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学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04597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质量 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教师出示铁钉)铁钉是由 组成的,(教师再出示铁锁)铁锁也是由 组成的,那么铁钉和铁锁所含有的铁的多少一样吗?再如课桌和凳子都是由木头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木头的多少一样吗?又如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一样吗?可见,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也有少,在物理学上,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今天我们就学习质量,过程设计:一、 导学质量部分: 1、看课本,完成下面的问题: (1)质量用字母 表示。 (2)质量的国际单位: ,符号: ,常用单位还有 、 和 。 (3)105 mg= g= kg =

2、 t 2、看课本小资料2,一些物体的质量,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1)一只鸡的质量约是2019 ;(2)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是60 二、 导学质量的测量:1、 小组讨论,生活中所知道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哪些?(讨论完之后进行展示)2、 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原理:机械部分学习托盘天平的结构:观察天平的构造,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并填写在下图相应的方框中。重点动手研究:1. 怎样调节天平横梁平衡?2. 标尺上游码的作用是什么?3. 怎么对游码进行读数?三、 托盘天平的使用:1、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重点说明:(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

3、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如果不按照这几点做,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讨论,进行班内交流。2、 使用方法:(1)放:把天平放在 上;(2)拨:把游码拨到 处;(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 螺母,使指针指在 处;(4)测:把被测物体放在 ,按 的顺序依次向 试加砝码,若天平仍不平衡,再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平衡;(5)读:右盘里 加上游码在 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左盘里物体的质量;(6)收:测量完毕,把物体取下,用 把砝码放回盒内。3、以测橡皮的质量为例,进行实验,测固体物质的质量。小组之内做好监督,按照使用方法,做好记录和检查)拓展:粉末状固体应该

4、怎么测?“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

5、,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课堂训练】1、试判断3107mg所表示的质量可能是( )A、 一朵玫瑰花 B、 一只羊 C 、一头大象 D 、一杯水2、1kg铁的质量比1kg棉花的质量( ) A 、小 B、 大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3、一根铜棒,在下列情况下,其质量会变化的是( ) A、把铜棒扎成一薄铜片B、把铜棒加热到300 C、宇航员将铜棒带到月球上D、钳工用锉刀对它进行加工4、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放砝码的顺序应( )A、从小到大 B、从大到小 C、同时 D、没有顺序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

6、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

7、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5、小明同学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1所示,它的错误有:(1) ;(2)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

8、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

9、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图一)6、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横梁平衡,这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横梁平衡时天平右盘所放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 甲 (图二) 乙 小结:小组内交流你的收获,提出你的疑惑。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