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各项工作制度1精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46422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各项工作制度1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心各项工作制度1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心各项工作制度1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心各项工作制度1精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心各项工作制度1精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心各项工作制度1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各项工作制度1精(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心各项工作制度(一)医疗制度xx市社区(农村)首诊制社区首诊制实质上是分级医疗制。即根据卫生机构的规模、水平确定不同的医疗服务任务。遵循“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原则,社区卫生机构负责诊治辖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时监控居民的大病征兆,让居民在大病初期能得到尽早治疗。如果病情较重,再由社区医生负责向上一级医院转诊,康复期也可以重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的目的是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并最终实现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并最终实现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为了规范社区首诊制程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双向转诊的标

2、准 (一)上转指征:1、诊断不明的躯体疾病和心理问题。2、诊断明确但医治和干预条件有限的疾病和问题。3、涉及重要解剖部位的清创缝合。4、甲类传染病或疑似病人立即就地隔离,迅速报告有关单位,等待诊断和处理。 (二)下转指征:1、经上述各类医院门诊诊治后的病人、出院病人需要进行跟踪、随访、康复、卫生宣教和建立家庭病床的,而且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又有能力进行的。2、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经诊治后适宜社区管理的病人。二、双向转诊的原则 (一)双向转诊的基本原则1、患者自愿的原则;2、分级管理原则;3、患者病情与医院专科特色相结合的原则;4、设备通用、技术共享的原则;5、无缝式连续治疗管理的原则;6、规避

3、医疗服务市场垄断的原则。 (二)双向转诊的基本要求1、上转时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患者文化、经济、习惯等因素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转向何处应遵循社区医师指引与患者自愿的原则。患者或其家属同意或不同意转诊均需在病历上签名。2、转回和下转时医院各临床科室要做到主动联系和技术指导。对于后续治疗和康复方案不明确的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及时与转出单位联系。三、双向转诊的过程 (一)社区首诊:社区医生除按医院规定书写转诊记录外,对于慢性病病人,需将社区诊治情况、健康档案中有关内容概略介绍。 (二)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在门诊日志与住院小结中告知病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后续治疗和康复,并有比较详细的后续治疗和

4、康复方案。 (三)各医院内部依照自己的工作流程建立起上转病人的快速通道,其原则是手续简便,接诊医师必须是该科的骨干人员。四、做好双向转诊的其他要求1、明确转诊条件转诊条件包括上转条件和下转条件,以规范转诊行为并保护患者利益。2、双向转诊需要政策支持。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之间建立了统一有效的治疗标准:病人可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术前检查,再通过电话预约转至医院救治、做大手术。上转来的患者可在接诊医院享受到免收挂号费、减免住院床位费、物理检查费,优先就诊等便利。同时,规定各接诊医疗机构不得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建立覆盖更多人群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并拉开各级医疗机构报销的比例,对应转而不转的

5、社区卫生机构和不按规定转诊的医院进行经济处罚和通报批评。限制大医院“加床”,提高床位周转率、减少病人住院天数,鼓励大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病人。3、各医院要加强院内各科室医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理念的教育。明确做好双向转诊工作是方便群众、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措施之一。增强社区医务人员与各医院相关科室主要医疗骨干的联系与沟通,介绍各医疗骨干人员的技术专长,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向转诊提供条件。4、利用因特网技术支持双向转诊是充分利用社区健康档案、及时获取转诊信息的有效途径。各医院应为双向转诊的接诊科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上网培训方面的支持,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和转诊记录实现互享互

6、通切实做好工作。5、规范运作机制:各医院医务科应会同防保科制定本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的具体实施细则,并严格执行。医院各临床科室不得推诿,必须承担起本部门快速接诊、定向转出的责任。6、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各临床科室之间要建立起多种形式的会诊制度。五、双向转诊的质量评价(一)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之间的循环运作机制是否健全。上转有无建立快速通道。(二)指征是否明确,记录是否规范。(三)双向转诊是否完整。(四)双向转诊满意度调查。其中包括医院各临床科室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以及转诊病人的满意度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巡诊制度一、按群众需求,安排出诊医生,做到随时上

7、门出诊。二、出诊前查阅病人的健康档案,带上必要的药品、器械。三、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及时联系转诊和住院。四、出诊后随时与病人保持联系,了解病情变化,补充病人健康档案。五、出诊所使用的药品应在当日与药房结清,并将收入缴入卫生服务中心财务。 处方制度1、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2、处方必须由医生本人书写,严禁先签好空白处方由他人临时填写药名、数量等。3、处方上应当规范书写,要求字迹清楚、项目书写完整,药名、剂型、剂量、单位、用法书写正确,不得涂改,如有修改时,医生应在处方修改处签名

8、并注明修改日期,年龄项应填写实足年龄。4、药品名称、剂量、单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适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5、药品用法应写明冲服、含化、口服或皮下、肌肉、静脉注射,以及每次剂量和每日用药次数,外用药品应写明用法及用药部位。6、医生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后,方可在本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类药品处方。7、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以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生应注明理由。8、普通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9、。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农村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门诊病历书写制度1、病历书写要简明扼要。医生要在病历上填写病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住所等基本信息,初诊应详细记载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体征、必要的阴性体征、诊断或印象诊断及治疗、处理意见等于病历上。2、间隔时间过久或与前次不同病种的复诊病员,一般都应与初诊病员同样写上检查所见和诊断。3、每次诊治医生均应填写日期并签全名。4、对转诊病员应负责填写转诊病历摘要。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报告制度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应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1、医疗机构名称;2、当事医

10、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和/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4、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5、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6、患方的要求;7、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二)预防保健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二、传染病报告管理实行“两本一卡”制度。接诊医生应填写门诊日志,发现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在传染病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填写好传染病报告卡。三、传染病报告人员负责本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每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签收登记,于当天将卡送达或以电话传真方式报送所在地镇卫生院

11、进行网络直报。四、在发生某种传染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多,或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疾病时,要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所在地疾控中心报告,并做好记录,并协助疾控机构开展疫情调查处理。五、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有关资料妥善保存备查。妇幼保健工作制度1、在卫生院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本辖区的妇幼保健工作。2、按时参加卫生院召开的妇幼工作例会,按时填报妇幼信息工作报表。3、负责本辖区内孕妇的早孕建卡及管理工作,督促本辖区内的孕妇定期到镇卫生院接受产前检查,敦促并护送临产孕妇到卫生院住院分娩。4、要做好产妇及新生儿的产后访视工作,严格按照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做好0-6岁儿童保健管理及基础体检工作。按规范要求督促儿童定

12、期到镇卫生院接受进一步的医学检查。5、要掌握本辖区妇幼人群的基本情况,登记造册:(1)本辖区总人口数、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2)建立本辖区孕产妇花名册,掌握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做好孕产妇接收系统管理服务情况的追踪和登记;(3)建立0-6岁儿童花名册,掌握各年龄段的儿童总人数、活产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数等;(4)掌握65岁以下已婚妇女人数、育龄妇女(15-49岁)人数、已婚育龄妇女人数;6、协助卫生院每年开展一次全村育龄妇女的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7、协助卫生院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及每年一度的妇检、儿检的组织、宣传和发动工作。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有年度计划和

13、总结。二、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内容更新一次,并有影像记录留档。三、每季度开展一期健康教育讲座,讲座内容及活动评价等相关资料留档。四、侯诊区设置健康教育资料架,至少摆放5种以上宣传资料。五、健康教育档案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三)护理制度三查七对制度1、护士工作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观察病情变化和处置后反应。2、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3、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品剂量、配注禁忌。4、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

14、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5、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品或精神药品要经过反复核对,注射给药要检查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每种药时,要注意配伍禁忌。6、发药或注射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查清后再执行。7、用药过程中,病人如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汇报医生。消毒隔离制度1、医护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止交叉感染。2、各种医疗器械、室内桌、椅、操作台,地面和空气等消毒应当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消毒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要求执行。3

15、、发现法定传染病人或可疑病人应立即上报,并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妥善处理。4、传染病人用过的敷料,器械均应按规定处理,排泄物、呕吐物必须经过净化消毒。5、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必须按照要求洗手或进行手的消毒,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用后必须及时回收,集中销毁。6、污物,废物要用容器袋装好,分类进行统一处理,不准乱堆乱放。7、医务人员上班时应必须穿戴工作衣、帽,着装整洁,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四)医务人员职责医生职责1、坚守工作岗位,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2、对病人进行认真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3、遇重、疑难患者应及时转诊;发现传染病人,应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4、认真学习,刻苦专研业务技术,定期参加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5、负责门诊病历书写,要求内用真实,准确、项目完全。所有治疗处理全部记录。护士职责1、负责消毒和开诊前的准备工作。2、协助医生进行检诊,按医嘱给病人进行处理。3、负责注射室的整洁,维持就诊秩序,做好计划生育、预防保健的卫生宣传工作。4、做好隔离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