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92429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放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放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放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放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篇一: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一、加强放射防护安全管理,成立放射防护领导小组或配备专(兼)职放射防护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制定放射事件应急处理措施。二、从事放射诊断工作,必须向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许可,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方可开展相关诊断工作,并按规定时限申请校验。三、每年对放射诊断工作场所、设备性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及状态检测,保证放射诊疗设备和放射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四、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对临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尽量以胸部X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2、五、放射诊疗机房入口处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进行射线检查必须关好防护门、窗,并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如确需陪护,必须向陪护人员提供防护用品。六、放射工作人员应当按规定接受职业健康检查,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定期进行防护知识培训,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后方可上岗。七、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使受检者转诊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放射科放射诊断质量保证制度一、落实责任制,由放射科负责人负责放射诊断质量控制工作。二、放射科医、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三、放射诊断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不购置、接受、使用、转让和出租不合格或

3、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断设备。四、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每年对放射设备进行状态检测,定期进行设备校正、维护保养,并进行记录。五、建立完整详细的质量控制记录。记录包括放射诊断设备校正、维护保养,电源电压的稳定性,洗片机专用水槽的质量等。六、熟悉X射线诊断设备和X胶片的性能特点,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X胶片。根据体厚选择适宜的投照条件。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认真钻研业务,及时分析解决问题,积累工作经验,确保影像质量。力求做到图像清晰,层次丰富,无遗漏,无人为伪影。八、注意控制投照剂量,在确保得到稳定的高质量影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X射线的投照量。放射医、技师岗位职责一、放射医、技师应熟悉并遵守国

4、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自身及有关人群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二、爱护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湿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必须归还原位。三、放射医、技师应熟悉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及各部件的使用方法,业务技能熟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擅自更改设备的性能参数,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四、进行放射诊疗操作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其健康的影响。扫描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情及检查要求,合理选择胶片大小及投照条件,查对号码姓名,检查完后详细填写各有关项目,特检需记载造影剂名称、用量、反应及处理过程。五、增强防护意识,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时,尽量使用小

5、照射野,对患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护。六、对病人热情耐心,检查中随时注意病人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检查并及时处理;对陪护人员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和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七、爱护设备及室内设施,及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保持室内整洁,下班前切断电源,关好门窗。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开机前巡查机房、控制室、电源很有等,做好准备工作;开启通风设备,保持机房内良好的通风。二、正确佩带个人剂量计。三、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做好登记。四、选择适宜工作条件实话投照。透视时,必须作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间歇式曝光”进行操作;在摄影时

6、,根据不同的管电压更换附加铝过滤板,将照射野限制在实际需要的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内进行曝光。五、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如确需陪伴,均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六、根据放射影像专业知识及有关标准,做出临床诊断,出具诊断结果报告单。七、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放射诊断设备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在查明原因,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工作,并将故障和维修情况登记备查。篇二:放射科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放射科安全管理制度1、 放射科 X 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指定兼职人员协助 科主任做好X 线辐射防护工作。2. 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

7、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 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 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3. 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必 须接受培训,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 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 备操作规程,非机器操作员,严禁上机操作。4. 放射科各 X 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 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在放射 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 线检查 室设置告示牌。5. 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

8、用品,如铅衣、 铅手套、铅帽、铅眼镜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工作人员工作 时必须穿戴,不用时妥善保管;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带个人计 量仪。6. 放射科候诊处应达到防护要求,患者不得在机房内候诊;操作人 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 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7. 摄片前,必须根据不同管电压,更换合适的附加滤过片;开机后 应观察机器是否工作正常,若有疑点必须及时排除,使用中遇到 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维修。8. 应尽量减少受检者的X 线照射,尽量缩小照射野,缩短透视时间, 避免重复检查,对非受检部位应加强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

9、 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 圈。9. 对育龄妇女的腹部及婴幼儿的 X 线检查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对 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 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对孕妇, 特别是受孕后8 周至15 周的,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下腹部X 线检 查。10. 使用携便式、移动式X 线机摄片时,工作人员必须离开X 线机 球管2 米 1以外,并注意周围人员的防护安全。11. 每三个月对安全装置、各种运动转性、操作完整性和各种应急 开关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夜间值班人员,负责机器 设备安全。12. 每次检修,在更换与防护有关的零件后,应请有关防护监测机 构再次进行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13. 工作人员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计量、职业健康管 理和教育培训档案。2 诸暨艾玛妇产医院篇三:放射诊疗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