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原理电子板书上第一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2683397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规原理电子板书上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城规原理电子板书上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城规原理电子板书上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城规原理电子板书上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城规原理电子板书上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规原理电子板书上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规原理电子板书上第一章(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章,第一章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城市规划原理,2008.6,城市规划原理,2008.6,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 城市化,城市规划原理,2008.6,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城市规划原理,2008.6,一、居民点的形成 居民点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的产物。 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城市规划原理,2008.6,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分布另散 群居 2、依河布点 有利灌溉 3、居民点之间没有联系 4、居民点内部有功能分区 (1)居住地建有“住房” (2)仓库区 储存集体的生活备品 (

2、3)作坊区 “手工业区” (4)墓 地 (5)公共活动场地 5、居民点四周挖壕沟、筑墙或栏杆,城市规划原理,2008.6,二、城市的形成 由于生产工具的不断提高、进步,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农业及畜牧业生产均有大量剩余,则产生交换行为。这就出现了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居民点城市。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中产生的。,城市规划原理,2008.6,易经: “日中而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各易而退,各得其所”,城市规划原理,2008.6,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

3、隶制社会发展阶段中产生的。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一般在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城市规划原理,2008.6,三、城市的定义 (一)城市的含义 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居民点有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我国1955年曾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2000人,非农业人口超过50%以上,即为城市型居民点。工矿点常住人口如不足2000人,在1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城市规划原理,2008.6,(二)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即: 产业结构 人口规模 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城市规划原理,

4、2008.6,(三)现代城市的含义 人口数量 产业结构 行政管辖的意义,城市规划原理,2008.6,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原理,2008.6,一、古代城市的发展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四、各个时期城市的特点,城市规划原理,2008.6,城市的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前工业时期,此时的城市为古代的城市) 工业社会(工业时期,此时的城市为近代的城市),城市规划原理,2008.6,一、古代的城市发展 (一)城市与防御要求 “筑城以守余”加强了防御的要求,产生各种不同的城墙。 兵器技术的进步如火药用于战争,迫使城墙加厚,包砖等。 从防御要求出发在城市的平面布置中,

5、考虑了组织多层次、多方位的射击等。,城市规划原理,2008.6,巴比侖城,城市规划原理,2008.6,提姆加得城,城市规划原理,2008.6,(二)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卡洪城布局,吕贝克城布局,城市规划原理,2008.6,(三)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直接的影响。 中国自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可以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以超经济手段,建设城市,都城规模都很大。 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小。 中国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 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城市规划原理,2008.6

6、,城市规划原理,2008.6,临淄城 “连衽成幛 ,举祙成幕”,城市规划原理,2008.6,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 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城市规划原理,2008.6,(四)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经济制度也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城市规划原理,2008.6,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 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城市规划原理,2008.6,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出现了定居的居住点。工业革命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规划原理,2008.6

7、,(一)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工业集中于城市,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失去土地的农民大量流入城市,成为工人,这也加速了城市化。,城市规划原理,2008.6,工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使人们开始摆脱依赖风力、水力等天然能源的局面,煤替代水成为工业的主要能源,铁路替代河道成为运输的主要方式,从而为工业的大规模集中提供了条件,,城市规划原理,2008.6,倫敦1840年1929年的发展情况,城市规划原理,2008.6,(二)城市布局的变化 工业化初期,圈层式的向外扩张 出现了城市的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内容不断变化 城市中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区域 城市类型也不断增加,城市规划原理,

8、2008.6,(三)城市与环境 城市是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的过程,成为人类改造自然最为彻底的地方,城市规划原理,2008.6,(四)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促使城市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的聚集 工业社会使城市高度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也出现了由于工业化及人口增加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城市规划原理,2008.6,出现的主要问题: 土地问题 住房问题 交通问题 环境问题 社会问题,城市规划原理,2008.6,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一)生态环境问题 (二)交通问题 (三)郊迁现象 (四)区域城镇的联系更为密切,城市规划原理,2008.

9、6,(一)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在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高水平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城市大气和水质恶化 人口拥挤 热岛效益,城市规划原理,2008.6,(二)交通问题 城市对外交通发展也有很大的变化,航空、汽车事业得到较大的发展,使城市的结构布局发生变化。,城市规划原理,2008.6,(三)郊迁现象 由于城市中心居住环境的恶化,同时由于汽车交通的发展,导致郊迁现象。 城市郊迁原来的市中心出现衰退现象。,城市规划原理,2008.6,(四)区域城镇的联系更为密切 城市的外延扩张已成为主要的发展形式,中心城市与周围城镇的关系更为密切,大城市的远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出现城市

10、群,向城镇密集地区发展。,城市规划原理,2008.6,四、各个时期城市的特点 (一)奴隶社会的城市 (二)封建社会的城市 (三)资本主义社会城市 (四)现代城市,城市规划原理,2008.6,(一)奴隶社会的城市 1、是奴隶社会的中心 2、城市内部有明显的阶级划分 3、城乡关系对立 4、有较发达的手工业 5、有城墙,城市规划原理,2008.6,(二)封建社会城市 1、城市特点 (1)形成中心城市 (2)城市类型多 (3)城市规模大 (4)职业多种 (5)已有完善的里坊和成块的市肆 (6)有寺庙等宗教设施,并占地大 (7)市政设施规模较大,城市规划原理,2008.6,2、典型代表城市 (1)唐长安

11、城 A 城市规模 B 城市布局非常严整 C 道路系统 D 坊 E 商业布局 F 唐长安建筑的特点,唐长安城布局,城市规划原理,2008.6,(2)汉长安城 A 闾里为基本居住单元 B 城内有9个市 C 道路进行分工,城市规划原理,2008.6,(3)明清北京城 A 城市由三套城墙组成 B 建筑形式、规模、色彩均按等级区分 C 有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 D 街道系统发展得更完善 E 城市布局也充分地利用 F 居住区由许多院落式住宅组成,城市规划原理,2008.6,吕贝克城,城市规划原理,2008.6,(三)资本主义社会城市 1、出现的问题 (1)城市发展速度很快 (2)城市发展的自发性、盲目性,城市

12、规划原理,2008.6,2、城市特点 (1)城市分布不均衡 (2)城市恶性膨胀 (3)城市布局和城市功能混乱 (4)交通混乱 (5)市中心发生变化 (6)环境污染大 (7)市政设施提高了,城市规划原理,2008.6,(四)现代城市 1、城市主要特点 (1)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速度特别快 (2)城市群的出现以一个或几个城市为中心,形成一些城市群 (3)力图解决城市出现的问题,城市规划原理,2008.6,形成一些城市群 美国: 东北部 纽约弗拉德尔菲亚华盛顿城市群; 中 部 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城市群; 西海岸 旧金山洛衫矶西雅图城市群。 日 本:东京大阪城市群。 德: 鲁尔地区城市区。,城市规划原理

13、,2008.6,2、解决问题的办法 (1)制止城市恶性膨胀 A 发展卫星城 B 疏散人口 C 建小城镇 (2)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A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治理三废及噪音。 B 与生态学结合起来,进行区域性环境规划。 (3)城市结构向多中心结构发展,向立体发展 (4)有发展专线公共交通的趋势(高架、地铁) (5)重视居住环境,城市规划原理,2008.6,3、现代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 (1)人口老龄化 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就属于“老年型人口”,呈现“老年型人口”的城市或地区就称为“老年型城市”或 “老年型社区” (2)家庭核心化

14、“核心家庭”成为家庭结构的主要类型 (3)生活闲暇化 恩格尔系数在逐年下降,城市规划原理,2008.6,第三节 城市化,城市规划原理,2008.6,一、城市化的含义 (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复杂的过程,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城市规划原理,2008.6,2、城市化的内涵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规划原理,2008.6,社会学家: 城市化是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过程 人口学家: 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和集中的过程 经济学家: 城市化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集注的进步,人们离开农业经济

15、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产生空间集聚的过程 地理学家: 城市化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转移过程,城市规划原理,2008.6,3、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PU = P / U 式中:PU城市化水平 P城镇人口 U总人口,城市规划原理,2008.6,3、城市化的发展状况 (1)城市化水平 1800年198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4.86倍,而城市人口增加了63.82倍。 1950年1980年 ,世界人口由24亿增加到了44亿,增长了0.8倍,城市人口由7亿增加到18.7亿,增长了2.7倍,而农村人口增加不到0.3倍。,城市规划原理,2008.6,英、美等工业发展国家城市人口一般 达到占全国人口的7080%。 其中: 日本为 88% 原西德为 85% 美国为 81% 法国为 78% 原苏联为 60%,城市规划原理,2008.6,(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经济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原理,2008.6,1989年世界上168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情况: 城市化水平 人均GNP 30% 以下 100 美元以下 30%50% 10003000美元 50%70% 30007000美元 70% 以上 7000 美元以上,城市规划原理,2008.6,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它行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