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603385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0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年 4 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化学试题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Ba 137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50 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碱的是 A

2、. C2H5OHB. Na2CO3C. Ca(OH)2D. Cu2(OH)2C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2H5OH 是有机物,属于醇类,A 不合题意; B. Na2CO3属于无机盐,B 不合题意; C. Ca(OH)2是二元强碱,C 符合题意; D. Cu2(OH)2CO3是碱式盐,D 不合题意。 故答案选 C。 2.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硫酸钡B. 食盐水C. 二氧化硅D. 醋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按强电解质的定义可知,强电解质指在水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含强酸、强碱、大部 分盐等。所以对四个选项进行物质分类考查: A.可知硫酸钡是强电解质,A 项正确;

3、B.食盐水为混合物,不在强电解质的概念内,B 项错误; C.二氧化硅是非电解质,C 项错误; D.醋酸在水中不完全电离,为弱电解质,D 项错误。 故答案选 A。 3.下列图示表示过滤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操作是分液,A 不合题意; B.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定容步骤,B 不合题意; C.该操作是过滤,C 符合题意; D.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转移溶液步骤,D 不合题意。 故答案选 C。 4.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4NH35O24NO6H2OB. 2Na2SO3O22Na2SO4 C. 2Na2O22CO22Na2CO3O

4、2D. 2KICl22KClI2 【答案】D 【解析】 【详解】置换反应是指一个单质和一个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个单质和化合物,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前者在后者的概念范围内; A.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A 不合题意;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不合题意; C.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C 不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定义,属于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活泼性强的非金属单质置换出活 泼性较弱的非金属单质,D 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D。 5.下列溶液呈碱性的是 A. NH4NO3B. (NH4)2SO4C. KClD. K2C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盐

5、类水解是指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发生水解,导致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本题四个选项均 涉及盐类水解。 【详解】A.该盐属于强酸弱碱盐,NH4+H2ONH3H2O+H+,溶液显酸性,A 不合题意; B.同 A,NH4+发生水解,使得溶液显酸性,B 不合题意; C.该盐属于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溶液显中性,C 不合题意; D.该盐属于强碱弱酸盐,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溶液显碱性,D 项 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D。 【点睛】关于正盐的酸碱性可利用口诀速度判断:“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都弱须看电离程度 大小”。 6.反应 8NH33Cl2N26N

6、H4Cl,被氧化的 NH3与被还原的 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3B. 83C. 63D. 32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表示为,可知实际升价的 N 原子为 2 个,所以 2 个 NH3被氧化,同时 Cl2全部被还原,观察计量数,Cl2为 3 个,因而被氧化的 NH3与 被还原的 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 故答案选 A。 7.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 次氯酸的电子式B. 丁烷的球棍模型 C. 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D. 原子核内有 8 个中子的碳原子 146C 【答案】A 【解析】 【详解】A.次氯酸中 Cl 最外层为 7 个电子,为达到 8 电

7、子稳定结构,需要拿出一个电子与其他原 子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O 原子最外层为 6 个电子,为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需要拿出两个电子 与其他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因而次氯酸的电子式为,A 项错误。B、C、D 等 3 个 选项均正确。 故答案选 A。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氯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B.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 C. 天然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D. 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硫单质、硫化物和硫酸盐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液氯就是液态的氯气,与钢瓶不反应,可以储存在钢瓶中,A 项正确;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

8、物,B 项错误; C.石英、水晶、硅石、沙子的主要成分均为二氧化硅,C 项正确; D.硫在地壳中主要以硫化物、硫酸盐等形式存在,火山口处有硫单质,D 项正确。 故答案选 B。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 B. 可用精密 pH 试纸区分 pH5.1 和 pH5.6 的两种 NH4Cl 溶液 C. 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 D. 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绵和蛋白质纤维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热液体至沸腾时,必须要在反应容器内加碎瓷片,防止暴沸,否则出现暴沸将会很 危险,A 项正确; B.精密 pH 试纸可以将 pH 值精确到小数点后

9、一位,所以可以区分 pH5.1 和 pH5.6 的两种 NH4Cl 溶液,B 项正确; C.苯和四氯化碳互相溶解,均难溶于水,因而加水不影响苯和四氯化碳的互溶体系,不可以分液, 可采用蒸馏分离,C 项错误; D. 棉纤绵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纤维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而 可以用燃烧法区别,D 项正确。 故答案选 C。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O2和 16O2互为同位素 B. 正己烷和 2,2二甲基丙烷互为同系物 C. C60和 C70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不同核素 D. H2NCH2COOCH3和 CH3CH2NO2是同分异构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

10、. 18O2和 16O2是指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分子,而同位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 同的元素互称同位素,A 项错误; B. 正己烷的分子式 C6H14,2,2二甲基丙烷即新戊烷分子式是 C5H12,两者同属于烷烃,且分子式 差一个 CH2,属于同系物,B 项正确; C.核素表示具有一定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C60和 C70是由一定数目的碳原子形成的分子,显 然,C 项错误; D. H2NCH2COOCH3和 CH3CH2NO2是分子式分别为 C3H7O2N 和 C2H5O2N,分子式不同,显然不 是同分异构体,D 项错误。 故答案选 B。 11.针对下列实验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用

11、同一针筒先后抽取 80 mL 氯气、20 mL 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绿色 B. 在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 3 mL 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白色 C. 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 D. 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镁条剧烈燃烧,有白色、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气可溶于水,在常温时,1 体积水大约能溶解 2 体积氯气,因而 20mL 水大约能溶解 40mL 氯气,气体大约剩余 40mL 未溶解,A 项错误; B.胆矾指的是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其显蓝色,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uSO45H

12、2O 变为 CuSO4,CuSO4为白色固体,B 项正确; C.双氧水将 SO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 H2O2+SO2 =SO42-+2H+,氯化钡溶液中 Ba2+与 SO42-生成 BaSO4白色沉淀,C 项正确; 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 为白色固体,C 是黑色固体,D 项正确。 故答案选 A。 12.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Zn2+向 Cu 电极方向移动,Cu 电极附近溶液中 H+浓度增加 B.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g2O2eH2O2Ag2OH C. 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13、D. 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 【答案】A 【解析】 【详解】A.Zn 较 Cu 活泼,做负极,Zn 失电子变 Zn2+,电子经导线转移到铜电极,铜电极负电荷 变多,吸引了溶液中的阳离子,因而 Zn2+和 H+迁移至铜电极,H+氧化性较强,得电子变 H2,因 而 c(H+)减小,A 项错误; B. Ag2O 作正极,得到来自 Zn 失去的电子,被还原成 Ag,结合 KOH 作电解液,故电极反应式为 Ag2O2eH2O2Ag2OH,B 项正确; C.Zn 为较活泼电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锌溶解,因而锌筒会变 薄,C 项正确; D

14、.铅蓄电池总反应式为 PbO2 + Pb + 2H2SO4 2PbSO4 + 2H2O,可知放电一段时间后, H2SO4不断被消耗,因而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D 项正确。 故答案选 A。 13.不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A. 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5SO22H2O2MnO4-2Mn2+5SO 4H+ B. 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双氧水:2I2H+H2O2I22H2O C. 硅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SiO32-2H+H2SiO3 D. 硫酸铜溶液中加少量的铁粉:3Cu2+2Fe2Fe3+3Cu 【答案】D 【解析】 【详解】D.Fe3+氧化性大于 Cu2+,所以

15、 Cu2+只能将 Fe 氧化到 Fe2+,因而硫酸铜溶液中加少量的铁 粉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FeFe2+Cu,D 项错误。其他 3 个选项的离子方程式都是正确的。 故答案选 D。 14.2019 年是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 150 周年。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下列推断不合理 的是 A. 第 35 号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 B. 位于第四周期第A 族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 第 84 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7 D. 第七周期 0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8 【答案】C 【解析】 【详解】A.35 号元素是溴元素,单质 Br2在常温常压下是红棕色的液体,A 项合理; B.位于第四周期

16、第A 族的元素是砷元素(As) ,为非金属元素,B 项合理; C.第 84 号元素位于第六周期A 族,为钋元素(Po) ,由于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该元素 最高化合价是+6,C 项不合理; D.第七周期 0 族元素是第七周期最后一个元素,原子序数为 118,D 项合理。 故答案选 C。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正丁烷的沸点比异丁烷的高,乙醇的沸点比二甲醚的高 B. 甲烷、苯、葡萄糖均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羊毛、蚕丝、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天然植物油没有恒定的熔、沸点,常温下难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对于分子式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因而正丁烷的沸点比异丁烷的高。而 对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有机物,含羟基越多,沸点越高,原因在于-OH 可形成分子间的氢键, 使得沸点升高,因而乙醇的沸点比二甲醚的高,A 项正确; B.葡萄糖为多羟基醛,含有醛基,能使溴水或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苯也可使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