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的优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14504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制度的优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制度的优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制度的优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制度的优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制度的优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制度的优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制度的优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制度的优点篇一:高考制度的弊端及建议高考制度的弊端及改革建议高考,永远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话题。一方面,人们对高考趋之若鹜,但另一方面,人们对高考制度的质疑和批判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痛陈高考制度弊端、呼喊高考改革、甚至要求取消高考制度的声音此起彼伏:指责高考制度成为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影响了整个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评价方式,致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围着高考转,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一考定终生,负担和压力日益加重,高分低能现象层出不穷等等。诚然,高考在考试内容与形式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我国的高考制度在选拔人才方面的积极因素不可低估,但其弊端日益凸显。一、考试形式

2、单一,“一卷测全体、一考定终身”,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目前,我国的统一高考实行的是:一个省市或几个省市共用一套试卷,大多数省市一年举行一次考试,即全国统考;少数几个省市举行两次考试,即加了一次春季高考。录取分数线也是各省统一,高校招生时,根据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许多单科成绩非常突出的考生因为总分不达线而与大学无缘。由于第二志愿的录取可能性很小,致使不少高分考生不能被录取,许多学有专长的学生不能进入大学深造。为了孩子能进入大学,不少家长想方设法“走后门”,招生骗子也乘机大发横财。二、考试科目多,师生苦不堪言,“应试教育”变本加厉,摧残人生。现行的3+文综(理综)的模式,考试科目实际高达

3、6门。而且文综(理综)名为综合考试,其实基本仍为分科考试。以山西文综试卷为例,总分300分中只有最后几道大题才是真正综合的。全国统一高考使“应试教育”更加变本加厉,素质教育有名无实。教育部门每年都要给所属高中下达高考指标,如本科应完成多少、一本要完成多少、名校要完成多少等。有的市县每年还要召开高考总结表彰大会,表彰高考先进集体和个人。许多地方比高考状元,比升学率,学校的升级和教师的待遇都与此紧密挂钩。孩子们从背上书包走进课堂那天起,就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下,执拗地学、背、记、做,一刻不停,忍得寒窗之苦,全奔着高考后的金榜题名。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日接送,陪做作业,寻请家教,不惜高价择校,

4、牺牲节假日将孩子送进补习班,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进入“特长班”。只要分数高,其它一概不管。有的家长强迫孩子学习,不让其发展特长。有的考生为了分数,生理、心理失衡,未进考场就先垮下了。“应试教育”愈演愈烈,青少年的整体生存状态进一步恶化,他们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失去了少年自主精神,青年时代的创造性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三、现行高考使中国教育被功利所包围,为升学所左右,“生命教育”、“素质教育”、“劳动教育”成为教育盲点。高考升学率仍是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甚至唯一指标,公立普高需要凭升学率参加评估,私立普高需要凭升学率获得社会认可。高考指挥棒给学校带来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高考使每年的招生大战异

5、常火暴。为了招到优质生源,高中学校不择手段进行招生宣传,大力宣传本校的战绩,有的是本科上线人数第一;有的是达重点大学人数第一;有的是升学比率第一,反正没有第二。有的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用所谓的高额奖学金吸引优秀初中毕业生就读。有的重点高中每年都用高价收买周边各县市的初中毕业班教师,让他们提供优秀学生信息,然后到学生家中给学生和家长各种许诺,最后将学生“买入”学校。有的学校还对其他学校进行不同程度的诋毁。为了高考出成绩,学生一入学,就组建各种特殊班级,如奥赛班、实验班和培优班,高一不到一个学期就进行文理分科。某市有一所省级示范高中,甚至从入学之日起就进行文理分科教学。在许多学校,非高考科目的课时不

6、能按规定开足,甚至有的必修课也没有开全,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根本不能完成,教育部的课程标准成了“费纸一张”。由于高考中各科的总分不同,不同科目的教师的待遇也不同,教高考综合科目的教师则怨声载道,教非高考科目的教师更是没有工作兴趣。各个学校都要组织学生节假日统一补课。到了高三,师生的负担则会更重。“复习资料满天飞”,学生在题海里苦难挣扎。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经常抢占其它非高考科目的上课时间和学生的自习时间上课,学生成了学习机器,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教育部门的“禁补令”形同虚设,所有的减负规定都只是一厢情愿的空话。基础教育被功利所包围,为升学所左右,“生命教育”、“素质教育”、“劳

7、动教育”成为教育盲点。建议如下:1、减少高考科目。高中毕业会考具有防止偏科的功效,将通过高中会考作为参加高考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如取消文综、理综,采取3+1或3+2模式,可以少考1门或2门。具体就是在语、数、外3门主科之外,按报考的学科专业加试不同科目。例如医学类加试生物,工程类加试物理,化工类加试化学,政史类加试历史等。同时,所有科目分为不同的难度等级,不同类型的高校(研究型、教学型、职业类等)和不同学科专业可选择不同难度的试卷。考生可以根据报考学校和报考志愿用不同的试卷考试。艺术院校的统考,可以考虑免试数学、外语等。2、高考的部分考试成绩三年内有效。未达到录取线的考生,可以保留

8、某科较好的成绩,下年度再考时可以免考,该科成绩可连续保留三年;对部分考试科目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3、建立考生与学校双向选择机制。一是取消第二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在他所具备的高校录取资格范围内,同一批次的学校,考生报考学校数不受限制。且所有志愿都是第一志愿,省级招生部门应同时向所有高校投出电子档案。学生可以被几个大学同时录取,然后进行选择。增加学生和学校选择的自由度和选择的机会。二是建立预录制度。高校根据电子档案,并根据本校招生计划确定预备录取学生名单,发出预录通知书,然后根据报到情况(预报到采取考生通过银行或邮政汇款的方式,以减轻经济负担。)确定录取名单,并发出正式录取通知书。

9、三是建立注册入学机制。由于没有第二志愿,同一等级的学校可能有多所学校向同一考生发出录取通知书,且所有录取通知书都是有效的。这样就能给考生自主选择高校的权利。高校要以考生最后实际报到注册为准。4、大学录取制度应由单一的分数制改为多元的申请制。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几所自己喜欢的学校,学校也可以专门挑选适合自己的学生,从而真正实现双向选择。全国统一高考的分数,只作为大学录取的基础标准,不是唯一的,取而代之的是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察,做到不拘一格取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破解应试教育的痼疾。篇二:浅论中国高考制度的发展及其利弊浅论中国高考制度的发展及其利弊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转批了教育部关于1977

10、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xx,符合条件的均可报考。这个重要信息立即记起来石破天惊一般的反应,使得那些被“积压”了十几年的几千万学生得到了一个机会,恢复了被“四人帮”剥夺的广大青年报考大学的权利,为选择优秀人才提供了广泛的基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打着批判“智育第一”、“分数挂帅”的幌子,蓄意篡改毛泽东制定的教育方针,叫嚷实行文化考试就是复辟。他们发对考试,发对择优录取,其结果为某些人利用职权大搞“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开了方便之门。采用推荐的选拔方法,就会给那些有权有势的官员提供便利,大力发展裙带关系,致使官权家族化。曾有人指出

11、推荐上大学有四个严重的弊端,“第一,埋没了人才,大批热爱科学、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而某些不想读书。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却占据了招生名额。第二,从阶级路线上看,现行招生制度卡了工农子弟上大学。群众里流传着:十七年上大学靠分,现在靠权。第三,坏了社会风气,而且愈演愈烈。在招生开始之前就有大量的人在请客、送礼。走后门了。第四,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和教师们的教与学的积极性,甚至是小学生都知道,今后上大学不需要学文化,只要有个好爸爸。”所以在文革期间所推崇的推荐上大学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拔方法。若是纵观历史,就会发现科举制比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更加的合理,更加的符合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发展

12、到科举制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若是又从科举制发展到类似于察举制等类似的推荐上大学的选拔方法就是不符合历史的潮流。所以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是百废待兴,而国家发展最大的源泉是来自于人才。德国在二战之后能够迅速崛起就是德意志人民的积极向上。那么中国要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发展起来是少不了人才的。如何选拔人才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高考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采用考试的办法选取人才具有一定的公正性,公开性,合理性。对于1977年的高考,他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而且是维持教育秩序保证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在那个时代来说,恢复高考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体现在那些知识分子身上,而且从历史思想的角度来讲

13、,同样是具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首先,恢复高考制度打破了“两个凡是”思想教条束缚。再次,恢复高考制度彻底破除了“两个估计”的桎梏。最后恢复高考制度的决策时解放思想,全面进行拨乱反正的破冰之举。所以从那个时代背景来考了吧,恢复高考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量有些人才。从1977年恢复高考的举措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全社会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并且重建平等、公正的价值观念,为建立社会公信力打下了基础,同时实事求是、顺应民意,使党的优良传统得以恢复和发展。在恢复高考制度之后,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出现。至此以后中国在高考

14、制度上不断地进行改革,使之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从1977年到20XX年间,不断有新的政策产生,实施与“文革”中截然不同的保送生制度、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实行“3+X”高考模式、高校扩招、网上录取、自主命题、春季高考、取消年龄婚姻限制、提前高考、高校自主招生、诚信承诺书。一系列政策的提出,使得高考制度更加完善。通过高考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表现出下面几点,“1、高考制度改革曾经中断2、多元化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3、公平是高考制度改革的目标与追求4、人本化与人性化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取向”。高考制度的改革不仅仅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还是因为高考制度本身存在

15、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首先,高校招生首先考虑考生的高考成绩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高校录取线,考生要进入大学必须要先过高考这一关。如果高考成绩没达到大学录取线,则进不了大学。这种只凭一次考试就决定是否上大学的办法是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其次,高考制度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不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最后,高考制度花费了国家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浪费了有限的教育经费。即便如此,国家也只是尽可能的改革高考制度和高校招生制度,再没有出现更加合理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废除高考制度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从哲学的观点来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所以说,高考制度只是相对于其他选拔方式更加合

16、理,但不是绝对的合理,他自身也存在着问题。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是个竞争的社会,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更加的物质化。并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一定的反作用,所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一些自私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狂热地追求物质享受等腐朽的思想影响着客观的世界中的人事物,而这些客观地社会存在又反过来决定着社会意识。这么一个循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些意识会对人的思想、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高考制度中某些弊端出现的因素是人自身某些劣根性的影响。高考作为中国传统的选拔人才方式,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某一项,他不可能绝对完美。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清楚认识到高考,正确的认识知识的力量,不仅关注课本还要关注社会,不仅学习基础知识,还要在学习中学会一种逻辑的思维方式以适应万变的社会。在我看来,高考考的不仅仅是基础知识,其中还有时间的配置,思维方式以及心态问题,而这些因素都是高考侧面所表现出来的,所以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