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与高层如何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9795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层与高层如何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多层与高层如何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多层与高层如何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多层与高层如何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多层与高层如何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层与高层如何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层与高层如何设计规范.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层与高层如何设计规范篇一:6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设计规范6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一般规定 本章适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类型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的要求。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于类场地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注:本章的“抗震墙”即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剪力墙。注: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2 框架-核心筒结构指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3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框支抗震墙结构;4 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适用的最大高度;5 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钢筋混

2、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确定。注:1建筑场地为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3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允许按抗震墙结构确定其抗震等级。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

3、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2 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层及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3 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4 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丁类的建筑,应按本规范第条规定和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中,8度乙类建筑高度超过表规定的范围时,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注:本章“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一、二、三、四级

4、”的简称。 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避免采用本规范第节规定的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 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70mm。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2 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

5、较大时,可在缝两侧房屋的尽端沿全高设置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每一侧抗撞墙的数量不应少于两道,宜分别对称布置,墙肢长度可不大于一个柱距,框架和抗撞墙的内力应按设置和不设置抗撞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并按不利情况取值。防震缝两侧抗撞墙的端柱和框架的边柱,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 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和抗震墙均应双向设置,柱中线与抗震墙中线、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框架-抗震墙和板柱-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不宜超过表的规定;超过时,应计入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采用装配式楼、屋盖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

6、。采用配筋现浇面层加强时,厚度不宜小于50mm。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宜符合下列要求:1 抗震墙宜贯通房屋全高,且横向与纵向的抗震墙宜相连。2 抗震墙宜设置在墙面不需要开大洞口的位置。3 房屋较长时,刚度较大的纵向抗震墙不宜设置在房屋的端开间。4 抗震墙洞口宜上下对齐;洞边距端柱不宜小于300mm。5 一、二级抗震墙的洞口连梁,跨高比不宜大于5,且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 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较长的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将一道抗震墙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洞口连梁的跨高比宜大于6,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应小于2。2 墙肢的长度沿结构全高不

7、宜有突变;抗震墙有较大洞口时,以及一、二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洞口宜上下对齐。3 矩形平面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其框支层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非框支层楼层侧向刚度的50%;框支层落地抗震墙间距不宜大于24m,框支层的平面布置尚宜对称,且宜设抗震筒体。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其他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 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1 一级框架和IV类场地的二级框架;2 各

8、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较大;3 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4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5 桩基承台之间。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基础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基础,应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的能力。 主楼与裙房相连且采用天然地基,除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规定外,在地震作用下主楼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设大洞口,并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

9、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倍;地上一层的框架结构柱和抗震墙墙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本章第、条的规定,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 框架的填充墙应符合本规范第13章的规定。 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篇二:多层、高层框架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多层、高层框架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一、 板厚(跨度及荷载较大的板尚应满足设计要求)1、 楼面板卧室、厨、卫、阳台 100 开间卧室

10、 110开角窗卧室 1/22板跨且不小于150 客厅(短向板跨)4m单向板(或接近单向板) 120 单向板(或接近单向板) 130 双向板 120 双向板 130电梯机房 1502、 屋面板:110 150120,但跨度较大的板,尚应满足设计要求,坡屋面厚度应加大100。3、 楼电梯间屋面110 4、 电梯间及开较大洞口周边楼板 120(板筋双层双向通长) 5、 楼梯梯板厚度 :一般楼梯厚度取楼梯跨度的1/28,消防楼梯取楼梯跨度的1/26。楼梯梯板厚度表(一) 一般楼梯一般楼梯配筋表 (砼C25、HRB335)消防楼梯二、 计算输入荷载恒载表(仅适用于住宅做一般装修,当装修要求高或需吊顶时要

11、相应加大)卫生间按回填400计算客厅、餐厅、商铺楼面:板厚x26+ 屋面板板厚x26+楼梯需回填的卫生间 回填厚x20+板厚x26+ 1、 活载阳台 连通阳台 上人屋面 不上人屋面 消防疏散楼梯间 带浴缸卫生间 电梯机房办公室、教室、餐厅、医院门诊部的走廊、门庭、楼梯 其余区域 商铺消防通道 16(分项系数,单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或12(双向板楼盖)2、 砌体填充墙线荷载,采用容重不大于7KN/m3的加气混凝土砌块250厚200厚 150厚有凸窗处: 视同实体墙 外墙开大窗处:根据开窗比例按实体墙折减 阳台栏杆三、 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应符合GB50011-20XX表) 四、 结构布置建筑

12、、结构标高在武汉地区相同,其他地区按要求1、墙厚度为200时,普通剪力墙墙长1700,短肢剪力墙墙长一般为1000。较大跨度悬挑梁相连的外墙或分户墙250。2、一般情况下,框架梁宽度均200,框架梁及连梁最小梁高为400。3、2228层 外墙厚250,普通剪力墙墙长2100,尽量不做短肢墙,墙肢较短时考虑做成联肢墙。 4、18层及以上外墙可尽量做到门窗边,以增加抗扭刚度。5、剪力墙边缘构件间净距300时,合并。6、商铺框架柱与主楼剪力墙相连时,无翼墙的剪力墙应设置端柱。7、框架、剪力墙结构构造柱布置原则:小于5m的墙,墙长大于层高的2倍时,宜设构造柱,外墙四角,外墙纵横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边,

13、宜设构造柱。 五、 一些计算参数的确定1. 地面粗糙度C;基本风压;高度超过60m时。(仅用于武汉地区) 2. 地震信息:考虑耦连;场地类别按质报告;考虑偶然偏心;考虑双向地震(不同时考虑);计算振型数多层9,高层一般为15,但对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和高规第十章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中,多塔楼结构的振型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若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小于总质量的90%,需增加振型数;活载折减系数;周期折减系数剪力墙结构取,框架剪力墙取,框架。 3. 调整系数:梁端负弯矩调幅;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若考虑了活荷载的不利组合,弯矩放大系数)。;梁

14、扭矩折减系数;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中梁刚度放大系数2 4. 混凝土容重 26六、 基础部分1、采用各种扩展基础时,最小配筋率应符合下表规定。各种扩展基础按min配筋一览表独立基础放阶后,第一阶宽度不大于500。剪力墙距阶边距不小于50。2、采用墩基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定位尺寸:中心与轴线偏位值为30、40时取50,偏位为30以下时取0。偏位超过50后,按实际值标注,但尾数须为0,并标注在偏位一侧。 2)墩直径最低按800设计,有要求的除外,一墙一墩时,墙肢伸出墩身范围之外不宜大于200mm应避免翼墙墙肢完全置于墩身范围之外;短肢墙按实际情况选用墩径,一般不大于1200扩头直径/墩身直径,扩头

15、斜率 一般为1:2,墩扩头大于时应适当调整墩身直径以保证扩头高度不大于。3) 墩砼等级不小于C20。配筋长度为墩长的1/2,并须穿越淤泥层下1m。4)施工图说明中应注明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300;相邻墩底高差不应大于扩头净距的1/2倍, 当墩扩底间距小于500,相邻墩底标高应一致;扩头净距小于等于1000m时,施工时应采用跳挖。 承台、墩帽:一墙一墩时厚度不小于800,配筋采用12150的封闭焊接钢筋笼。墩帽边缘在无剪力墙限制时伸出墩边200,有剪力墙限制时须伸出墙边100。墩帽的尺寸一般在两个方向各自对称。承台最小厚度800,并按计算需要确定厚度及配筋。一般应验算控制截面的抗剪和抗弯。典型承台应有计算书。墩帽及承台的砼等级一般均为C25,但高层柱下应满足局压。承台最小配筋率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