动内风,内风又可兼夹外风,对此应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兼而治之。,4,5,6,第一节 疏散外风剂,适用于:外风所致诸病。 症见:头痛眩晕、风疹湿疹、肢体麻木、筋骨痉挛、关节屈伸不利或口眼喎斜,甚则角弓反张等。 常用药物:辛散祛风药如羌活、独活、白附子等为主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消风散、牵正散、玉真散等。,7,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功用】疏风止痛,疏散外风 - 川芎茶调散,8,【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川芎茶调散,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用茶清调下。,疏散外风 - 川芎茶调散,9,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

3、头痛 太阳经头痛后脑连项痛 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 少阴经头痛脑痛连齿 李东垣谓“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本草纲目卷14),疏散外风 - 川芎茶调散,本方集诸辛散疏风药于一方,并少佐苦寒之品,既使巅顶风邪从上而解,又无过分升散之虞。,10,【配伍特点】,疏散外风 - 川芎茶调散,11,本方为治疗风邪头痛之常用方。 以头痛,鼻塞, 脉浮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疏散外风 - 川芎茶调散,【使用注意】 本方用药以辛温之品为多,使用时用量宜轻,不宜久煎。,12,【附方】 菊花茶调散丹溪心法附余 【主治】风热上犯头目之偏正头痛,或巅顶痛,头晕目眩。 【功用】疏风止痛,

4、清利头目 【组成】菊花 川芎 荆芥穗 羌活 甘草 白芷 各60g 细辛30g 防风45g 蝉蜕 僵蚕 薄荷 各15g 本方是在川芎茶调散的基础上加菊花、僵蚕、蝉蜕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故对头痛以及眩晕偏于风热者较为适宜。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6g),食后茶清调下。,疏散外风 菊花茶调散,13,大秦艽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 【功用】祛风清热,养血活血,疏散外风 - 大秦艽汤,14,【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大秦艽汤,【用法】上十六味,锉,每服一两(30g),水煎,去滓温服,无时。,疏散外风 - 大秦艽汤,本方以辛散祛风为主,佐以养血、健脾、清热之品,散邪扶正,共成

5、“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医方集解)。,15,【配伍特点】,疏散外风 - 大秦艽汤,16,本方为治疗风邪初中经络之常用方。 以口眼喎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猝然发病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使用注意】 本方本方辛温发散之品较多,若属内风所致者,不可使用。,疏散外风 - 大秦艽汤,17,【附方】 小续命汤备急千金要方 【主治】阳气不足,风中经络。口眼喎斜,语言不利,筋脉拘急,半身不遂,或神志闷乱等。亦治风湿痹痛。 【功用】祛风散寒,益气温阳 【组成】 麻黄、防己、人参、桂心、黄芩、白芍、甘草、川芎、杏仁各9g、防风12g、附子9g、生姜6g 本方与大秦艽汤同治风邪初中经络证,均以辛散

6、祛风药为主组方。 大秦艽汤证因营血不足,风邪兼有郁热,故方中配伍归、芎、芍、地以养血活血,柔养筋脉,配生地、石膏、黄芩清解郁热,功善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而本方证因阳气虚弱,风寒外中,故方中配伍麻黄、生姜发散风寒,人参、附子、肉桂以温阳益气,功善祛风散寒,益气温阳。 【用法】 上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疏散外风 小续命汤,18,消风散 外科正宗 【主治】风疹、湿疹 【功用】疏风养血,清热除湿,疏散外风 消风散,19,【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消风散,用法:水二盅,煎至八分,食远服。,疏散外风

7、消风散,本方集疏风、祛湿、养血、清热于一方,以祛风见长,上疏下渗,内清外解。,20,【配伍特点】,疏散外风 消风散,21,本方为治疗风疹、湿疹之常用方。 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使用注意】 服药期间,不宜食辛辣、鱼腥、浓茶等,以免影响疗效。,疏散外风 消风散,22,牵正散 杨氏家藏方 【主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 所致口眼喎斜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疏散外风 牵正散,23,【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牵正散,用法:上细为末。每服一钱(3g),热酒调下,不拘时候。,疏散外风 牵正散,本方独取祛风痰、通经络之法,而成止痉之剂,药简力宏。,24,【配伍特点】

8、,疏散外风 牵正散,25,本方为治疗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常用方。 以猝然口眼喎斜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使用注意】 若属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之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不宜使用。 方中白附子和全蝎有一定的毒性,用量宜慎,不宜长期服用。,疏散外风 牵正散,26,小活络丹(活络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风寒湿痹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疏散外风 - 小活络丹,27,【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小活络丹,【用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芥茶下亦得。,疏散外风 - 小活络丹,本方祛风散寒、除湿化痰之中,纳活血祛瘀之法,但

9、以辛热散寒通络为主。,28,【配伍特点】,疏散外风 - 小活络丹,29,本方为治疗风寒湿与痰瘀痹阻经络之常用方。 以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紫苔白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温燥,药力峻猛,宜于体实气壮者,对阴虚有热及孕妇慎用。且川乌、草乌为大毒之品,不宜过量。,疏散外风 - 小活络丹,30,【附方】 大活络丹兰台轨范 【主治】中风瘫痪、痿痹、阴疽、流注,或治跌打损伤等。 【功用】祛风扶正,活络止痛 【组成】白花蛇 乌梢蛇 威灵仙 两头尖 草乌 天麻 全蝎 首乌 龟板 麻黄 贯众 炙草 羌活 官桂 藿香 乌药 黄连 熟地 大黄 木香 沉香 各60g 细辛 赤芍 没

10、药 丁香 乳香 僵蚕 天南星 青皮 骨碎补 白蔻 安息香 黑附子 黄芩 茯苓 香附 玄参 白术 各30g 防风75g 葛根 豹骨 当归 各45g 血竭21g 地龙 犀角(水牛角代) 麝香 松脂 各15g 牛黄 片脑 各4.5g 人参90g 本方与小活络丹的功用、主治相仿。但本方以祛风、除湿、温里、活血药配伍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扶正之品组方,属于标本兼顾之治,适用于邪实而正虚者;小活络丹以祛风、除湿、逐寒药配伍化痰、活血之品组方,纯为祛邪而设,适用于邪实而正气不衰者。 【用法】上共五十味为末,蜜丸如桂圆核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5g),陈酒送下。,疏散外风 大活络丹,31,玉真散 外科正宗

11、【主治】破伤风 【功用】祛风化痰,定搐止痉,疏散外风 玉真散,32,【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玉真散,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热酒一盅调服。外用适量,敷伤处。若牙关紧急,腰背反张者,每服三钱(9g),用热童便调服。,疏散外风 玉真散,本方化痰息风之中,寓有辛散祛邪之长,遂成定搐止痉之剂。,33,【配伍特点】,疏散外风 玉真散,34,本方为治疗破伤风之代表方。 以牙关紧急,身体强直,角弓反张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使用注意】 方中药性偏于温燥,易耗气伤津,破伤风而见津气两虚者,不宜使用; 方中药物以生用为宜,服药后须盖被取汗,使风邪由汗而解,同时应避风,以防复感。 白附子、天南星

12、均有毒性,用量宜慎,孕妇忌用。,疏散外风 玉真散,35,第二节 平息内风剂,适用于:内风证。 常用药物:平肝息风药为主 实证:配清热、养阴、化痰之品; 虚证:配滋阴养血药,或平肝潜阳之品。 代表方:羚角钩藤汤、镇肝息风汤、大定风珠等。,36,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主治】热盛动风证 【功用】凉肝息风,增液舒筋,平息内风 羚角钩藤汤,37,【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羚角钩藤汤,用法:水煎服。,平息内风 羚角钩藤汤,本方以清热凉肝息风为主,兼以滋阴、化痰、安神之法。,38,【配伍特点】,平息内风 羚角钩藤汤,39,本方为治疗肝热生风证之常用方。 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脉弦数为辨证要点。,【辨证要

13、点】,【使用注意】 热病后期,阴血亏虚而动风者,不宜使用。,平息内风 羚角钩藤汤,40,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主治】类中风 【功用】镇肝息风,滋阴潜阳,平息内风 镇肝熄风汤,41,【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镇肝熄风汤,平息内风 镇肝熄风汤,【用法】水煎服。,本方重用潜镇之法,配伍滋阴之品,镇潜以治其标,滋阴以治其本,标本兼治,治标为主。,42,【配伍特点】,平息内风 镇肝熄风汤,43,本方为治疗内中风之常用方。 以头目眩晕,脑部胀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平息内风 镇肝熄风汤,44,【临证加减】 原书后附有加减法:“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一两;痰多者,

14、加胆星二钱;尺脉重按而虚者加熟地黄八钱,净萸肉五钱;大便不实者,去龟板、赭石,加赤石脂一两。”此可资临证参佐。,平息内风 镇肝熄风汤,45,【附方】 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主治】肝阳上亢证。头目眩晕,耳鸣目胀,心悸健忘,烦躁不宁,失眠多梦,脉弦长而硬。 【功用】镇肝息风,滋阴安神 【组成】生怀山药30g 怀牛膝30g 生赭石24g 生龙骨18g 生怀地黄18g 生杭芍12g 柏子仁12g 建瓴汤与镇肝熄风汤均用怀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白芍,故均能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以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证。但后者配玄参、天冬、龟板、茵陈、川楝子等,故镇潜清降之力较强,用于肝阳上亢,气血逆乱而见脑中热痛

15、,或面色如醉,甚或中风昏仆者;而前者有生地、怀山、柏子仁等,故宁心安神之力略优,用于肝阳上亢而见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者。 【用法】磨取铁锈浓水,以之煎药。,平息内风 建瓴汤,46,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平息内风 天麻钩藤饮,47,【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天麻钩藤饮,【用法】水煎服。,平息内风 天麻钩藤饮,本方平潜补益合法,肝肾同治,以息风为主;清热安神相伍,心肝同治,以平肝为主。,48,【配伍特点】,平息内风 天麻钩藤饮,49,本方为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之常用方。 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16、,【辨证要点】,平息内风 天麻钩藤饮,50,大定风珠 温病条辨 【主治】阴虚风动证 【功用】滋阴息风,平息内风 大定风珠,51,【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大定风珠,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平息内风 大定风珠,52,复脉汤(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 由于温病时久,邪热灼伤真阴,虚风内动,故加鸡子黄、五味子、龟板、鳖甲、牡蛎等滋阴潜阳之品,从而由滋阴润燥之方衍化而成滋阴息风之剂。,平息内风 大定风珠,本方大队滋阴药伍潜阳之品,寓息风于滋养之中,以治本之“酸甘咸法”(吴鞠通)使真阴得复,虚风自息。,53,【配伍特点】,平息内风 大定风珠,54,本方为治疗温病后期,真阴大亏,虚风内动证之常用方。 以神倦瘛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