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49777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论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论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论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论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篇一:土地利用规划论文浅谈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作为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革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措施加以探讨,旨在从当前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性建议。【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承包责任制、社会保障、土地管理20XX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并决定于20XX年3月1日起施行。正如该法第一条所指出的其主要目的是:“为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

2、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部法律把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中比较成熟的做法固定下来,为以后农户能够以法律维护自身的土地权益提供了武器,将对促进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温铁军指出,法律是稳定的制度形态,政策是不断调整的过程,关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的几个方面内容都写进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权成为目前为止农民享有的最广泛的权益。这标志着中国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这部法律强化了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严肃性,但对现存的一

3、些棘手的问题并没有提出新的解决办法。下面笔者将结合该法,着重谈一谈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相关措施。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模糊了土地的产权定位。我国农村的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在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农业法等重要法律中都有明确规定。但对“集体”应如何理解和界定,法律规定较为含糊不清。在宪法中,只是笼统规定为土地归集体所有。在民法通则中,界定为乡(镇)、村两级所有。在(农业法)和土地管理法中,则是乡(镇)、村或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可见,集体土地产权的主体有三种形式: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村内农业集体经济

4、组织,可简称为“乡(镇)、村、组”三级。在这里,“集体”的概念比较模糊,哪一级组织是哪些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很不清晰,都使农民权益无法保障。(二)农地承包期的不稳定导致农地利用短期化。一般而言,对土地所有者来说,其希望出租土地的期限越短越好;对土地经营者而言,则希望土地承包的期限越长越有利。自农地实行家庭承包制以来,国家先后规定了15年、30年不变的承包期。农民在承包期内,为了追求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对承包土地进行掠夺性的垦殖,包括化学肥料的滥用,破坏了土壤植被环境,加剧了土地的沙漠化、盐碱化程度,导致农村耕地面积下降;另外表现在随意改变土地的性质和用途。土地产权的模糊和管理上的失控,导致农

5、民对承包土地的随意性开发,突出表现在随意改变耕地用途,将农业用地改为非农业用地。(三)缺乏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在农地转为非农用地方面,土地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未能有效落实,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还不够有效。一些地方违反规划和用地审批程序,擅自下放土地审批权,特别是开发商与乡(镇)、村违法私自签订用地协议,圈占土地搞房地产开发,严重影响和干扰了国家对土地供应总量的控制和耕地保护目标。不同区域之间,为创造政绩吸引投资,竞相压低地价,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土地资产流失。如何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是一个远没有解决的问题。二、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措施:(一)健全

6、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一定要建立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制度和法律,才能保护好、发展好。如果这样的制度不建设好,仅靠人治是不行的。农村基层干部是国家和农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但是,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素质不是很高,在现行体制下,管好用好土地存在问题较多,所以,农村的土地应该收归国家所有,使用权属农民,农民享有独立的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国家应设立专门的农村土地管理机构,负责对农地的分配、经营和管理。土地的承包、转让、征占都要制定严格的法规、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二)确立长久的土地承包制度。十七

7、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特别强调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的农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因此,应完善土地承包法,在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依法保障农民土地的承包权利,制约乡、村集体的权利,制止土地承包向“集体化”回归。为此,要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以确保农地承包的“长久不变”。这种方法可叫“永包制”。实行“永包制”,如果乡、村干部要再调整农民承包地的话,第一要征得承包人的同意,实行自愿原则;第二要谈妥价格,实行等价交换。农民就有了保护自己承包耕地的权利,才能和国家一起保护住农业耕地。这有利于调动农

8、民积极性、遏制城乡上下的圈地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三)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原则。具体政策上要注意三点:要确保农户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土地流转双方自愿协商,互惠互利。自行选择流转形式、流转期限和补偿标准等。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切实做到流转收益归农户。要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化”的土地流转方式。在形式上,可根据当地发展水平和群众意愿,采取反租倒包、转包(转让)、租赁、股份合作、互换等形式;在价格上,可以通过招标经营等形式,由市场确定,也可以在坚持公平合理前提下,由双方协商或市场评估而定;在期限上,既可以长期流转,也可以季节流转。土地

9、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做到“三不”。即不得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就是要确实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以上是本人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相信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新农村建设会迈进历史的新纪元,随着人们实践经验的增加,农村土地政策也会日趋完善,农村土地将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参考文献】1张宣国.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再探与新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XX.2王振中.转型经济理论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社,20XX.3刘冰,辛波.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和战略选择J.东工商学院学报,20XX

10、篇二: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源泉,是人类生活、生产等一切活动的场所,亦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条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十分重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把人口多、耕地少作为基本国情,加强人民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国情教育;同时,还运用法律手段加强、规范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及时调整了我国土地管理立法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1、的重要步骤。可持续发展是针对以资源高消耗和环境污染为特点的生产和消费体系来支撑整个社会文明的传统发展模式而提出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明确地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成为强化土地资源管理,防止土地资源衰退与短缺,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我国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土地资源立法的指导思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有序、高效、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切实保障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贯彻执行国家土地利

12、用政策,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以及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而编制的合理分配土地和调整各类土地的利用结构与布局的战略构想和设计方案。土地管理法实施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明确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规定土地用途;同时还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构成及其编制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土地管理法第17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包括:(一)严格保护

13、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二)提高土地利用率;(三)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五)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不同,地域空间尺度不同,各级政府负责编制和实施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也不尽相同。总的来篇三: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文献综述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文献综述内容摘要:中国的农村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土地制度改革。我国现阶段的土地制度,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显现。这透视出在我国再次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的紧

14、迫性。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研究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问题,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土地制度农村 改革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它不仅对土地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对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明确界定和保护农民土地权利上取得巨大进展,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对耕地的保护政策和措施不断强化,政府对土地利用的调控能力不断提高,土地的法律框架也逐步完善。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统筹城乡发展上看,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近几年来,

15、理论界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主要的观点综述:一、关于土地制度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一)土地制度概述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应是我们进行土地制度创新研究的主要的理论依据,至于什么是土地制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并且国内外理论界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概言之,大致有以下五种代表观点:1、土地制度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下一个国家与社会因人们利用土地而产生的人地关系以及其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法定的结合形式,即由国家社会制定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土地利用法制规范与政策1。2、土地制度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范与制度化体系,它反映着因利用土地而发生的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3、土地制度是由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及其他要素构成的社会经济制度34、土地制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土地制度包括有关土地问题的一切制度,狭义的土地制度主要指土地所有、使用与政府管理三大制度4。5、土地制度包括两个基本制度,一是土地的所有制度,二是地权制度即土地产权制度5。上述五种观点反映出研究者不同的思维视角,严格地讲,前四种属于广义的土地制度。后一种是狭义的土地制度。按照发展的观点来讲,土地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