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倾力支持富民强村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4447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倾力支持富民强村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倾力支持富民强村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倾力支持富民强村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倾力支持富民强村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倾力支持富民强村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倾力支持富民强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倾力支持富民强村(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 倾力支持富民强村前 言“三农”问题,近十多年来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已连续发出了5个1号文件,鲜明地确定了新时期指导“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坚持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党的十七大更是将解决三农问题提升至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高度。苏州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

2、深入,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逐步减少,农民离开了土地,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着转移的问题。因此苏州所面临的“三农问题”不是生存问题,而是发展和出路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这一问题将会对苏州夺取小康社会的新胜利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发展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企业以及夯实村、镇级财力,提升农业企业以及村、镇级实体自身造血能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就在于资金的问题,资金从哪里来、怎么来、以及资金如何使用的问题,这中间最难突破的瓶颈就在于资金怎么来。苏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积极实施苏州

3、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计划,努力突出新农村建设的开创性、坚定性和操作性,实现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持续稳定,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政策具体措施,苏州市于2007年6月18日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面向支持“三农”的专业性担保机构苏州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成立正处在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攻坚阶段,而这两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的两年,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创新财政支农机制,强化资金管理,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一 成

4、立农业担保公司的必要性与积极意义随着农村各项政策及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苏州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是农业仍然是个弱质产业,需要多方的、多层次的大力支持。而诸多“三农”问题的解决,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资金来源,并非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农民不愿投入或是不想投入,贷不到款,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服务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瓶颈。苏州农业亟需一个专业化的担保机构为农业组织与金融机构搭建一条绿色通道,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注入农村市场,以促进地方农村经济的

5、发展。2007年5月江苏省内首家国有独资的农业担保公司应运而生。 (一)苏州农村金融现状农村资金供求失衡。随着苏州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呈不断增长态势,但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水平没有相应增长。商业性金融支农弱化。农业银行等国有银行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投放于农村地区信贷资源基本稳定,增长缓慢,其中大部分信贷资源投入大客户,增长贷款大多向城区和非农业转移,部分商业银行调整或削减农村基层网点设置,未切实承担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责任。新型金融组织起步迟缓。尽管国家加大了农村金融改革的力度,但新机制的运行迟迟不能走上正轨,差别化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金融创新激励作用难以得到体现,区内非

6、正规金融机构发展有所抬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既有一般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也有产业集群化龙头企业的大规模资金需求;既有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有发展创业的小额信贷需求;既有普通的存贷款服务需要,更有各类银行卡等支付结算和理财等服务需求。而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制约金融支持农村建设的力度,农村金融供给总体不足,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适应。 (二)农业担保公司存在的客观必要性 1.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风险大,农业投资收益率不高。加上农业具有担保不足和信用环境缺失等先天性缺陷,银行信贷投入较多往往风险很大,从客观上很难形成农业对外部资金吸引的优势。由

7、于农业存在进入正规金融部门的限制,又缺乏贷款担保机制,因此只能求助于各种非正规金融的安排。 2.非正规金融机构作为正规金融制度安排供给不足的产物,承担了一系列激励和信息服务职能,但其优势主要集中在小规模和孤立客户上,不可能得到大范围的发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苏州的农业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这就对金融支持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而农业担保公司正是构架农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 3.面向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能削减小额信贷的信息和成本问题,无疑是一种金融创新,但因缺乏市场化操作而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一个专业化的担保机构能够凭借其为多方提供担保而分散风险,从而对信用交易活动起到积极推动

8、作用,因而,农业担保公司的存在就成为一种需要和必然。(三)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有关部门要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研究提出多种担保办法,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三农”问题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和非常关心的问题,当前在农业方面和农村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问题。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实际上就是具体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

9、现,只有作为全国最广大的社会群体的农民增收并实现小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和农业的面貌。而农业担保机构的建立,为执行好这一方针,为“三农”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能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建立农业担保机构,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研究农民和农村工作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实践显示: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可行的,这将会吸引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和其他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和支持“三农”,对于有效拓宽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的融资渠道,加速全市“三农”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有利于正确引导农村民间融资,政府通过重视和加强诚信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治理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二 农业担

10、保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尴尬局面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从对农业要素投入及构成现状分析,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当前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业贷款难、农业贷款担保难、种养殖业保险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为此,中央多次下达了各类文件: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探索实行多种担保形式和设立农业担保机构等多种途径,切实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11、”;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操作方法,“各地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扶持”;2007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等五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为建立和完善农业贷款担保和保险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大力贯彻党中央关于对农村发展加大投资力度的精神,切实增强农业的造血功能,苏州市政府于2007年5月出资建立了首家纯国资性质的农业担保公司。以农业担保公司为平台全面推进苏州地区的农业担保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实际运营,农业担保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难点逐渐凸现出来,

12、成为农业担保发展过程中的制约瓶颈。 (一)银行授信文化的差异 农业担保公司的初衷与金融机构的授信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一是苏州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成立农业担保公司,就是想运用担保公司的资本信用解决农业企业和农村融资难的问题。但事实上,银行与农业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是从吸收担保公司资本金的角度出发,而并没有考虑要做大做强担保公司的担保贷款。二是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的重点与银行放贷要求支持的重点不一致。新农村建设项目中不乏一些优质的项目,但由于用款规模小,产出周期长,效益不稳定,尽管各合作银行领导都表示愿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支持农业贷款项目,但具体经办人员认为农业贷款项目收益小,且对农业行业不熟悉,风险

13、难于控制,态度普遍不积极。好多项目农业担保公司很想扶持并愿意承担担保之职,但银行不肯放款。就农业担保公司受理业务一年来,公司项目评审会通过同意担保的涉农项目达7亿多,但是真正落实银行放款的仅2亿,放款率不足四成,这使得农业担保公司在企业与银行之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对于推进农业担保的积极性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三是近一年来,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也给农业担保的业务开展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由于国家控制流动性过剩的措施频频出台,银行银根紧缩。2007年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多次加息、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遏制信贷增长过快和通胀势头。银行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大大减少,这对农业担保业务的开展产生了巨大冲击。

14、不少已通过公司评审的担保项目因银行自身贷款额度压缩而搁浅。 (二)“三农”自身存在的弱点 1.农业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农业政策性补偿机制又不健全。农业是弱质产业的特性,决定其不能完全抵御自然灾害和疫情。农业的季节性又常常影响农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效益,农业企业与其他商业企业相比,面临着市场及自然因素的双重风险。因而具有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的特点。而同时,农业政策性补偿机制不完善,一旦遭受灾害和疫情往往会导致企业损失严重,元气大伤。如08年初的那场大雪,就导致市农业担保公司的在保客户吴江众诚鸭业蒙受了不小的损失,造成祖代种鸭冻死、种鸭棚垮塌等直接经济损失达420.75万元,同时造成当年种

15、鸭产蛋率以及种鸭开产期推迟等间接损失暂无法估计。尽管农业保险是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业生产者利益的有效手段,而且苏州市也于2006年就推行了农业保险,但农业保险自中人保1983年开办有关业务以来,20多年间发展一直缓慢,险种从最初的60多个降低到了目前的20多个,常常是“想保的不能保”,农业保险20年走不进“田间地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2.农村经济体制和产权制度不健全,导致农业贷款难。一是农村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的要求,承贷主体不符合贷款条件。各类农业企业、生产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机制建设滞后,缺乏主体资格,内部经营管理混乱,甚至都无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些均不符合金融机构贷款主体的条件。

16、二是难以落实足额、有效的抵押。农业资产的表现形态主要是花木、果园、茶叶、牲畜等动产, 往往不符合金融部门规定的贷款抵押物的标准;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农民的土地财产没有合法有效的产权证明,且土地承包权抵押在开展担保的操作层面上存在很大难度;农业企业大多位于城郊或开发区,资产价值低。无法进行有效抵押,制约着贷款的申请和发放额度。 3.农业企业、农村经济组织缺乏良好的信誉基础。尽管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农产品一直处于市场竞争底端,产品利润和效益偏低,县域经济发展处于慢速增长阶段,缺乏支柱产业。而县域经济主导成份主要是中小企业,布局分散, 大多存在规模小、管理落后,技术含量低, 资金周转慢等问题。而部分企业不能按期归还贷款,尤其是一些企业及个人信用意识淡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严重,导致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高,使得金融机构“一朝被蛇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