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效应分析概要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8210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我国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效应分析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我国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效应分析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我国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效应分析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我国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效应分析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我国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效应分析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我国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效应分析概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我国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效应分析论文摘要:本文就我国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问题进行了正负效应分析,对我国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势头,在总体上作了客观的判断,并认为致使我国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行的融资制度至今还没摆脱以银行信贷融资为核心的融资制度所致,而且对以银行信贷融资为核心的融资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了这一融资制度的内在缺陷提出了治理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信贷资金;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我国信贷资金的快速增强,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问题的聚焦集中到致使我国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快速增长的势头是否正常?理论界进行了不同角度地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1

2、)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刺激了信贷资金需求的增长;(2)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新变化推动了信贷资金的快速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增长成为信贷资金增长的主要推动力;(4)各地方政府完成换届后投资增长势头加快,加速了信贷资金的快速增长;等等。研究的结论也不一致:有人认为,这是“过快”、“不正常”潜伏着新的金融风险,可能会发生通货膨胀;有人认为,这是“正常的”、“必要的”、是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时期所必要的货币信贷总量及增长速度。笔者认为,以上分析的原因都不是致使我国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现行的融资制度至今还没摆脱以银行信贷融资为核心的制度所致。至于

3、这种快速增长的势头是否正常?笔者认为,应在对我国信贷资金快速增长的效应分析后,才能作出客观的判断。 一、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分析 在不同的融资制度中信贷资金形成的作用也不同,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效应的差异。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发达,资金供给的大部分不得不依赖于银行部门的金融中介。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仅仅依靠资本市场融资是不可能满足经济非均衡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由一种超市场的行政强制力量控制融资、进行社会金融资源动员成为一种必要。故由政府管制的间接融资体系得以建立与加强,尤其是80年代后期,通过间接融资供给的资金一直占80左右,在融资结构中占绝对比重。时至今日,这种间接性融资供给的资金也一

4、直占整个融资结构的70左右,形成了以银行信贷融资为核心的融资制度,使银行和企业间建立了一种长期稳定的耦合关系,即银企之间是一种关系型契约。企业在融资中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非常高,而资本市场则被忽视。 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股票市场不发达,目前股票融资在企业外部资金所占份额不到10。在这一融资制度下,金融管制较强,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政府管制对融资制度的推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银企结合为基本特征的融资制度充分反映了我国融资市场化的深度与广度的不够。这种关系型契约可以看作是债权者和公司管理者之间的一种保证长期、互利的交换机制。这种融资制度特别强调“关系”的价值,从而能保证信贷资金投向于企业的长期性,通过长

5、期契约关系和组织内部收集信息,节约资金信息成本与资金搜寻成本,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非对称性问题,弥补了发育不完全的市场制度。 从内容上看,这种融资制度模式包含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的部分,即银行与企业订立关系型融资契约;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相互委托监督的特殊关系;政府对金融市场采取一整套管制措施,如市场准入管制、存款担保管制、利率管制以及一级市场融资的限制等。 按照现代经济增长的理论观点,认为信贷资金、劳动投入、科技进步、教育水平提高以及制度变革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信贷资金因素贡献最大。据国内学者郭克莎、李京文圆和武剑的分析研究结果证明:改革前的26年间(19531978年),我国经济

6、平均增长率为592,其中,信贷资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9307,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204,而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一135。改革开放的20年间(1978-1998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信贷资金的快速增长和生产率增长的提高,而劳动力数量增长的贡献则是相对次要。1978-1998年信贷资金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60,生产率要素提高的贡献为30,而劳动力总量扩张的作用仅为12左右。从我国经济增长的整个时期看,经济增长主要是靠信贷资金带动的,信贷资金投入贡献最大。 由上分析可见,信贷资金投入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信贷资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不断上升趋势。自改革

7、开放以来,信贷资金投入对总产出的推动作用超过其他所有要素总和,达到533。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一趋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未来20年,信贷资金贡献度将超过60,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由此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作用。 二、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分析 在改革开放初期,虽说政府管制的银行主导型融资制度保证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实现,但政府管制的银行主导型融资制度“毕竟不是市场竞争制度所内生的制度,它的形成是企业与银行在融资活动中长期互动的结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项经济改革措施相继实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各种利益上的冲突。在这种经济背景下,继

8、续实行这种政府管制下的银行主导型融资制度,势必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例如:2002年底以来出现的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而进行的“政府投资行为”、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增长的利益驱动行为和商业银行为降低不良资产比例而过度放贷的短期行为等现象。这使得国内学术界对我国现行的融资制度进行重新反思,纷纷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从政府管制下的银行主导型融资制度本身看,存在“政府银行企业”一体化的关系。一方面是我国的银行与大型企业集团普遍享受政府的隐性担保,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对自身行为负全责,企业一旦出现经营困难,政府会同银行一起为企业提供融资;另一方面是政府干预银行的经营决

9、策问题,使得金融机构失去监督贷款有效运作的能力和动力。从而给经济增长造成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一是向扶持企业提供优惠贷款,降低了资金的配置效率。 政府不但影响信贷的产业流向和信贷规模,而且控制了信贷资金的价格(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结构和种类。但政府作为贷款发放的决策者,又不可能拥有充分信息对每一笔贷款进行审查和监督,信息和决策的不对称使得贷款蕴含巨大风险。结果是市场机制扭曲,银行信用关系扭曲,资金得不到合理配置,不能将有限的资源高效率分配出去,反而将巨额的信贷资金给政府用于扶持的重点产业。政府不仅滥用了国民储蓄,而且提供了企业效率低下的保护伞,这直接导致了资金配置的边际效率递减。 二是政府隐性担

10、保造成银行与企业过于紧密的耦合关系。 政府监控的关系型融资制度下的耦合过于紧密的银企关系,产生了裙带关系,导致了金融体制的脆弱性和低效率。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利用优惠贷款或政府信贷支持战略性产业或出口行业。产业的支持政策使我国商业银行付出了高昂的成本。“政府干预的直接成本是政府直接信贷的补贴利息。其间接成本体现银行系统不良贷款积累和运转困难。” 三是关系型融资制度容易造成融资过度。信贷质量低下。 在政府保护下的银行和企业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不仅因预算软约束,而且缺乏监督和归还压力。造成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借款人,对于银行这种宽松条件的贷款总是存在一种“需求饥渴”症状,这必然产生信贷扩张。即使

11、企业经营困难,但由于企业规模庞大在经济中的影响作用力强,政府出于种种考虑也难以让其破产,反而要设法去解救,同银行一起继续为这些企业提供资金,造成企业盲目扩张生产。其结果导致企业低效率、亏损增加和银行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尽管近几年监管当局方面采取了降低不良资产的措施,但收效甚微,尤其是四大国有独资银行情况更为突出。截止2002年底,四大国有独资银行的不良资产总和仍占总资产的254。 在这种融资制度下,尽管信贷质量低下,但银行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和贷款刚性的考虑,会被迫去救助财务困难或应该清盘的企业,一般不会让企业破产。唯一的办法是让企业债务不断地“滚动”下去。这样,一旦出现特殊情况,或者由于突发性恐

12、慌,企业财务危机会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引发金融危机。考察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现实,单从2003年8月上旬央行公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看,似乎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比较高的,但若考虑去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持续低迷、股市对储蓄分流的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进出口增加和利用外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贷款增长的结构主要集中在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住房和汽车等长期贷款的因素,表明在贷款快速增长的结构上的确隐含着一定的金融风险,甚至有的部门、有的行业或有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局部的经济“过热”苗头,但总体上可以判断我国宏观经济上并未出现“过热”。理由是: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新情况,即贷款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两者差额由2002年第二季度的42上升为2003年第二季度的147。这说明当前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充分反映出贷款大幅推动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整体上呈现一种粗放式特征,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信资金投入的增加来拉动,而综合要素增长率的贡献十分有限,整体不到三分之一,资金生产率一直偏低。所以,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在宏观上,应当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强调“预调”和“微调”;在微观上,必须进行现行的融资制度创新,继续朝市场化方向改革,改变我国的信贷资金增长格局与经济增长格局非相称的局面,将信贷资金导向社会边际生产率高的部门中去,努力缩小潜在经济增长与现实经济增长的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