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译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935529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译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华古诗文读本中华古诗文读本译文译文 1、论语六章 一、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译文】孔子说: “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 二、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三、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译文】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行,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四、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志向在于道(立志要高远) ,根据在于德(从道德起步) ,凭籍在于仁(有爱心) , 活动在于六艺(有渊

2、博的知识学问: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五、子曰: “德不孤,必有邻。 ”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六、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道: “奔流而去的河水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流。 ” 2、老子二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 殆,可以长久。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 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

3、 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 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 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 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不 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 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 3、孟子二则 一 孟子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4、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荣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君子之志于道也, 不成章不达。 ”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 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 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2 孟子说: “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小了。所以,看 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 引了

5、。观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看它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有光辉,不放过每条 小缝隙;流水有规律,不把坑坑洼洼填满不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 通达。 ” 4、庄子一则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 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译文】天地具有伟大的美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四时运行具有显明的规律但却无法加以 评议,万物的变化具有现成的定规但却用不着加以谈论。圣哲的人,探究天地伟大的美而 通晓万物生长的道理,所以“至人”顺应自然无所作为, “大圣”也不会妄加行动,这是说 对于天地作了深入细致的观察。 5、礼记一则

6、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 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 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 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6、吕氏春秋一则 吕不韦 天下轻于身,而士以身为人。以身为人者如此

7、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贤主必自知 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豫让公孙弘,是矣。当是时也,智伯孟尝君 知之矣。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不通乎轻重也。汤 武千乘也,而士皆归之;桀纣天子也,而士皆去之。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 不能与之争士也。自此观之,尊贵富大不足以来士矣,必自知之然后可。 【译文】天下比自身轻贱,而士却甘愿为他人献身。为他人献身的人是如此地难能可贵, 如果人们不了解他们,那怎么能与他们情投意合?贤明的君主一定是亲自了解士,所以士能 竭尽心力,直言相谏,而不避其祸。豫让、公孙弘就是这样的士。在当时,智伯、孟尝君 可称得上是了

8、解他们了。世上的君主得到百里的土地就满心欢喜,四境之内全都庆贺,而 得到贤士却无动于衷,不知相互庆贺;这是不晓得轻重啊。商汤、周武王起初只是拥有兵 车千辆的诸侯,然而士都归附他们。夏桀、殷纣是天子,然而士都离开了他们,孔子、墨 子是身穿布衣的庶人,然而拥有兵车万辆、千辆的君主却无法与他们争夺士。由此看来, 尊贵富有不足以招徕士,君主一定要亲自了解士,然后才行。 7、 傅子一则 傅玄 古之仁人,推所好以训天下,而民莫不尚德;推所恶以诫天下,而民莫不知耻。或曰:耻 者其至者乎?曰:未也。夫至者自然由仁,何耻之有?赴谷必坠,失水必溺,人见之也; 赴阱必陷,失道必沉,人不见之也,不察之故,君子慎乎所不

9、察。不闻大论,则志不宏; 不听至言,则心不固。思唐虞于上世,瞻仲尼于中古,而知夫小道者之足羞也。相伯夷于 首阳,省四皓于商山,而知夫秽志者之足耻也。存张骞于西极,念苏武于朔垂,而知怀闾 室者之足鄙也。推斯类也,无所不至矣。 3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耻而知之则圣贤其可几;知足 而已,则固陋其可安也。圣贤斯几,况其为慝乎?固陋斯安,况其为侈乎?是谓有检,纯 乎纯哉其上也。其次得概而已矣;莫非概也。渐其概,苟无邪;斯可矣。君子内省其身, 怒不乱德,喜不乱义也。 孔子曰: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此之谓也。若子方惠及于老马,西巴不忍而放 麑,皆仁之端也。推而广

10、之,可以及乎远矣。 【译文】古付有德行的人,能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推行自己崇尚的美德来教导天下, 而民众没有不崇尚美德的;以自己所憎恶的丑行来告诫天下,而民众没有不知道羞耻的。 一个人德行上要与高标准看齐,欲望上要与低标准看齐。认为德行上与高标准看齐,就会 产生羞愧之心,欲望上与低标准看齐,就会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知道自己与圣贤有差距 而感到羞愧,就会使自己接近圣贤。懂得知足常乐,就会使自己安贫乐道。一个人努力达 到接近圣贤的境界,哪里还会做邪恶的事呢?一个人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哪里还会奢侈 呢?这就叫节制。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灵,是最好的;其次是获得清平之心。如果不能得 清静心,就一步步平心

11、直行,不出什么差错就可以了。所以君子要学会自省其身,不为喜 怒所动。发怒时不违背道德,高兴时不背离道义。孔子说: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 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而不必去想着天天怎么追求仁德,太刻意反而是虚伪做作; 子方惠及于老马:子方即田子方,战国初年名士,曾为;西巴不忍而放麂:西巴即秦西巴, 春秋鲁国孟孙氏的家; 8、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 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嘤成韵。蝉

12、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 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 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 可以直接看见, 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 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 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

13、清悦 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 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 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 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 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9、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 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 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

14、,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 (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 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 ,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 4 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 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 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

15、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 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 事说: “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 ”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 它的肉,才离开。 10、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 1083 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 , (我)脱下衣 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 (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

16、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 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 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 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 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1、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 song 沆 hang 砀 dang,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 两三粒而已。(余挐 一作:余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译文】崇祯五年(公元 1632 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 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