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入股分利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61163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入股分利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员工入股分利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员工入股分利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员工入股分利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员工入股分利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员工入股分利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入股分利制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员工入股分利制度篇一:员工内部自愿出资入股协议书员工内部自愿出资入股协议书甲方: 有限公司乙方: 员工此协议本着双方自愿、平等的原则,为建立健全全公司的利益分配体系,更加激励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实现共同发展,特此以下协议:一、入股的条件及对象:1. 对公司有突出贡献者,个人自愿申请,上级主管审批同意,经董事长认可方可入股;2. 以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基层员工为辅为入股对象的指导思想。二、员工内部持股股份的性质1. 该股份享受企业该年度纯利润的受益权,可以参与分红。2. 该股份享受企业经营状况的知情权。3. 该股份不享受企业的管理权,管理权

2、由公司董事会按职务分配。三、入股政策1. 所入股的结算单位名称2. 所入股结算单位的每股金额3. 所入股的股份上限4. 本次入股的股份金额 占 %5.入股资金一次性支付方式,入股资金作为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四、分红政策1. 年度纯利润的计算办法:结算单位该财政年度的总收入该财政年度的总成本=该财政年度纯利润。成本包括:工资、佣金、房租、税收、经营费用和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低价股票、实行股票期权、进行企业与员工利润分享等方式,也属于福利型的员工持股。-风险型的员工持股。其直接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效率,特别是提高企业的资本效率。它与福利型员工持股的区别在于,企业实施风险型员工持股时,只有企业效率增长

3、,员工才能得到收益。-集资型的员工持股。目的在于使企业能集中得到生产经营、技术开发、项目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它要求企业员工一次性出资数额较大,员工和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也较大。比较各种类型的员工持股,各有特点和利弊,主要体现在:-福利型、风险型和集资型的员工持股比较。三者都有激励员工的作用,不同之处在于:福利型的员工持股,侧重于把员工持股同养老和社会保险结合起来,为员工增加收益,从而解除员工退休后的后顾之忧,起到激励员工长期为企业尽心尽力工作的作用。不足之处是易使员工产生福利收益固定化的思想,不利于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风险型的员工持股,主要通过员工出资购买或以降薪换取企业股份,并规定较长期限内

4、不能转让兑现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但风险过大,时间过长,可能使员工对预期的收益目标失去信心。集资型的员工持股,初衷是企业通过员工出资来缓解资金不足的矛盾,实现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的结合。它在那些经营缺乏资金,一时又难以通过贷款解决的中小企业采用较多,实施前要充分考虑风险性和员工的承受力。-几种福利型的员工持股比较。具体方式较多,也有提高效率的结果,但目的指向性有所不同。员工持股计划与员工退休计划结合,员工持有的股票由企业以半价的优惠提供,根据个人对企业的贡献和公司经济效益的增长而逐年递增。与其他福利计划不同的是,它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兑现,也不保证向员工提供某种固定的收益或福利计划,而是将

5、员工的收益同其对公司的股票投资、与企业的发展相联系。因而有利于促使员工长期勤奋工作,但员工所能获得福利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其他的福利型持股,如把员工持股与社会养老计划结合起来,目的是让员工能在退休后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颐养天年,从而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它只有依靠大家长期努力工作来促进企业发展,才能将来真正获得实惠。又如实行利润分享,将公司的部分净利润分配给持股的员工,有利于促进员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为公司和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至于企业对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实行期权期股,被雇员称为“金手铐”,有利于公司留住人才,促使雇员长期为公司服务。但它有碍于人才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员工持股计划的管

6、理体制:1、由独立于企业外的托管机构进行管理如建立员工股份所有权托管机构,专门负责持有和管理企业员工的股份。该机构是一个独立于公司外的法人实体。在通常情况下,托管机构为每个员工建立帐户,并将从公司取得的股份记人员工的帐户上。当员工离开公司时,由托管机构负责把股票兑换成现金。因持股托管机构是个独立经营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企业,由它管理员工持有的股票,与向员工发行股票的公司没有利益关系,管理和运作比较规范。2、由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当员工以个人形式认购时,可由公司在3年内从他每月工资中逐步扣除,作为分期交付的股票认购金额。当员工以集体形式认购时,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员工所持有的企业股票帐户和股票

7、进行统一管理。员工每人设有一个账户。篇三:浅谈员工分红入股理论与实践浅谈员工分红入股理论与实践浅谈员工分红入股理论与实践分红入股的源起与发展1.分红入股的源起18 世纪70 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于英国发生,当时各种手工业改为机器生产,工厂纷纷设立,旧式手工业者沦为工厂的劳工,此一革命持续至19世纪30 年代,长达70 年之久,最初以英国为中心,后来逐渐蔓延至欧美各国。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思潮澎胀,藉自由放任古典经济理论的运作,极力免除政府在经济行为上的干涉,使近代西方各国在经济制度上走向资本主义的路线,再配合着达尔文“生存竞争,优胜劣汰”意识的冲击,遂使大多数拥有资本机器坐收利润

8、的雇主,极尽剥削的能事。诚如一书中所指出:“长工时、低工资、苛刻的工作条件”,在当时是雇主的铁律,因此当时的一般劳工生活十分困苦,尤其是工厂中的重工,在安全卫生十分恶劣的环境下,每日工作1214 小时,工资待遇菲薄,更无劳工福利措施。但在此时英国纺织厂的老板罗伯欧文(17711858),他为工人造住宅,减工时,加工资,组织合作社,办理补习学校;法国巴黎福查奈斯油漆装潢公司的老板艾密罗克莱(18011872),他提倡工人互助合作、医疗卫生、退休、分红制度。1842 年,艾密罗克莱在其约有100 个工人的油漆装潢公司实施分红制度,以技术工人和资深工人为分红对象,计44 人,每人分到279 个法郎,

9、约值美金56 元,甚得工人欢迎。此后,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且该公司未曾发生类似其他工厂所谓的劳资争议案件,该公司百余年来,虽几经沧桑,迄今仍屹立在巴黎街头,业务兴隆,且依旧实施分红制度。由于艾密罗克莱首创此一分红制度,遂被后人尊称为“现代分红制度之父”。至于员工入股亦创立于法国。1916 年4 月间法国立法机关制定法律,创出一个近乎分红制度的员工人股制度,规定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对员工应给予一部分股权,员工并可选出代表出席股东大会,所得利息,由员工自行分配,离开企业者即丧失其股权。2.分红入股的发展分红或入股制度系以法国开其端,然后流传到欧陆的英国、德国,以及亚洲的日本,19 世纪下半叶再传人美国

10、。德国最早的分红制度创始人为孟斯润先生,在他自己创办的一家房地产公司中实施分红制度,把每年公司盈利所得与员工分享。孟氏认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开发时期,员工除应得薪资报酬外,其努力于事业的贡献,亦应分享其利益。该公司的分红方式是按固定比率提拨一部分作为现金分配,其余未分配的部分,则采行递延分配的方式,作为员工将来生活保障之用。英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业推行分红制度,年有增加,至1929年而达尖峰,其时分红制度约有500 余种,参加员工亦达 万余人,惟自1 929 年发生经济恐慌后,工业利润普遍减低,员工失业增加,分红方案有渐形衰退趋势,直至1945 年以后,又重新流行。1955 年,全国共有31

11、6个分红计划,参加员工增至35 万人。英国所实施的分红方案,大都属于现金分配制。例如著名的Renaute 汽车公司即规定每年现金分配一次,偶而亦采用股票代替现金分配的方式。1963 年日本各公司实施分红制度者,仅占全国工商业机构的百分之一。日本最初所采用的分红制,绝大多数都是现金分红制。近来日本各企业盛行员工购股节储计划,该计划对于购买股票的员工,雇主又可付给员工高于市场的利息,相对之下,显然较分红制为优。因此,企业界颇多采行。美国早期的分红制度,推行得非常缓慢,成败不一,后人将美国推行分红制度,区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886 年至1900 年,认为只是空有理想;第二阶段自1929 年起,

12、认为只可解决劳工问题;第三阶段自1939 年以后认为是实际可行的。分红或入股制度在工业先进国家的概况已如前述,而在若干开发中国家,亦正急起直追,以国家立法或减免所付红利的税捐等方法,诱导企业主实施分红制度。例如:墨西哥在1964 年颁布“利润分配法”,在墨西哥的公司,必须将其可分配的净利,提出2O,配与受雇的员工。又如伊朗,亦于1963 年制订“工业利润分配法”。规定各公私营企业每年所获的盈利,应以2O,分配给受雇员工。由此可见,分红或入股制度在各国实施的概况。至于分红制度在中国起源甚早,农业社会即已开始采行分红方法。地主对于佃户收成谷物的分配,便是最初之例。不过佃户除分享收成物外,并无其他报

13、酬,与工商业的分红制,员工除享受一部分的利润外,平时尚有工资收入者有别。中国旧日的工业也多有采行分红制度,旧的小规模工商业大都薪水微薄,而从每年所得的盈余,提出相当重要部分分配于职员工,一以补薪水的不足,再则以增进情感,激励工作。但中国新工商业最早施行普遍分红制度的机构,首推上海商务印书馆。1903 年,该馆即订有“同仁奖励金分配章程”,实施分红制。至于中国的员工入股制度,则始于大同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自1946年,即首创实施“工者有其股”制度,鼓励员工认购公司股份,并以赠股或无息贷款方式,使员工成为股东,亦即由“家族公司”迈入“同仁公司”。台湾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台湾是员工人股制度

14、实行得比较完善、比较成功的地区。分红入股是企业将应发给员工的红利改发为本企业股票(权证),从而使员工不但分享企业盈余的红利,而且获得企业的股权。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分红入股的意义分红入股使本企业员工更关心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而从内在动力上增强本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增加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此外,员工作为股东代表,迫使本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所以,员工个人入股的设置,在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共兴衰、共存亡的利益关系,强化了员工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分红入股的含义分红入股应可分为“分红”、“入股”、“分红入股”三个层次,兹分别说明如下:1. 分红:a 分红的概念分红,亦称利润分享,即分

15、配红利的简称。1899 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分红会议”中指出:“分红是指企业单位提拨一定比例的盈利,分配给该企业单位一般被雇员工的报酬,此种报酬按自由协约的计划,事先订定提拨的比率;比例一经决定,即不得由雇主变更”。美国芝加哥大学罗勃桑纳德教授对分红定义为:“所谓分红,简言之,是指受雇员工在其正常薪资之外,分配一部分雇主所得的利润而言”。“辞海”对分红的解释为:“企业团体于每届决算时,由盈余中提出一部分分配于使用人或劳动者,谓之分红,亦称花红,含有奖励劳动补助工资之意”。陆光先生亦有类似的定义:“雇主为通过人性合作,提高生产,降低成本,因而根据一项自由的合约,将事业单位获得的利润,依照事先订定的比率,与被雇人共享”。此外李善励先生所作的定义为:“一个经营业务的公司,于经济繁荣的年度中,获得盈利,在净得中提出一部分分配给员工,谓之分红”。又杜功壁先生亦曾指出:“公司每营业年度终了,经过决算,如有盈余,通例先缴纳营利事业所得税,提存法定盈余公积,提列定率股息后,余数即为股息及红利,是股东出资的报酬,若让出若干嘉惠员工,即系分红。”在台湾公司法规定,公司无盈余时,不得分派股息及红利。但法定盈余公积己超过资本总额50时,或于有盈余的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