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235719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化融合调研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化融合调研报告篇一: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信息化与工业深度融合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两化深度融合在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道路大有可为。为做好河北省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讨论两化深度融合的内涵,在统一思想和认识的基础上,加速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一、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当今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技术正全面应用、渗透、融合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改变了整个社会。本质上讲,信息化就是信息和知识的规模生产和大量消费过程。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

2、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了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工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工业领域各要素中的应用、渗透、融合、变革和创新,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工业基础设施、工业技术、工业产品、工业装备、工业管理、工业市场环境、工业经济运行等各个层面应用、渗透与融合,形成全新业务形态和企业运营模式,建立新型工业体系,全面提升工业能力和工业素质的过程。1、两化融合的目标两化融合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领域相关要素的应用渗透、融合提升和变革创新,逐渐打造软硬一体化的工业装备,其最终目标是:构筑新型工业体系,提

3、升我国工业的能力和整体素质,提升我国工业的竞争力。2、两化融合是工业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大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突破了传统车间企业社会国家的界限,迫切需要两化融合构建、形成全球产业链骨干企业:需要信息化与业务融合,构建支撑业务的能力平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能力,参与全球竞争中小企业:需要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形成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业务模式,积极参与全球制造链的竞争,为全球产业链提供配套、支撑与服务。3、两化融合是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两化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与传统工业领域所有要素融合、提升、变革、创新,改造传统工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增强装备制造业,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4、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工业能力和素质,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4、两化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科技含量高:将信息化作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动力,变革生产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经济效益好:通过两化融合促进工业活动方式的创新,建立新型业务处理模式,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为降低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二、两化深入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我国工业要实现从技术含量低、创新不足、环境压力大的产业价值链低端迈向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强、消耗少和环境友好的产业价值链高端,需要综合应用集成协同技术、制造服

5、务技术、工业物联技术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以及全生命周期,形成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技术、新途径和新模式,具体包括:产品高端化、研发设计知识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制造服务化、企业数字化等途径。途径1:信息技术融入加速推动产品高端化应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RFID、移动互联、多媒体等技术到产品(装备)中,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络化程度,增强产品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运行维护等过程中的信息动态感知、智能处理与优化控制能力,促进产品和品牌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途径2、生产过程智能化促进从粗放型生产向精艺生产转变生产制造智能化通过提高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络化程度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6、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实现生产制造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控,促进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途径3、安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促进节能环保转变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制造执行系统、物联等新型信息技术,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供应、运行、报废回收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与优化,提高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举例:中石油建立了能耗统计表和能量平衡图,对每个企业建立能源运行模型,实现了利用强大的数据信息生成整个化工板块能源平衡图的功能。通过系统可以全面掌握化工板块的能耗情况,可以分析企业能源消耗结构、能源投入产出平衡,进行同类装置能耗的对比、分析,为

7、化工装置能源消耗的统计分析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途径4、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促进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以云计算、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远程监控与诊断等技术为支撑,拓展产品研发设计、工程总包、大修维修MRO、系统集成、物流、电子商务、租赁等服务,促进企业从产品生产销售向专业服务商、总包商、系统集成服务商、专业化公共服务商转型。途径5、综合集成促进传统企业向数字企业转变应用新一代集成协同技术,实现全业务过程数字化综合集成,拓展和优化企业价值链,形成应对动态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战略选择执行能力和优化配置能力。数字企业集团企业信息化管控面向装备工业等产业振兴规划关注的大型制造集团企业,建立以数据

8、中心为核心的决策支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制造服务等核心业务信息化平台,开展应用示范。、三、对推动两化融合的建议1、进一步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十八大明确指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制造业”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支撑,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十大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2、明确深度融合重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装备类产业,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产品的融合,增强装

9、备产品的性能与功能;构建高端装备产品的研发创新平台,提升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催生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发展模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篇二:两化融合调查报告镇亿元企业“两化融合”调查报告县发改委:根据发改委通知要求,我镇高度重视,迅速落实专人及时深入有关企业对我镇工业“两化融合”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重点了解了6家亿元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生产自动化与管理集成、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生产过程自动安全监控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等方面的情况。现汇报如下:一、调查基本情况(一)企业对“两化融合”重视程度不够。从信息化建设情况看,调查的6家企业中,有5家没有成文的信息化规划和预算,只是在行政管理部门

10、、财务部门配备了计算机操作人员。在信息化经费投入方面,有2家企业一定的信息技术研发投入经费。少数企业对信息化概念不是很明确,认为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电脑,实现电脑上,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财务管理就是信息化。有2家企业有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规划。所有企业均未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二)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被调查的企业计算机普及率都比较高,但企业信息化管理研发人员匮乏,仅有50%的企业配备了信息技术研发人员,但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研发人员均为专业或专职的研发人员,其中部分仅是兼职研发人员或从事与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人员。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占比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计算机专业人才,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严

11、重不足。(三)络运用率不高。从本调查的30余户企业看,计算机均有较高的上率,有3家企业已建立内部,其余企业均未列入计划,只是接入宽带上。有5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站,主要用于企业营销服务系统和企业邮件服务系统。多数企业建有自己的商务营销系统或站,上贸易额占比较小,仍有待提高。(四)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在调研的企业中,大部分的企业关注的信息化建设领域是市场与营销等零星业务,只有少数的企业关注生产与研发。使用最多的领域是财务管理,说明经过多年的财务软件推广,财务软件的使用已经深入到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此外,办公软件和进销存软件的使用比例也较高。但遗憾的是,企业使用生产制造软件的比例比较少,

12、使用研发工艺系统也较少,仅有少数机械企业使用设计软件进行产品设计。二、存在问题一是我镇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基础薄弱。由于我镇工业企业多为传统行业,且大部分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资金紧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资金投入少。二是促进“两化”融合的政策环境还不完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地方机构改革推进缓慢,不同部门之间缺少信息化共享,尤其是工业经济主管部门与信息产业化主管部门缺少协调发展,地方政府缺乏促进“两化”融合的系统政策。三是适应“两化”融合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从本次调查的企业看,只有极少高中级职称以上的从业人员。随着旬阳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新型企业的不断入驻,更需要跨领域、跨学科、既懂技术又懂管

13、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通力合作,以实现片区工业“两化”融合。三、对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建设的几点建议(一)努力提高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意识。通过络、电视、报纸等途径宣传信息化重要性,组织企业走出去参观学习“两化融合”先进企业的经验;建立“两化融合”培训机制,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每年举办12期“两化融合”专题培训,对企业的负责人、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对“两化融合”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企业进行“两化融合”建设的积极性。(二)全面建立健全信息化协调促进机制。切实加强领导,把信息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工作班子,落实目标责任。与移动、电信部门加强联络、协调,进一步整合,搭建信息化应用平台和

14、服务平台,共同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建设步伐。(三)不断加大企业“两化融合”资金投入。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开拓“两化融合”建设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一是落实好上级部门信息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利用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引导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增加信息化投入,对信息化投入给与奖励和税收优惠。二是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建设、软硬件开发、信息化服务的融资支持,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建设项目提供贷款担保等服务。(四)强化培训为“两化融合”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信息化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作支撑,目前信息化方面人才严重缺乏,要加快培养“两化”融合急需的创新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15、着力培育一批、引进一批、储备一批。在全镇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由于我镇企业大部分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规模小,管理相对落后,资金贫乏,“两化建设”基础薄弱。请求县领导在今后的“两化融合”建设中,进一步加大对我镇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镇人民政府二O年四月十六日篇三:两化融合发展实地调研报告关于“两化融合”助推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为助推我市企业两化融合发展进程,充分了解我市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管理科组织了本次调研活动,在调研中,我们邀请了专家,并选取了20XX年的两化融合省市示范企业和储备项目企业共计33家,在领导的支持中,在县区经信部门的全力协助下,深入企业厂房,听取企业汇报,耳听加眼见,另外还有专家给予的专业指导,让我对企业加深了解,并对调研情况形成了总结报告。一、我市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本次调研的33家企业中,民营企业、私企占比较高,约为70%;其中,制造类企业为31%左右;企业经济规模主要集中在亿10亿;中型企业占比较高,企业人数集中在1001000左右。企业基本情况调研列表(单位: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