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杨俊青 梅莉 编著第十二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7025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杨俊青 梅莉 编著第十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管理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杨俊青 梅莉 编著第十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管理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杨俊青 梅莉 编著第十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管理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杨俊青 梅莉 编著第十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管理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杨俊青 梅莉 编著第十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杨俊青 梅莉 编著第十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经济学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杨俊青 梅莉 编著第十二章(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企业面对缺陷市场时的调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杨俊青,学习目的: 1掌握市场失灵的形式和政府调控的基本手段 2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解决办法有系统深入的了解。,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政策调节,一、市场效率 (一)市场效率的概念 所谓市场效率,就是指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效率。那么衡量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是否最有效率的标准是什么?经济学界的理解各不相同,现在主要有这么几种观点:认为当资源使用无浪费现象时,资源配置最有效率。认为当经济社会能达到用最低的成本生产人们所需要物品的状态时,市场效率达到最优。认为市场最有效率指的是在既定投入和技术条件下,资源利用能带来最大可能满足水平的状态。 而至今

2、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接受的衡量市场是否有效率的标准,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称为帕累托标准,或帕累托最优。,(二)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指;任何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的状态。帕累托最优为衡量经济的效率提供了一个标准:如果一种资源的配置还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那就存在着某种方法来改进资源的配置,至少可以使其中一些人的境遇变得更好,而同时又没有损害其他人的利益。 怎样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呢?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帕累托最优的实现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而当市场是完全竞争时,可以保证这条件的满足。这三个条件是:生产的有效性。即不可能再找到另外一种生产方式使得增加一些商品的产量而

3、又不减少其他商品的产量。这意味着在给定生产要素投入的情况下,已经使产出达到了最大;或者说,在给定产出的情况下,已经使要素投入达到了最小。各种产品生产比例的有效性。即企业不仅能够用最优的可能性进行生产,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充分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能最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交换的有效性。即社会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都是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分配的,进一步互利的交换不可能再发生。 但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的市场更多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当市场不是完全竞争时,帕累托最优就不能实现,市场将不能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出现市场失灵。,二、“看不见的手”是怎样失灵的 市场的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中起着重要

4、的作用,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看不见的手也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它常常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 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很多,美国经济学家科勒将市场失灵概括为三类,即无效率、不公平和经济周期。,(一)无效率引起的市场失灵 资源配置无效率,主要是由于垄断、公共物品、外部影响和不完全信息的存在而引起的价格故障。它也被称为狭义的市场失灵。 1垄断。市场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优胜劣汰。一旦有了垄断,垄断者就能影响价格,并从中得到好处。所以市场竞争的结果导致了垄断,反而破坏了竞争。垄断的存在会大大降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使整个经

5、济处于低效率之中。 2公共物品。所谓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部门提供的供所有人共同消费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司法、公共卫生、灯塔等都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非竞争性。即同一产品可供所有的人同时消费,任何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都会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如国防、道路和电视广播等,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需要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消费。新生人口一样享受国防提供的安全服务,而原由人口对国防的“消费”水平也不会因此而降低。 非排他性。即不可能把特定个人排除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之外,也就是说,不管付费与否,每个人都成为公共物品事实上的消费者。 根据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程度不同,可以对公共物品进

6、行分类;如果某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则称为纯公共物品,如国防、司法等。如果某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而不具有排他性,或者具有排他性而不具有竞争性,则称为非纯公共物品,如街道、电视、广播等。 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往往会使公共物品的产量低于与资源配置最优状态响应的产量水平,从而造成实施失灵。,3外部影响。是指未能在市场中反映出来的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一方对另一方的非市场的影响。按照外部影响的性质,可将其分为积极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将消极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外部影响可能发生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 在外部不经济

7、的情况下,某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了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 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某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了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这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4信息的不完全和非对称 完全信息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假设,在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不完全和非对称的。在这里,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

8、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 此外,在一般商品市场,买方与卖方所掌握的信息常常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在多数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上,卖者掌握的信息多于买者。在这种信息不完全、非对称的市场上,卖者可能会利用信息优势,以假冒伪劣商品侵犯买者的权益;买者则可能会利用信息优势侵犯卖者的合法权益,出现败德行为。所有这些都会对市场的运行机制造成严重破坏,使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二)市场经济的痼疾不公平 如果说市场运行机制的故障和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属于市场机制上的缺陷的话,那么市场运行机制不能解决贫富悬殊、不能兼顾公平和效率则是市场的痼

9、疾。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分配有三咱标准: 第一种是贡献标准,它是按生产要素的价格,即按社会成员的贡献来分配国民收入;这种分配标准能保证经济的效率,但由于社会成员在能力和机遇上的差别,这咱分配标准又会引起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 第二种是需求标准,它是按社会各成员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来分配国民收入。 第三种是平等标准,它是按公平的准则来分配国民收入,后两个标准虽然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平等化,但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经济效率则会不利于平等,有利于平等则会有损于经济效率,这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平等和效率的矛盾。如果我们只强调效率而忽视平等将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反之如果只强调平等而忽视效率,就会限制经济的增长,

10、导致普遍的贫穷。可以说在资源的配置与收入分配上,平等与效率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难解的矛盾。 总的说来,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市场机制在提高经济效率上还是有所作为的,但在社会公平方面的作为却极其有限。各人的天赋条件不同,机遇各异,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强者在竞争中地位不断加强,变得更加富裕;弱者在竞争中劣势地位不断减弱,变得更加贫穷。市场竞争是天然有利于强者,不利于弱者的,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美国统计学家劳伦茨提出了著名的劳伦茨曲线。见图12.1。,图12.1 劳伦茨曲线,图中以横轴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纵轴为收入累计百分比。当收入是完全平均分配时,劳伦茨曲线是通过原点

11、的45线OL;当收入是完全不平均分配时,即全国所有的收入全部集中于一人之手,劳伦茨曲线就是OHL折线;实际情况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由ODL和OL所包围的不平均面积A和三角形OHL的面积B之比,称为基尼系数,它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设g为基尼系数,g=A/B。)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讲,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贫富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扩大,已经超过了国际上中等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约为0.43-0.45(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为0.3-0.4)。这与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分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相一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我

12、国的经济有更快的发展,是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但贫富差距不能过大,先富要带动后富。而市场机制是解决不了贫富悬殊的,这是市场竞争的痼疾,它需要政府的干预。,(三)经济周期与市场失灵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市场失灵的概念要扩大,应包括宏观经济的市场失灵,因为经济周期带来的振荡会给经济造成的巨大的损失。 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性阶段。这四个阶段循环一次,即为一个经济周期。见图12.2。 繁荣期:是国民收入和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

13、,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繁荣的最高点称为顶峰,这时就业与产量水平达到最高,但股票与商品的价格开始下跌,存货水平高,公众的情绪正由乐观转为悲观,这也是由繁荣转向衰退的开始。 衰退期:是从繁荣到萧条的过渡时期,这时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未低于正常水平。,图12.2 经济周期曲线,萧条期:是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生产急剧减少,投资下降,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萧条的最低点称为谷底,这时就业与产量跌至最低,但股票与商品的价格开始回升,存货减少,公众的情绪正由悲观转为乐观,这也是萧条转向复苏的开始。 复苏期:是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时期,这时经济开

14、始从谷底回升,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三、“看得见的手”的调控作用 (一)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 尽管市场机制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在解决有些经济问题上,市场并不尽人意,有时甚至无用,这时就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来纠正市场的缺陷。具体地说,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和确保稳定。 1提高效率 政府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针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市场失灵而言的。政府在这方面的主要行为是制定相应的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制止不正当竞争、防止垄断的政策;二是提供或资助公共物品生产的政策;三是处理外部性相关的政策;四是与处

15、理信息不对称有关的政策。政府为了提高经济效率而采取的各种政策、法规和措施,通常称为微观经济政策,也叫做政府管制。,2促进公平 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市场对效率能起到较哈的作用;但对公平问题却束手无策。这必须由政府加以干预,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基本依据是市场对生产要素供给多少的一种评价和报酬,每个社会成员都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他们相应地从市场取得报酬。市场是根据各个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和他们提供的经济效率的高低付给报酬的;在稀缺程度不变的前提下,经济效率越高,市场给予的报酬就越多,个人得到的收入也就越高;反之,经济效率越低,市场给予的报酬就越小,个人得到的收入也就越少。 3确

16、保稳定 拥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前提。这里的稳定既包括经济上的,也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稳定。政府在这几个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经济上,政府的主要任务是采用各种手段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千方百计地降低失业率,逐步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促进依法治国,扩大民主,鼓励民众,最终形成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二)政府在增进效率方面的政策 1反垄断政策 垄断有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垄断企业通过控制产量提高价格的办法获取高额利润,使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不合理;垄断造成经济和技术停滞;垄断导致产业和政治的结合只会有利于大企业而不利于社会。因此他们认为必须反对垄断,推动竞争,让“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 由于垄断企业存在弊端,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制定并执行了反垄断政策,其中尤以美国最为突出。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出系统的反垄断法规。对垄断企业,政府可用税收政策、价格管制、分解垄断企业等政策进行控制。此外西方国家虽然在形式上存在反垄断法,但对它们的执行并不十分认真;况且西方的企业合并浪潮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