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精准扶贫文件(3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622669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精准扶贫文件(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精准扶贫文件(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精准扶贫文件(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精准扶贫文件(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精准扶贫文件(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精准扶贫文件(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精准扶贫文件(3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精准扶贫文件(3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河南省精准扶贫文件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篇一:河南省精准扶贫文件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2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识别原则坚持标准。严格坚持国家扶贫对象识别标准。综合考量。综合考量扶贫对象的生活现状、家庭财产、致贫原因。民主评议。坚持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群众认可。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识别结果经得起群众的检验。 二、识别标准(一)严格执行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扶贫对象识别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以上年度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

2、为基本依据,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整户识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家庭各类收入总和扣除生产经营性支出后,除以家庭常住人口数计算得出(详见附件1)。 (二)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因素 1.不愁吃。口粮不愁,主食细粮有保障。 2.不愁穿。年有换季衣服,经常有换洗衣服。3.义务教育。农户家庭中有子女上学负担较重,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4.基本医疗。农户家庭成员因患大病(详见附件2)或长期慢性病,影响家庭成员正常生产生活,需要经常住院治疗或长期用药治疗,刚性支出较大,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5.住房安全。农户居住用房是C、D级危险房屋的,虽然人

3、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 三、识别方法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推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即一进:包村干部、村级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对全村农户逐家进户调查走访,摸清底数。二看:看房子、家具等基本生活设施状况。拥有家用轿车、大型农机具、高档家电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三算:按照标准逐户测算收入和支出,算出人均纯收入数,算支出大帐,找致贫原因,对贫富情况有本明白账。四比:和全村左邻右舍比较生活质量。家庭成员有财政供养人员、有担任村干部的,家庭成员作为法人或股东在工商部门注册有企业的,在城镇拥有门市房、商品房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五议:对照标准,综

4、合考量,逐户评议。拟正式推荐为扶贫对象的,必须获得绝大多数村民认可,必须向村民公示、公告。六定:正式确定为扶贫对象的,由村“两委”推荐确定,乡(镇)党委政府核定。 四、识别程序第一步:初选对象。在农户本人申请的基础上,对拟推荐的扶贫对象,按照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下同)。第二步:乡镇审核。经第一次公示无异议后,乡镇人民政府对初选对象进行审核。乡镇对初选对象必须逐户核查,做到不错不漏。对确定的扶贫对象名单,必须要有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包村干部、村委会主任、村支

5、书、乡镇长、乡镇书记“六签字”,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第三步:县级复审。经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市、区)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内公告。 五、建档帮扶第一步:数据录入。在县(市、区)扶贫办指导下,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贫困户信息录入全国扶贫业务管理子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第二步:数据核查。省、市、县扶贫部门对录入系统的扶贫对象信息与行业部门进行分级比对,对疑似不符合扶贫标准的扶贫对象进行甄别、清退。第三步:结对帮扶。在省、市政府指导下,各县(市、区) 应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帮扶责任人。第四步:制定

6、计划。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结合贫困家庭实际和需求,制定帮扶计划。第五步:填写手册和明白卡。在县(市、区)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 六、数据管理1.建立管理平台。对扶贫对象要建档立卡,实行精细化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省市县乡有信息平台。要完善精准扶贫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对接共享,做到贫困底数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脱贫责任清、脱贫进度清。2.完善管理机制。建立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对经过帮扶确已达到脱贫标准的,通过程序,及时退出;对

7、因各种原因致贫返贫的,按照程序及时纳入,落实好扶贫政策,切实做到应退尽退、应扶尽扶。 3.明确管理责任。各级要加强信息管理队伍建设,明确专人,专职专责。村级在数据采集时,要做到不落一个指标,不错一个数据。乡级在数据录入时,不误填一个数据,及时发现原始数据错漏并加以纠正,对各类别扶贫对象做到准确标识。县级要指导基层搞好数据核查和清洗,依据基础信息分配好扶贫资源。县以上扶贫部门要搞好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要规范数据的发布及其与行业部门的协作,保护好扶贫对象隐私权,确保数据安全。各市县要结合实际,制定本级实施细则。 农民人均纯收入计算方法农民人均纯收入计算方法为:年家庭各类收入总和扣除生产经

8、营性支出后,除以家庭常住人口数。家庭收入包括全家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个部分。工资性收入,指通过日常工作所得的收入,即农户家庭成员本地临时务工、外出务工所获得的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指农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益。分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等。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农户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农户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计划生育补贴、低保金、养老保险金、生态补偿金、土地流转收入。除以上各种补贴外,还包括政府、非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农户转移的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救灾款、经常性捐赠

9、和赔偿等;家庭之间的赡养收入、经常性捐赠和赔偿以及农村地区(村委会)在外(含国外)工作的本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家庭生产经营性支出,包括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等。 篇二:河南省精准扶贫文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10、河南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建立完善了“1+N”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行最严格的脱贫攻坚考核督察问责,切实打好了“转、扶、搬、保、救”组合拳,2016年有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50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兰考和滑县率先脱贫摘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第一批试点群众喜迁新居。扶贫成就令全国瞩目。但剩余贫困人口,属减贫工作中条件最差、难度最大、底子最薄的“硬骨头”。群众致贫原因驮樱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为实现到2020年彻底消除贫困的目标,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和2016年3月15日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

11、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这两份未来五年扶贫的纲领性文件中,对打赢这场扶贫攻坚决战做了具体部署。为保证河南省的脱贫攻坚工作能够系统、全面、精准地完成,很有必要对河南省精准扶贫的路径创新进行研究,旨在提升扶贫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笔者经过大量实地调研,分析出河南省当前精准扶贫面临的巨大挑战有:精准识别存在局限性、扶贫管理缺乏动态性、政策实施存在部门间难协调性、金融扶贫存在高风险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创新路径如下:规范程序,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有进有出”,完成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多方筹资,克服精准扶贫财力困难;把握重点,构建“1+2+N”产业扶贫大格局;强化督导,制定完善考评体系。

12、以期对河南省精准扶贫相关部门有所启发。 一、河南省当前精准扶贫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精准识别存在局限性 目前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标准主要是收入水平。依据收入水平识别是否贫困具有可比、直观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具有若干漏选、难选问题。主要因为,第一,家庭微观收入统计体系还不健全,很难准确、及时获得每个家庭的真正收入情况,仅以收入标准去识别贫困户,现实操作过程中具有较大难度。第二,收入仅能反映贫困中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其他维度方面的贫困状况,例如,因病、因灾等导致的支出性贫困、能力性贫困等。由于家庭真实收入计算指标的局限性和难测度性,各地在精准识别贫困户时,才提出了“一看房,二看粮,三

13、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等更具操作性和比较性的办法。现实贫困户识别过程中广泛采用由群众投票进行评选的方式,这与收入水平评价方式相比,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公平性,但因现有贫困户的识别办法具有较强主观性,会造成区域的不公平性。而村民代表开会进行评选,由于主观性较强,并在权势、利益驱使下极易受人操控。由于贫困户的指标是经过层层分解的且每个区域分到的指标有限,而贫困程度高、面积广的地方评选难度较大,很难准确反映不同区域间贫困人口存在的客观差异,同时,在贫困户指标的分解过程中造成了区域不公平的问题。从2016年7月份对河南省14269个农户家庭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有1.31%的贫困户精准识别漏

14、出率。 (二)扶贫管理缺乏动态性 贫困人口再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因为各区域退出指标的划分是结合使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分解方法,且贫困人口退出程序与认定程序大致相似。一般根据扶贫资金的投入重点及现有经济基础,把脱贫指标分解到各重点村及乡镇。而脱贫人口承担风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仍然不强,因病返贫和因灾返贫的机率仍然较高。“只出不进”认定贫困人口的策略,缺乏对脱贫人口进行精准管理和动态跟踪。返贫率在部分地区表现很高,而又缺失返贫人口的再入机制。根据对124个贫困村调查数据测算发现,近3年来贫困地区平均返贫率为12.9%,其中秦巴山区返贫率高达29.5%。 (三)政策实施存在部门间难协调性 我国

15、的精准扶贫工作已初步形成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和专项扶贫“三位一体”的治理框架体系,但实施时部门间的难协调性仍然存在,且扶贫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第一,国务院扶贫办专职扶贫,但可支配的资源和扶贫资金相对较少,再加上各部委间协调措施缺失,所以政策实施存在部门间难协调性;第二,行业扶贫资源缺少统筹规划,致使扶贫资源利用低效。行业扶贫彼此的施策方案都相对独立,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主要投向扶贫联系点或联系片区,没有统筹考虑整个行业的扶贫资源,从而造成扶贫资源分布不均,且单一行业很难综合性解决贫困地区全面发展问题,扶贫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金融扶贫存在高风险性 首先,资金缺口较大。由于精准扶贫是综合性

16、的巨大工程,产业扶贫、异地搬迁、对口援助等都需大量保障性资金,若保证如期实现扶贫目标,需要各类资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其次,贷款风险较大。目前的传统农业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技术含量较低,抗风险能力不强,靠天吃饭依然是主流,产业的整体收入难以得到有效持续的保障;一旦遭遇风险,其损失尽管有不断完善的农业保险做保障,但在灾后理赔时,由于受到种养殖对象在生长期、数量、质量、种群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受损的数量难以把握,也缺乏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在具体理赔时很难受到有效的权益保障,容易造成因灾返贫。然后是农村信用环境短期内难以改观。数千年的农耕经济造成了商业信用很难在农村扎根的不良局面。诸如,农村信用档案尚不健全、信用记录系统不完善、部分农户缺乏诚信意识等非商业化信用现象依旧比较普遍,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