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申监控理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12,目录,克拉申简介 监控模式产生的背景 5个假说 理论的学术研究和发展 相关资料 Q&A,斯蒂夫.克拉申:1941~,监控模式产生背景,西方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 1970 年代初,“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该模式以“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为核心 80 年代中叶,克拉申对之进一步扩充修订,转为以“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为中心,形成了“输入假说模式”5个假设,习得与学习的假设(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hypothesis) 监控假设(monitor hypothesis) 自然习得顺序假设(natural acquisition order hypothesis) 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 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习得-学习差异假设,成人L2学习者两种独立的语言获得方式: 习得---下意识的语言习得---习得的知识 subconscious language acquisition---acquired knowledge 学习---有意识的语言学习---学得的知识 conscious language learning---learnt knowledge,习得-学习差异假设,两种知识获得的过程: 自然的交际---关注语言的意义---可理解输入---习得的知识 有意识的学习---关注语言的形式---语言规则---学得的知识,习得-学习差异假设,两种知识的存储与功能:,习得-学习差异假设,“无接口”观点:Krashen认为,习得的知识与学得的知识是相互独立的两种知识。
学得的知识无法转换成习得的知识即所谓“无接口观点”(non-interface position) 无接口观点的证据:Seliger(1979)研究学习者使用冠词a/an的情况与其对冠词使用规则的掌握 “无接口观点”的解释,监控假设,“监控”是语言使用者用以对所表达的语言进行编辑的方式,与习得-学习区别假设密切相关监控假设,运用语言监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1)必须有充足的时间; (2)注意力必须放在在语言形式上而不是意义上; (3)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规则监控假设,Krashen也认识到,在运用“习得”的知识时也会产生语言的监控 不过这种监控不是依据元语言知识,而是跟着感觉走(editing by feel) 学习者根据感觉来判断对与错 这个监控过程与上面图表表示的过程不同自然习得顺序假设,“自然习得顺序”是指儿童在习得母语规则和语言项目时遵循一种相似的习得顺序 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也遵循一个固定的顺序,这个顺序是可以预测的 这种固定的习得顺序不受语言教学顺序的影响; 当学习者在言语表达任务中需要或允许运用元语言知识时,其言语表达则表现出不同顺序自然习得顺序假设,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调查对象:儿童和成人 调查内容:若干英语词素的运用情况 调查方法:用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向被试者询问有关具体的事情,造成自然交谈的气氛 调查结论:语素运用的正确率显示人们对语言的学习遵从一种自然习得顺序,输入假设,Krashen(1982)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有赖于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可理解输入”指为学习者提供的输入信息应该略微超过一点学习者现有的习得水平,用i+1来表示 i表示现有习得水平, 1表示略微超过的部分输入假设,Krashen认为,可理解输入必须是由“i+1”构成这是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必要条件 如果学习者可以理解略微超过其现有水平的语言规则,第二语言习得才能发生 当学习者进行富有意义的交际时,这种习得过程便自动产生情感过滤假设,“情感过滤”是由Dulay and Burt(1977)提出的概念 Krashen利用这个概念来说明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情感”是指与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等相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是造成学习者语言习得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情感过滤假设,学习者的一种心理过程: 积极的情感可以使学习者接受更多的言语输入 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学习者对言语输入的吸纳 这个情感过滤器可以控制言语输入的接受程度情感过滤假设,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较高的自信以及焦虑感较低的学习者,即过滤程度较低的学习者可以获得充分的言语输入; 学习动机较弱、缺少自信、焦虑程度比较高,即过滤程度比较高的学习者可以获得的言语输入就比较少 情感因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习得速率,但并不会影响习得的顺序。
理论应用及发展,习得与学习假设理论应用 这些概念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学习者获得第二语言规则的内化过程,而且还可以用来说明实际的语言表达过程 “习得”是在自然交际的状态下自然发生的言语加工过程,不可能在有意识的语言规则学习过程中发生的 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只能用来监控通过习得获得的语言知识的输出过程理论应用及发展,监控假设理论应用,理论应用及发展,自然习得顺序假设理论应用 研究二语习得者习得各种句式的规律或者习得时、态、体的顺序和特点 对语法教学的启示,理论应用及发展,输入假设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发生的必要条件; 描述了第二语言习得是如何发生的过程 可理解输入从外部环境来说明第二语言习得是如何发生的及其发生的条件 言语输入的环境对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应用及发展,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应用 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 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相关资料,克拉申著作 《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1981) 《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2) 与特雷尔(T.Terrell)合作于1982年出版了《自然途径》(Natural Approach),相关资料,克拉申官方网站: 自然习得顺序质疑(湖南大学 戴曼纯,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第4期) 克拉申监控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员 张弓,教学与管理2009年5月20日)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监察模式理论综述(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郭小纯,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报 2008年12月第22卷第4期) 克拉申监察模式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西南交大 张志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4年5月第22卷第5期) 克拉申监控理论述评(齐齐哈尔大学 王丽萍,学术交流 2007年5月第5期) 克拉申自然习得顺序假说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影响(川外翻译系 李珍,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31期),Q&A,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